APP下载

关于加强民兵应急营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20-11-29刘殿荣

国防 2020年1期
关键词:编组民兵应急

刘殿荣

内容提要:民兵应急营作为民兵分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担负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使命任务。加强民兵应急营建设,对于深化民兵调整改革、提升应急应战能力、深入纠治和平积弊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聚焦备战打仗、把准建设定位,挖掘资源潜力、科学合理编建,着眼训练质量、灵活组训形式,狠抓制度落实、形成保障合力,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兵应急营建设创新发展。

民兵应急营,是指由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按照“统一编组、分散配置、集中使用”要求,主要依托行业系统、省属或者市属重点企业的专业力量组建而成的民兵应急队伍。多年来,民兵应急营作为民兵分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履行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职能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民兵应急营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认真加以研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民兵应急营建设创新发展。

一、加强民兵应急营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民兵应急营建设是深化民兵调整改革的政治要求

民兵调整改革,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民兵力量体系,采取市建营模式独立编建民兵应急营,是民兵调整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从政治高度、战略全局和改革大局,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抓好民兵应急营各项建设,促进民兵调整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强民兵应急营建设是提升民兵应急应战能力的重要举措

编组出战斗力,是民兵建设的基本规律。加强民兵应急营建设,是推动落实市建营、县建连、乡镇建排、重点地区村建班的相关编组规定,形成编组相对独立、任务各有侧重、行动相互支援的民兵力量体系的重要举措。必须贯彻“一队多用、一专多能”要求,扭住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不放松,扎实抓好民兵应急营编组工作,有效提升民兵遂行各项应急应战任务能力。

(三)加强民兵应急营建设是深入纠治和平积弊的现实需要

民兵编组不落实、虚假编兵,是国防动员系统和平积弊的主要表现之一。前些年,在民兵编组方面,有的地市没有按要求独立编建民兵应急营,有的跨多个距离较远的县(市、区)编建,有的成建制编组保安和城管人员,有的与地方政府应急队伍和人防专业队伍交叉重叠编组,等等,这些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民兵编组质量。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实民兵应急营人员编组、装备配备,着力解决制约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突出矛盾,实现民兵建设水平的整体跃升。

二、当前民兵应急营建设存在的矛盾问题

(一)军地抓建力量薄弱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地方抓建力量缺。近年来民兵应急营建设的实践表明,行业系统、“三区”(新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企业单位,是民兵应急营编建的重点领域。但从调研情况看,现行相关法规对行业系统等重点编建领域设置武装部的问题未作统一规定,已明确设置武装部的“三区”和国有企业,也有部分单位没有按要求落实武装部人员编制,弱化了民兵应急营的抓建力量。另一方面,军分区抓建精力少。军分区机关既要牵头负责全市民兵工作、又要直接抓建民兵应急营,民兵日常教育、训练、管理等常态性工作量大,牵扯精力多,工作上容易顾此失彼。

(二)编建条件不够充分

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编制专业不合理。民兵应急营编制中应急专业多、应战专业少,有些专业功能相近甚至有交叉现象。比如,专业救援连编建的都是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专业,缺少战时遂行支援保障任务的专业;防汛抗洪连、城市排涝连、水上搜索救援连专业功能相同,地震救援连、地质灾害救援连、综合救援连专业作用相似。二是编兵潜力不充足。市属行业系统和国有企业人口基数小、年龄相对偏大,“三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员流动大,能编入组织的人员少,同时预备役部队、地方应急管理队伍也要在这些单位编组,导致兵员潜力相对不足、编兵矛盾比较突出。三是编建基础较薄弱。由于市本级独立编建民兵应急营尚属起步探索阶段,因而在人员编组、装备配备、场地配套等方面几乎是从零开始,建设起点较低、基础设施薄弱,与建设标准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三)工训矛盾突出

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编兵单位难协调。企业(事业)单位的民兵应急营人员大都集中在生产(岗位)一线、定人定岗,抽调人员参加集中训练、战备执勤等活动,客观影响单位工作或企业生产、经济效益,导致单位编兵积极性不高。二是个人参训难发动。按照现行规定,来自行业系统和企业单位的民兵参训人员没有误工补贴,但实际上这些人平时定人定岗,若离岗参加训练,只能找人换班或花钱请人代班,影响个人奖金、绩效考核和经济收入,因而参训积极性受到挫伤。三是训练内容难落实。民兵应急营训练课目多、标准高,但实际情况是缺教材、教员和场地,导致有的专业性强的课目内容不好落实,偏训、漏训、粗训等问题难以克服。

(四)教育管理不够规范

有三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党组织领导关系不明确。预建的营党委划归地方党委领导没有政策依据,划归军分区机关党支部领导又不符合组织设置要求,给民兵应急营党组织正常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矛盾和困难。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营部软(硬)件建设普遍好于连、排部,连、排部建设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资料缺乏、制度不健全、登记(统计)不完善等问题比较普遍,与正规化教育管理要求有差距。三是常态落实难坚持。民兵应急营编兵单位较多,相互之间通常没有隶属关系,加之经费保障不足等原因,导致政治教育、组织生活、行政会议、日常管理等常态教育管理活动难以落地落实。

