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人性思想研究综述*

2020-11-29刘小年

法制博览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人性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刘小年

东莞理工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广东 东莞 523106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1.马克思人性思想的研究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题目

在理论上,首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总体上可以说是一门人的科学,如涉及人的认识的学说唯物辩证法、探索人的物质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揭示人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而且这门总体上的人的科学是以人本身的认识即人性的认识为基础的,如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历史的第一个前提[1]、政治经济学是从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出发的[2]、唯物辩证法则主张观念是物质在人脑中得到改造后的一种反映[3];鉴于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马克思的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研究马克思的人性思想[4]。其次,是发展其它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需要。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马克思人性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可以为中国其它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南;当代西方世界虽然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马克思主义也是其中一种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研究马克思人性思想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可以影响西方世界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

在实践上,研究马克思的人性思想,首先,可以通过发展马克思主义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可以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因为共产党的领导、无产阶级的专政不过是导向马克思人性思想描述的理想的人的生活即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种过渡与手段;也可以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如马克思人性思想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研究,对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探索如何避免两极分化的现象、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其次,可以直接为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中面临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提供思想源泉。如国内面临个人主义与金钱文化冲击,在社会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失信、失德等行为,马克思的人性思想既推崇人对自由的追求又强调人的生活的社会性,可以通过社会文化与制度建设,来应对当前存在的个人利己主义与金钱至上等问题。由此,也有利于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蚀。最后,还可以为解决当代西方世界存在的各种异化现象提供思路。在这个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社会中人的异化与救赎问题进行了长期且成果丰富的探索[5]。

2.马克思人性思想的研究缺乏文献综述

以“马克思人性研究”、“马克思人性观”、“马克思人性论”等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检索,只找到一篇2013年的“马克思人性观研究综述”的文章[6]。该文主要从内容角度梳理了改革开放后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人性思想的研究情况,缺乏对国外研究即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缺乏完整历史视角的讨论、缺乏近五年最新研究情况的把握,也没有指出马克思人性研究需要突破的问题。为了让学术界完整把握马克思人性思想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拟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并力图进行客观的评价,提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需要关注的方面。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文献综述,包括文献获得与文献内容分析等工作。在获取文献的渠道上,本文主要依据中国知网。具体操作方式,以“马克思人性研究”、“马克思人性论”、“马克思人性观”等为主题检索。在获取文献后,对文献的内容的分析,考虑到相关文献不多,采取手工方式,按作品发表的时间先后顺序,分年度一篇一篇阅读并归纳其内容。最后分析不同年度内容的变化,找到相关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范围、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本次文献梳理工作,从8月1日开始,到8月8日结束,共8天时间,检索到文献297篇,剔除重复发表的文献6篇,共阅读与分析文献291篇。

二、马克思人性思想研究的历史、现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历史

由于马克思集思想家与革命家于一体的特点,其人性思想的研究具有一种鲜明的个性,即与实践紧密结合,与无产阶级的革命与建设即共产主义运动紧紧相连,一方面指导这种实践,一方面在这种实践中得到阐述与发展。因此,可以将马克思人性思想的研究区分为两个基本历史阶段,即: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研究与非革命时期的研究。革命时期的研究主要是阐发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讲人的阶级性,为无产阶级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背书。这种研究首先包括马克思的研究,即他提出自己的人性思想,然后主要由无产阶级革命家应用马克思的人性思想,在实践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的人性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发展,一是列宁对马克思讲的人的阶级性的阶级概念下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定义,从而为实践中的阶级斗争提供了应用的方便。二是各国共产党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如列宁提出的一国或几国可以率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与毛泽东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的思想等。

非革命时期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一是阐发马克思人性思想中的人道主义,如国内在改革开放进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对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争论[7],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十月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异化为工具对人的社会生存状态的批判[8]。二是从当代流行的结构功能辩证分析视角阐发马克思人性思想中的实践观,力图形成对人的现实生活更合理的描述,如国外学者吉登斯[9]等的研究与国内学者孙立平[10]、刘小年[11]等的研究。

(二)研究现状

国外的研究,一条主要的线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这种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作为十月革命以后西欧工人运动走入低谷后的特定产物,代表了一种离开了现实社会实践,却又试图从现代思想发展层面上超越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冲动[12]。其对马克思人性思想的研究,经历了早期以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为代表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解读,中期以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为主要阵营的人道主义解读,以及当代生态学的、分析的、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的解读等三个阶段的发展[13];存在人学的“人性——人性的异化——人性的复归”理论框架。另一条支线是在当代结构功能辩证分析视角下,对人的实践的分析。以吉登斯为代表。他以马克思的实践观为出发点,并由此形成著名的结构化理论,即主张人在一定的社会结构约束下进行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又可以重建社会结构。在吉登斯的研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策略-关系方法”及“形态发生学”等两种重要研究成果[14]。

国内的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长期持阶级人性论,人性研究成为禁区。马克思人性的真正研究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展开并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具体情况:一是研究热度U形变化,在中国知网上以“马克思人性研究”为主题检索,发现1978年有一篇谈论异化的论文,表明改革开放风气变化,学术界开始探讨马克思人性思想;然后研究热度逐步提升,到20世纪80年代末,共形成30篇论文,达到一个小高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研究热度迅速下降,论文总数腰斩一半以上,只有12篇论文公开发表;到21世纪,研究热度又开始上升,并且从2006年起年均发表论文数首次超过9篇且稳定在10-30篇之内。二是研究主题由理论研究即马克思原初的人性思想的探讨,如对马克思讲的人性、人的本质、异化劳动、实践、人的自由发展,等等的阐发,走向问题研究,即应用马克思的人性思想来解释社会问题,如讨论如何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以人为本、如何对待宗教、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三是研究范围由20世纪80、90年代聚集哲学、文艺领域,扩展到后来的时事政治、教育、经济、传统文化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相关人学研究与实践领域。四是研究方法由还原的研究,即对马克思人性论述的文本研究,向分析的研究——即应用马克思的人性思想来研究社会问题及将马克思的人性思想与其它人性思想相比较来评价其它人性思想;文本研究讨论频繁的是《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及《资本论》等著作,评价的其它思想,主要是传统儒家人性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人性思想。五是研究影响由早期即20世纪80年代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也即突破阶级论桎梏、形成官学互动局面,到目前没有明显社会影响,基本局限于学术圈内交流演变。

