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2020-11-28欧国芳

商情 2020年17期
关键词:节日输入输出

【摘要】笔者将“产出导向法(Pon)”这一理论应用到成长英语UnitEight:Colorful Festivals,Various Experiences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来,进行了两周的教学实验。通过这次积极的尝试,教师发现,学生用英语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总的来说,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应,也比较认可。

【关键词】POA 节日 输出 输入

1、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概述

高职学生多数英语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这主要是因为高职学生生源复杂,有的是从中职升上来的,有的是通过春季高考招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高考进来的。总体来说,通过高考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高职的学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他们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课外时间很少和没有的占到71.9%,一小时以上的只有9.1%,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较低。超过80%的学生英语学习主要资源是书本,其次是教师。而大学英语课时较少,且部分高校还在压缩大学英语课时。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英语学习没有压力,学习动机不足,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差,输出能力弱。所以,笔者期望在教学中引入产出导向法,提高学生的输出能力,改善高职英语教学效果。

2、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介绍

产出导向法,前身为输出驱动假设和输出驱动一输入促成假设,是由文秋芳老师及其团队经过八年的打磨和不断完善提出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由于我国的特殊的环境和国情,我国的英语教学,长久以来重输入,轻输出,“哑巴式英语教学”始终没有得到改善。而产出导向法以始于产出,终于产出为核心理念,其核心环节是“输出一促成一评价”,教师将首先根据教学材料,涉及合适的交际场景和“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任务,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并发现自己的缺口,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接着,教师提供必要的输入材料,帮助并引导学生通过对听和读材料的选择和加工,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内容、语篇结构等信息,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和产出产品的改善。为了保证学生输出的质和量,教师会在学生完成基本的产出任务或类似的新任务时做出即时评价和补救性教学。综上所述,产出导向法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输出能力。如果将之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将极大程度地提高我们学生的输出能力。

3、POA的课堂实践

根据教学大纲,我校春期大学英语教材教学内容为成长英语第6,7,8单元。其中第六单元主题是书是知识的海洋(Shelves ofbooks,Oceans of Knowledge),第七单元主题是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第八單元主题是节日(Colourful Festivals,VariousExperiences)。第八单元涉及到中外文化,话题比较具有交际价值,且能较好地实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所以课题组选取本单元进行了教学实验。为了与我国的节日文化更契合,课题组将第八单元调整到春期开学初来上。我们设计了该单元的教案,并经过小组认真商讨,不断修改和逐步完善后投入了教学,进行了3周的教学实践,每周2课时。教学对象为财经管理学院会计专业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70人。该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相对我校其他学生略好一些,且学习态度端正,愿意主动积极配合教师实施教学改革。

3.1 教学主题

课题组选取“节日”这一主题,是因为这是大家相对较为熟悉的文化,多数同学都积累了一些相关的语言,在输出时不会缺口太大而想要放弃;在设置输出任务时,课题组着重于介绍中国的文化,这也符合大学英语要求学生担负起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

3.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文化和语言两种目标。语言目标包括:1)完成任务所需的基本词汇(如spring festival,gift money,red envelop,springfestival gala,pay new years visit,spring cleaning,lunar calendar,re-union dinner,dragon dance等);2)运用思维导图来有逻辑的介绍中国的节日文化。文化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1)体验中西方的在过节送礼等方面的文化差异;2)让学生热爱中国的节日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感,不要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3)增强学生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3.3 任务设计

本次教学实践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呈现。教师提前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了一个场景,春节将至,学校的留学生无处可去,邀请留学生和你的朋友到你家一起跨年。

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产出任务,课题组对学生明确了两个子任务:1)简要向留学生介绍春节;2)注意中西方在接受别人邀请参加聚会时的礼仪差异。

3.4 教学步骤

3.4.1 输出

我校学生较少有机会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所以当教师告诉学生下节课会邀请学校的留学生到班上,同学们都比较兴奋,纷纷表示要好好准备,认真完成此次交际任务。因为学生基础较差,为了保证上课进度,教师提前布置了交际任务。

