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印花布的二次再造及肌理效果

2020-11-29罗跃华

纺织报告 2020年1期
关键词:印花布肌理花纹

罗跃华,杨 玲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011)

中国特色手工艺品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蓝印花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蓝色印花布是一种曾在江南一带兴起的古老手工印花布,其设计简单、美观、吉祥。“蓝印布印染工艺”还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人们需要结合现代的流行元素来进行独树一帜的设计,从而开创多元化的国际设计潮流,以求在经济全球化的设计领域中打响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在国际上的名声。

1 蓝布印花概述

1.1 图案特点

蓝印花布是一种从盛唐时期流传至今的镂空白浆抗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布”,至今已有1 300年的历史,有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手工蓝色印花布中最具独特魅力的当属冰裂纹了,具有优雅的艺术形式,与蓝白融合,展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蓝色印花布图案的主题和内容,一般以植物花草和动物图案为主,也有较为简单的几何图案,在日月、波浪、回转等自然现象中使用不同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常见的鱼鳞、蛇皮和手工编织的图案,通过改变方法形成各种几何图案。这样生动简洁的图形模式是劳动者长时间生活的累积和智慧的结晶。植物是蓝图中使用最广泛的图案之一。蓝印花布的形象优美,风格奇特,寓意祥瑞。在图案设计上,根据不同的要求,把握植物的特点,许多的图案都是采取谐音和隐喻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1]。

1.2 面料及色彩特点

蓝印花布多采用以下几种面料。

麻织:麻织物的价格较为低廉,弹性较差但强度较大,易上色且不易褪色、防潮防霉,是古代百姓常用的服饰面料。

棉织: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不同的面料也给了其不同服装的特色与质感。

丝织:丝织物的原料是蚕丝,不仅有光泽而且触感极为柔软光滑。

毛织:保暖性极佳,坚固耐磨,适合作秋冬衣物的布料。

色彩上多为蓝、白。在白色底色下,蓝色是一种安然平静的色彩。相比于大红大绿的华丽和高贵,蓝色散发着一种田园的气息和民间生活的风情,在民间工匠的反复实践中,形成了其大巧若拙的艺术风格和集点成花、笔断意连的艺术特色[2]。

1.3 制作工序

简单易行,大邱若玉是蓝印布生产工艺的一大特色。从黄精蓝草中提取蓝色作为染料(靛蓝),将空心印刷板铺在白布上,将防染膏刮入图案空间,用刮刀漏出到布面上,干燥后放入染色缸。静置十几至二十分钟,再将布料从桶中取出。反复染色6~8次,以达到所需的色彩。然后在空气中使其氧化,干燥后再刮掉防染粉,最后将会呈现出蓝色和白色的图案。这些花纹蓝白相次、蓝的浓烈、白的纯洁,花型轮廓整畅划一,线条朴拙醒目、图案吉祥喜庆,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由于是手工印染,纸浆干燥后不可避免地会有裂缝,形成手工蓝印布独特的魅力—冰裂缝。而机印布或蓝印布没有采用传统工艺,都是清澈的蓝白色,没有手工痕迹,所以在干燥后的纸浆中传统技术的应用迫在眉睫。

2 面料的二次再造

2.1 面料再造及面料结构再造

面料的二次设计同时也被大家称为肌理设计,它需要设计师按照整体设计效果的需求,才能着手进行一系列有目的性的加工。织物的结构再造是设计创新的重要环节,面料的二次设计可以使普通的纺织面料,通过二次再造从而升华,面料的二次设计是个性化设计得以实现的有效方式之一,成了当下国际时尚的主要发展趋势,更是大多数设计师创作的重要灵感之一[3]。

2.2 蓝印花布的染色设计方法

经常被设计师采用的创意染色设计有:扎染、蜡染、夹染和灰染。传统的扎染、蜡染、夹染和灰染大多以蓝草为染料,虽然染的方式大不相同,但是成品效果都是蓝白相间的花布,所以统称为蓝印花布。其共同点是材料为布(或手织布),染料都是以植物蓝草为主,制作过程为手工操作。

2.2.1 扎染

使用线或者绳子以多种方式绑扎夹固布料或衣片,再放入染料中,绑扎处因染料难以渗入从而产生自然特殊的花纹图案。成形的服装可以直接进行扎染,又分串扎和撮扎两种方式,一般可用来做较为宽松的服装、围巾等,多选用丝绸面料。