(五)保障措施明显滞后

与其他基干民兵建设存在同样的问题:一是装备器材缺乏。任务型装备器材大多专业性较强,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储备没有更多富余可供调剂;预征预储装备涉及单位多且跨行业跨企业,“三分四定”难落实。二是激励机制缺失。目前没有建立企业、公司承担国防义务的奖惩机制,导致编兵单位履行国防义务的责权利不统一,“编兵越多、负担越重”的现象客观存在,难以调动编兵单位的积极性。三是民兵荣誉体系建设滞后。民兵履职补助、伤残保险,以及优待优惠等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全面展开形成制度体系,民兵归属感、获得感不强,对应急营建设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三、加强民兵应急营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民兵应急营建设,工作牵头在军分区(警备区),具体落实要依靠地方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军地抓建合力。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推进民兵调整改革落地落实。二是健全领导体系。充分发挥党管武装优势,落实军地双重领导,健全军地领导小组,加强“三区”和企业(事业)单位人民武装部建设,建强抓建队伍,健全组织机构,构建高效顺畅的领导指挥体系。三是完善协调机制。发挥议军会、武委会、政府常务会作用,建立行业系统、编兵单位和军分区机关定期协商机制,形成军地各部门按职履责、有序推进的工作局面。四是强化检查督导。将民兵应急营建设列入军地年度考评范畴,每年民兵整组检查要以民兵应急营建设为重点,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推进民兵应急营建设有效落实。

(二)聚焦备战打仗,把准建设定位

贯彻“平战结合、以战领建”原则,将民兵应急营建设的着眼点放在支援保障打赢上,统筹推进应战应急一体化发展,努力促进民兵应急营建设实现“两个融入”、谋求“两个转变”。一是融入战区联合作战体系,以战时支援保障主战军兵种部队为牵引,围绕遂行保交护路、目标协防、战场管制和勤务保障等任务,谋求专业种类由传统应急救援为主向新型支援保障为主转变,谋求力量结构由平时应急为主向战时应战为主转变。二是融入地方应急管理体系,以支援地方抢险救灾、应急救援为拓展,谋求能力建设由应急或应战向应急应战一体转变。

(三)挖掘资源潜力,科学合理编建

加强民兵应急营建设,应牢固树立向科学编组要战斗力的思想,按照“有利于应急使用、有利于平时建设、有利于战时动员、有利于整体联动”要求,整合潜力资源,科学合理编建。一是改进编组模式。采用条块结合编、政企融合编、要素集成编等模式,深挖兵员潜力,由政府分管部门牵头,在行业系统和行业协会以及党组织健全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良好的相关企业,将专业人员和装备器材同步编入民兵应急营。二是推进营(连、排)部建设。规范基层营(连、排)建设标准,按照“八有”(办公有场所、工作有制度、议事有规则、学习有资料、党员有档案、活动有计划、落实有登记、运行有保障)要求,抓好营(连、排)部“两室一库”(办公室、资料室、器材库)建设,达到训练有场地、活动有场所、指挥有手段、经费有保障目标。三是突出党组织和干部骨干队伍建设。健全营、连、排各级党的组织,发挥好党委领导核心、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营、连、排“三长”选拔,强化干部骨干队伍培养,提高岗位履职能力,切实使各级干部骨干能够担当起民兵应急营建设的各项重任。

(四)着眼训练质量,灵活组训形式

针对行业系统、企业单位工作特点,避开生产任务高峰期、值班执勤集中期,利用生产淡季和工作间隙,灵活运用组训方式,提高训练质量。一是军事基础集中普训。采取集中训与网上训相结合方法,利用“两微一端”等政务新媒体,运用微课、慕课等形式开展网上训练,依托训练基地集中组训,落实基础训练内容。二是专业技术分类精训。根据分队不同专业种类,采取“必训与选训、分训与自训相结合”的方法,分类落实专业技术训练内容。三是任务行动联演联训。注重发挥军地大项演训活动的牵引作用,区分应急、应战两类任务行动,主动与驻地部队和地方应急救援队伍对接,借助军地资源优势落实联演联训,提升训练质量。

(五)狠抓制度落实,形成保障合力

结合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实际,研究制订相关法规的贯彻落实办法,健全完善配套保障制度机制。在运行机制上,建立健全领导小组、联合行动、专家会商、检查评估等运行机制,完善“三会一课”、行政例会、请销假等日常教育管理制度,促进提高建设管理效益。在激励制度上,加强军地联合表彰、企业编兵补偿、民兵荣誉体系等制度建设,增强民兵组织吸引力,调动单位和个人编兵积极性。在装备保障上,制式武器装备由上级统一配发,个人装备器材由军分区、编兵单位统一保障,应急专用装备器材纳入地方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军民通用装备器材区分行业签订预征预储协议,拓展装备保障途径。在经费保障上,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度,采取分级保障办法,把民兵应急营建设经费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随当地经济发展逐步递增,确保经费保障足额到位。

猜你喜欢

编组民兵应急
灵活编组动车组网络实时显示系统设计
一种自动生成某型部队编组ID的方法
群文阅读有效性的思考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选准议题巧编组 鉴赏阅读提素养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飒爽英姿女民兵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