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创”理念的“服装配饰设计”课程个性化教学改革研究

2020-11-29

纺织报告 2020年1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双创服装

洪 叶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经济基础与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伴随着人们生活理念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服装设计以及配饰搭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需求改变作用下,国内的服装生产单位必须要改变以往以面料加工为重点的运营方式,慢慢地过渡到以面料研发、服装设计、生产加工以及对外营销等为一体的综合运营体系上。“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的课程,是完善学生服装设计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认真学习和理解服装配饰设计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目前,许多高校为应对市场变化,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的教育与结合,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以及创新精神上依旧表现得比较乏力,无法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为此,本课题以“双创”理念为指导,研究了“服装配饰设计”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改革方案。

1 “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模式改革现状

“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是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重点向学生介绍服装各种配饰设计的要素、构成、思维过程以及原则等,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服装设计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更高的服装设计水平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服装配饰设计”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以课本教学为主,教学方式也非常陈旧、不灵活,通常为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课,此外,教学场所也比较固定。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造成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无法获取外界的最新设计理念和知识,设计的产品大多跟不上时代潮流,也出现了许多模仿、借鉴的作品,另外,也有一些学生仅注重自己的设计灵感,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实际需求[1]。

“双创”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高校“服装配饰设计”课程也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以企业真实生产状况为基础设置相应的教学项目,学生根据具体的项目查阅资料,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2]。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联系到一起,让学生了解市场发展趋势与实际需求,能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限制。

1.2 师资队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教师是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核心力量,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阶段,高校“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教学教师通常是高等院校毕业的高材生,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然而这部分教师由于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缺乏社会工作经验,自身的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有些高校通过外聘社会知名人士丰富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但是这些人员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技巧。此外,这些社会人士由于长期处于固定化的工作环境,创新意识和水平也较弱。

为了改变上述问题,一些高校鼓励“服装配饰设计”教师利用节假日与双休日到社会企业兼职,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了解服装设计的最新理念。这样的改革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帮助教师及时地进行课程教学更新和完善,但是由于教师兼职时间有限,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沉淀不足,还没有能力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服装配饰设计”课程中[3]。

2 基于“双创理念”的“服装配饰设计”课程个性化教学方案

2.1 加强校企合作,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实施

众所周知,许多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开展“服装配饰设计”理论课程之外,还设置了实训课程。高校可以通过与周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企业的生产岗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通过企业实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市场需求标准以及新颖的设计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4]。另外,高校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本校成功创业的师长等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创业的经历和经验,并结合“服装配饰设计”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真实地了解服装企业的运营方式,同时在和有创业经验的人进行交流与学习时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此外,服装配饰设计行业市场环境瞬息万变,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不会与市场需求脱节,为学生在将来进行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通过校企合作还能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创业与企业运行的具体流程,让学生了解创业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增加学生创业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2.2 依托“互联网+”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结合互联网进行教学改革也成了许多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互联网教学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课本知识有限、知识面较窄的问题。比如,微课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自主地查找和观看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建立一个贴合实际的“微教学资源环境”[5]。此外,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视频,并上传到互联网教育平台中,对微课教学缺陷进行了很好的补充。通过将微课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上就可以完成“服装配饰设计”课程的学习,同时,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思维更加灵活。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还可以规避区域服装设计特色、老师本土化等带来的问题,帮助学生向“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方向发展,让学生学会从内化、借鉴、模仿向提升、创新过渡,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6]。

2.3 贯彻落实团队项目化学习,强化学生的创业团队协作水平

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将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却忽略了学生进行创业需要的基础能力的培养,即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创业梦想的实现必然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团队化项目教学模式是以企业经典项目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问题的讨论和解答[7]。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这是因为“服装配饰设计”课程教学项目的制定牵涉到服装结构、服装基础技术等课程内容,需要多个教师共同合作才能够完成。学生之间的合作重点表现在企业项目化教学分为设计以及生产制造两个环节,比如,在设计前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以新潮理念与品牌文化为基础,明确设计主题,这其中就涉及企业策划、设计以及制版等多个方面,必须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为学生将来的创业奠定基础。

3 结语

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的服装设计人才,提高我国服装设计行业在世界的影响力,必须要紧密结合与发挥学校、企业、老师以及学生多方面的力量,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双创服装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基于服装设计要素的气质分析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道具服装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