教师共授课5个班级,教师记录了十份学生的输出任务,并从中选取了三份较好的对话。仔细阅读,教师发现:多数学生对春节的介绍都显得杂乱无章,逻辑混乱,没有一组学生介绍春节的具体日期,有不少学生都说春节和圣诞节很接近。学生介绍春节主要是简单介绍春节的习俗,对春节的日期、起源都没有涉及,习俗介绍除比较混乱外,表达也很困难,一点不地道,如学生说“春节”,很多用“New Year”;“红包”,用“New Year money”,还有同学用“oldmoney”;“放鞭炮”用“put firecrackers”,“守岁”用“Keep the NewYear”,“团圆饭”只有一个同学用到“reunion dinner”……学生的有效输出率很低,有的连中国人都不明白在说什么?更不用说留学生了。在这一部分任务完成后,教师在总结学生的对话时,也问到学生春节的日期,多数学生用汉语都无法准确回答,有的同学说春节就是大年三十,有同学说是大年初一到初七,没有学生能用英语准确表述出来。同时在对话中,有留学生问到春节时间在冬天,却叫“春”节,这是为什么?很多学生都不能解释,对话一度中断。可见很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相关的英语表达更是输入得太少,学生以前也没有有意识的去积累相关的英语表达。更有一部分学生,连用汉语介绍春节完成起来都相当困难。在礼仪差异这一块,学生也不能从西方人的角度来考虑。

通过这次输出,学生意识到了在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这方面,自己存在较大缺口。

为解决学生在完成该交际任务呈现出来的问题,教师选取了以下几个学习材料来帮助学生完成此任务。

3.4.2 促成

第一个是成长英语第八单元的泛读课文“Halloween:Fun andFear!”因为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教师会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教师期望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沥青该篇文章的主体结构,学会抓住主要特征来介绍我们的春节。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完该篇文章后,回答以下问题:

Time of Hallowee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fun of Hallowee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fear of Hallowee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个问题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介绍万圣节的思路。同时,在自己介绍春节时学会先拟提綱,或者构建一个思维导图,以帮助自己整理思路。

第二个补充材料是为了填补学生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时呈现出来的知识缺口。教师给学生介绍了BBC录制的纪录片《春节进行时一全球最大的盛会》。该纪录片大范围地介绍了中国各地的春节习俗。由5名主持人,以直播类节目的形式,在主线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与其他地区连线的视频内容,讲述发生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各色春节故事。该纪录片共有3集,分别是中国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各地家庭团聚,庆祝佳节。每集时长一小时左右。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该纪录片前,先截取了里面涉及到春节起源、习俗的部分视频分享给学生,当学生看到外国人用英语演绎自己熟悉的场面时,心里很激动和震撼。教师要求学生重点看庆祝佳节这一集,这里面集中讲了春节的起源,习俗,活动,能够集中填补学生在用英语介绍春节时呈现出来的知识缺口。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观看视频后,以陈述的方式来介绍中国的春节。

3.4.3 评价

为方便比较,每个授课班级,之前上台展示和留学生对话的小组必须上台展示,教师会随机抽取另外一个组或学生自愿来展示。教师要求做陈述的小组,记录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做完陈述后,要求学生撰写此次活动的心得,反馈此次学习的感受和对教学的评价,并让每个组员自评,这个自评成绩将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计人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中;其他观看陈述的同学,教师会抽部分同学,结合自己的陈述,并比较两组同学的陈述,做出评价;教师自己也会对两组同学的陈述做出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教师通过这种评价模式,基本构成了学生互评十学生自评十教师评价的模式,同时,通过前后比较,也基本形成了动态的评价模式。教师要求观看陈述学生做出即时评价,同时教师自己也会现场评价,这些都注重了评价的时效性。

教师发现,之前上台和留学生对话的小组,在陈述中,对春节的介绍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基本都从起源,习俗,活动三部分来介绍春节,比较有逻辑,条理清楚,这应该得益于第一个补充材料。同时,学生的用语更地道,知识性的错误大幅度减少,学生在陈述中用上了Lunar calendar(农历),gift money,lucky money(红包),spring migration(春运),reunion dinner(团圆饭)等。

4、结语

通过产出导向法的初步实践,教师发现,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输出能力。但交际任务的设计,促成材料的选择,评价的科学性都至关重要。交际任务的设计,必须要能激发学生输出的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发现自己在输出时缺口,产生饥饿感,提升学习动力。促成材料要能填补不同层次和水平学生的缺口,难度要适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也举足轻重,否则学生的积极性会受挫,部分学生也会懈怠偷懒。笔者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产出导向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输出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秋雪 基于成果导向的中高职连读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以中国农业出版社Unit 1为例[J].校园英语,2019.

[2]孙晓蕊 基于新媒体平台的POA理论体系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7(4).

[3]文秋芳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

[4]张文娟.2016.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916(2).

基金项目:2018年全国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高职院校产出导向法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201BCQ0012B)阶段性成果之

作者简介:欧国芳,女,重庆大足人,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节日输入输出
浅谈白马人民俗风情
“四环节”下的牛津英语课堂模式
虹桥THALES二次雷达S模式信号输出配置探讨
浅议习得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调整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丰富输出活动提升语用能力研究
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
原版动画片在体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