(三)研究进展

一是突破了传统的马克思人性思想解读模式。传统的马克思人性解读宣传人的本质是具体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这种社会关系就是阶级关系,人是阶级人。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遭遇挫折后产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率先对这种人性解读进行了反思,如这种马克思主义早期从人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相互关联影响角度提出了总体的人的概念[15],中期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公开出版为契机、以异化为武器形成了人道主义的解读高潮,当代与西方文化与社会问题紧密结合、提出了生态学的、分析的、解构主义等的解读模式。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在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传统的阶级人也进行了认真检讨,对马克思的人性思想进行了全面梳理,在支持阶级人的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总和论述之外,发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类特征即自由自觉的活动、需要即人的本性等论述,从而一举突破了阶级人性论的思想禁锢[16]。

二是对现实的人性即人的社会生存状况进行描述,提出了相关问题与应对之策。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如物化、没有自由、生态学环境遭破坏、男女不平等等,并从阶级意识培养、个人主体性的发挥、调整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女权主义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17]。国内则从马克思人性观应用的角度,就教育[18]、反腐[19]、和谐社会建设[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1]、以人为本[22]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见解。

三是探索了系列新的马克思人性研究的新方法。国外,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如早期卢卡奇等人的实践唯物主义,中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人道主义及萨特的存在主义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的、分析的与解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在国内,在改革开放后开始流行的还原论的解读方法即一种马克思人性论述的文本分析之外,还提出了分析的[23]、整体的[24]、政治经济学的[25]、实践的[26]解读方法。

四是展望了未来社会人的生活图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揭露与批判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未来社会图景。如弗罗姆提出通过系统改革来建设一个所有的社会力量都服务于人的成长的社会,安德烈认为理想的社会是少一些生产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莱易斯提出整合工业化国家的社会政策以建立一种较易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等等[27]。国内的讨论,则是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理想[28]。可见,国内外对理论社会的描述,都与马克思对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的论述的有关。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返本与开新相结合的问题。一方面,国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开新”过度,在发展中有脱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嫌疑。如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反对提高生产力作为历史发展基础的观点,认为这是人类主体强制性奴役自然的非生态表现,这实际上根本拒绝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又如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批判马克思的阶级观点同样是父权制的,认为马克思讨论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时只涉及市场交换领域,忽视了家庭劳动创值造的价值;再如德鲁兹、鲍德里亚和晚期德里达,他们从一个断面激烈批判资本主义,又小心的与马克思主义保持距离[29]。另一方面,国内研究“开新”不够,除早期突破阶级论时出现了一回激烈的思想交锋、提出系列针锋相对的见解外,后续研究多重复阐发,极少新见解,使马克思人性思想的研究进入了平缓期,使总体上的马克思人性思想研究呈现出以还原论占绝对主体的状态。如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诸如人性与人的本质,抽象人性与具体人性等的关系问题,学术界至今都还在争论[30]。

二是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马克思认为,研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由此出发,可以发现国内外马克思人性研究存在的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外西方马克思主义上的体现是,它在发展中离实践越来越远了。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关注无产阶级斗争实践,到中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因为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越来越脱离、越来关注理论研究、越来越与非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潮融合,呈现出了一种“学院式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势[31]。在国内,虽然21世纪以来每年都有马克思人性思想研究的文献发表,但由于学术创新不足,总体上局限在学术圈内部交流,缺乏对社会实践的影响力,难以回应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系列人性冲突问题。如自我与他人关系上的利己主义、没有诚信与造假问题,物质与精神关系上的金钱至上与道德滑坡问题,时间与空间关系上的责任感缺失与享乐主义流行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现有研究简单地讲人是现实的人、自由的人、实践的人、社会关系的总和等概念所能应对的。这种状况也是总体上国内“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一种反映[32]。

三是国内外研究相结合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内视人性研究为禁区,因此对国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研究不了解。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虽然形成了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但总体上停留在介绍阶段,如何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来拓展与深化国内马克思人性思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努力。国内马克思人性思想的研究在方法上总体还处于一种还原论状态,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相比,缺乏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利用其它学科前沿研究趋势来发展国内研究的氛围,因而新的研究方法不多,理论的创新也不足,成果的影响力也有限。

三、本文结论

马克思人性思想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相关研究的历史,可以区分为革命时期与非革命时期等两个基本阶段。研究的现状,在国外形成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性——人性的异化——人性的复归的主线,以及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代表的结构功能辩证分析的支线;在国内,研究的热度呈现U形变化,主题由理论向问题转换,范围由哲学文艺向其它领域及实践方面拓展,方法由还原的研究向分析的研究发展,影响由关联社会到学术圈内循环演变。研究的主要进展:一是突破了传统的马克思人性思想解读模式;二是对现实的人性即人的社会生存状况进行描述,提出了相关问题与应对之策;三是探索了系列新的马克思人性及至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方法;四是展望了未来社会人的生活图景。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返本与开新相结合的问题;二是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三是国内外研究相结合的问题。

猜你喜欢

人性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逼近人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