2.2.2 蜡染

用液态的黄蜡在白布上绘制花纹,染色以后再煮掉蜡质,就可以呈现出白色的花纹图案了。

2.2.3 夹染

扎染和夹染的染色方法非常相似,布(或手织布)被夹固捆扎的地方花纹图案非常清晰,染色的地方渗透进靛蓝染料,呈现出漂亮的水墨晕染的图案纹样。但是,要如何准确地控制染液的渗透变化,则是制作夹染的关键所在。要想恰到好处地出现渗透产生花纹,与染色的时间、夹固的松紧、面料吸水性、染料的上染性能以及染液的温度等因素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才能很好地掌握夹染染色技艺。

2.2.4 灰染

灰染也叫刮浆染,与其他的染色技术相比,灰染更加省时、省力,具有艺术性、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成本低,见效快,可以批量生产等优点,是印染技术中被广泛应用的染色技术。

3 蓝印花布二次设计以及肌理效果

3.1 肌理效果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质的纹理特征,特征相同者肌理相同,不同者肌理则不同。肌理又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是一种用眼睛去观察的二维平面肌理,而触觉肌理则是通过拼压、模切、雕刻等加工方法形成的用手可以触摸到的三维立体肌理。

3.2 面料二次再造后的肌理设计

蓝印花布需要根据面料的染色纹样组织结构及水墨走向,才能在平面花纹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和面料再造,这样能够使平面的花纹产生更加明显的立体效果,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又或者可以运用一些增型的设计方法,增强花纹的材质质感对比,从而实现传统和时尚的交融。

3.2.1 刺绣肌理设计

刺绣 ,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照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的工艺有很多种类:彩绣、包梗绣、雕绣、贴补绣、丝带绣、抽纱等。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将珠片、布片、扣子、线等装饰物和刺绣结合在一起,再在二次再造的蓝印花布上进行设计。当下,被设计师采用的最多的就是抽纱设计了,可以在布料的边缘进行抽纱设计,然后再细做“拉毛”处理。这样的手法像极了旧款的牛仔裤设计,蓝印花布给人以淳朴、含蓄的感觉,而牛仔给人以粗犷、自由、奔放的印象。但是,这两种完全不相同风格的面料却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同样是纯棉的面料,同样属于大众的审美风格,同样属性是蓝色。因此,将具有粗犷自由风格的抽纱设计和蓝印花布的结构再造相结合,可以说是对蓝印花布惯有的美学标准进行了突破性的发展。

3.2.2 镂空设计

在面料上进行挖空某种图形,或者抽取织物部分经纱或纬纱,在镂空面料的下面可以垫上其他颜色或性质的面料,面料之间可以在颜色的触感上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打破了整体布料的沉默感。

蓝印花布的镂空设计,面料二次再造设计后可以将面料反过来使用,在没有颜色花纹的深蓝色的反面按照设计好的纹样进行镂空,然后将有白色花纹的一面垫在下面,使蓝印花布产生虚实掩映的透气感。

3.2.3 折叠设计

折叠效果主要体现在面料加工上。在蓝印花布的二次再造平面花纹基础上,不经过切割,通过折曲或者反复的折曲从而形成了瓦楞状立体效果,使平面产生多种的凹凸不平有规律的触感。

3.2.4 浮雕设计

当浮雕艺术与面料结合,则会表现出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形成了造型和装饰效果上巨大的变化,在服装中可以通过剪切与绗缝手法加以转化设计运用,使剪切的图案形成突起的效果;再通过堆积和绗缝手法加以转化设计的运用,使堆积的效果更加立体。“堆积”是所有设计中比较容易操作的手法之一,虽然它没有刺绣那么精细,也不像编织那么严谨,但是不管有无规律,布料都会呈现出浮雕的效果。将不规律的堆积设计运用在蓝印花布整体结构创新中,不仅需要前期的设计,还需要预想能力。堆积设计不仅要有一定的形式美构想,还需要从中表现一种随意、自然的效果,如果没有,最终效果只会显得刻意且生硬。所以,在进行蓝印花布结构整体创新时,不仅需要考虑好疏密的对比、聚散的关系,还可以在堆积处加入一些辅助的材料,使面料所形成的浮雕效果更具立体感、新颖感,同时也丰富了视觉效果。

4 结语

要实现中国特色手工艺品的传承,使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们就要根据传统和现代的流行特点多作思考,尝试运用新时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思维方式等进行创作创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使现代服饰设计表达出民族文化的神韵和气质。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熟知,才能让中国特色工艺品更好地传承下去,这不仅是中国特色工艺品的进步,更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进步。

猜你喜欢

印花布肌理花纹
一种适用于牵引车导向轮位的轮胎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融入城市肌理的未来社区——地产空间设计专辑
肌理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应用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轮胎花纹学问多
感受肌理
吴元新蓝印花布四代传承人的故事
按属性分类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将申请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