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以侗锦非遗服饰为例

2020-11-29

纺织报告 2020年9期
关键词:稻作服饰文化侗族

彭 荟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侗族服饰的发展要从整体的历史发展角度去分析,其服饰的改变经过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唐朝之前,这一时期的服饰相对较为原始,体现出了侗族的原始信仰以及原始的稻作生活,很多自然崇拜的因素在其中构成了传统服饰。第二阶段为唐朝到1949年之前,这一阶段,汉族文化传入了侗族地区,很快被侗族所接受,然后呈现出民族融合和服饰文化融合的局面,让整体的服饰具备汉族特点和侗族特点,更加具备多元性。第三阶段是1949——1980年,这一时期的发展,给侗族男性服饰带来了很大影响,使特色传统服饰只能在偏远山区和妇女及中老年群体中见到。时至今日,侗族服饰又成为一种风尚,加之国家保护力度加大,侗族服饰又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1 侗族服饰特点

1.1 男装特点

虽然目前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服装服饰与城市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少数地方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服饰,这种服饰融入到生活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高度关联,伴随着服饰及其文化的保护,相关服饰及文化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1]。侗族男装在服饰方面存在一定的文化体现,除了常见款式,在特殊的节日中还会穿上特殊的服装。比如百鸟衣、武士服、芦笙衣等,这些服饰与文化呈现出高度的关联性,同时也与侗族人民的生活高度关联。百鸟衣顾名思义,其绣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纹,色彩十分鲜艳,通常应用在特殊节日,且这一服饰与舞蹈十分搭配。芦笙衣则是在祭祖时所穿的一种服饰,上衣都是蓝色的对襟,然后配一块宽大的包裙。包裙上的谱子会绣着精美的花、草、鱼、鸟等图案,在吹芦笙的过程中左右摇动,身上的彩带花纹会闪亮翻飞。武士服也是常见的一种服饰,一般都是黑白两色进行对比。紫黑色的对襟上衣将头巾作为腰带,夏装则采取白筒裤黑布鞋,一般还配有银饰,这样的搭配十分清爽,而明显的黑白色对比既显示出男子气概,又显示出秀气洒脱。

1.2 女装特点

少数民族的女性服饰相对多种多样,因民俗文化存在差异,服饰的表现也各有特色[2]。侗族的女性服饰可大体分为裙和裤两种,同时还有各色的发饰头饰,具备着较强的特色性和区别性。大多数女性都有蓄发的习惯,且具体的发饰也有所差异,同时还有头帕作为头饰。头饰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年轻女性一般都会选择花色毛巾帕,而中老年女性则以靛染青色为主。具体来说,根据侗族所处地区的不同,女装款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如地理条件以及区域文化的差异。这一系列差异的产生,也让服饰这些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分为6种类型,分别为右衽大襟裤装、裙装、左衽交领裤装、裙装、对襟裤装和裙装。这几种类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各有特色,服饰多种多样,花纹各有不同,但是形制方面仍然以这6种为主。服饰的产生与民族文化呈现高度的关联性,不同的服饰样貌在本质上都与人们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相关联。服饰背后的文化与其民族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有高度的关联性。物质决定了文化方面的发展,在满足了基本的保暖与装饰功能之后,侗族人民在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自身的文字,也开始采取服饰的形式,保存自身的民族文化。时至今日,服饰的样貌形制等一系列的情况,都充分地反映了侗族的民族文化,让原本灵活生动的文化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2 侗族服饰文化内涵

2.1 稻作文化

侗族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定的独特性,最早是从古代越僚族群之中不断分化和演变而来的,所处地区适合农业耕作,促使侗族成为我国古老的水稻民族之一。民族服饰与其生产生活和地域文化呈现高度的关联性,这样的特点和特征深入到相关服饰的每一个元素中,从很多元素的细枝末节中都能找到相关文化的特点[3]。稻作文化是侗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关键性文化,源于古老的原始时代,伴随历史的发展逐渐发生了演变,而服饰、信仰、文化都与这种生产模式相关。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主要是通过土地耕作来获得生活物资,同时配合各种的副业经济作物来改善生活质量。服饰则由家庭手工业为主,自行进行加工生产,衍生出了各种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节日。

由于所处地区为南方亚热带地区气候相对较为湿润,而且较为炎热漫长,绝大多数都是以单薄轻便的衣裤衣裙为主,这样的特点形成了今天侗族服饰的特色。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居多,运动量大,活动广泛,因此服饰以宽大宽松为主,同时会使用绑腿等各种辅助用具,从各种非遗服饰的形制中也能看出这样的特点,具备较强的典型性和文化性。而女性在社会分工方面,一般都是家庭劳动或者是相对劳动力较轻且技术性和技巧性较高的活动,因此女性的服饰就更加丰富多彩。各种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服饰方面应用了蜡染、挑花和刺绣等工艺,利用各种花纹和图案装饰服饰,反映了稻作文化的发展,且这些花纹都与人们日常所接触的植物动物高度相关,是艺术抽象的表现。

2.2 图腾崇拜文化

图腾崇拜文化在多种民族服饰上都能见到,分布相对较为普遍,代表着人们趋利避害、远离危险、获得吉祥的美好愿望。同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服饰上的这些图案也更加具备艺术性,将信仰和艺术高度关联在一起[4]。各种各样的崇拜以及对自然的尊敬,在漫长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已然成为过去式,这样的崇拜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渐行渐远,这样的观念虽然经过了演变,但是仍然通过艺术的形式存留在服饰上,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比如在神话故事中,认为万物生长都依靠太阳,而侗族祖先则是由鸟衔来谷子开启的稻作文化。这样的观点和神话致使太阳鸟和水稻都成为了主要的图腾崇拜对象,这些元素也深刻地融入了服饰艺术中,且很多侗锦也使用了这些元素。

2.3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包含了很多种,比如节日婚嫁等,这些都是民俗文化重要性的体现之一。侗族在民俗文化方面可谓是多种多样,首先有多个节日,不同的节日也存在节日服饰方面的差异,形成了特色的服饰文化。这种节日不仅与人们的生产生活高度相关,同时也与青年男女之间的谈情说爱相关。在婚嫁方面,婚嫁习俗也与节日相关,年轻男女一般都是通过行歌踏月的方式来互相了解,在交换信物之后,经过家长同意才可以订婚成婚,且之后选择的礼物,一般都是首饰或者布匹袜底等。在服饰和首饰、头饰等方面,已婚与未婚的妇女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服饰文化关键性的体现之一,象征着人生两个阶段,是一种鲜明的标志。综合来看,服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日常生活高度相关,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特色性,成为非遗服饰的关键组成部分。

3 结语

在诸多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侗族男女服饰存在差异性和特色性,与稻作文化、图腾崇拜文化以及节日婚嫁等民俗文化高度相关,特色鲜明,文化价值不容小觑。

猜你喜欢

稻作服饰文化侗族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节水灌溉减施磷肥对黑土稻作产量及土壤磷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基于历史与现实视域的中国稻作文化对外传播探索
九寨侗族斗牛赛事管理模式的分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
广西瑶族服饰文化研究
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