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传统神韵 彰现代风范”

2020-11-28沈蓓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22期

沈蓓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国际重大问题的探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大城市都相应建成了国际性的大型会议中心,此类建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国际会议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会议中心建筑设计原则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会议中心;建筑造型

1   国内外会议产业的发展情况及会议中心的建设

1.1   会议产业的发展现状

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简称ICCA,创建于1963年,是全球国际会议最主要的机构组织之一,是会务业最为全球化的组织。2019年5月12日,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公布2019年国际社团会议统计数据,通过一年的统计显示,2019年共有13254场国际社团会议,是目前有数据统计以来最高的一次,相比2018年增加了317场。

ICCA认为,国际社团会议在全球市场将会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目前ICCA数据中包含21000个定期会议系列、260000个会议样本,以及12000个国际协会组织数据。因此,ICCA的国际协会会议统计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高度认可。

1.2   会议中心的建设情况

在当前,会议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投资、运营方在会议设施上投资和建设的力度,区域会议经济的活跃程度、会议举办场次也直接体现了会议设施的建设分布状况。

1.2.1   国外会议中心分布现状

“ICCA的年度统计报告是在全球范围内比较目的地会议相关表现的少数报告之一,因此提供了对会议行业全球趋势的深刻见解。在目前的情况下,再次强调全球协会会议的持续增长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的数字和统计显示出面对面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时机成熟之后,会议行业将在全球复苏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范围来看,欧洲共计举办7033场国际会议,亚洲共计举办2672场国际会议,北美共计举办1472场国际会议,拉美地区共计举办1160场国际会议,非洲、大洋洲以及中东地区分别举办415、345、157场国际会议,由此看出,国际协会会议仍以欧洲为主。

1.2.2   国内会议中心分布现状

从国内的会议城市来看,2019年举办国际会议数量超过10场的目的地有13个,北京仍然以91场国际会议位列第一,上海则以87场紧随其后,杭州以38场国际会议位列第三,成都以33场国际会议位列第四,西安以30场国际会议位列第五,南京、深圳、广州、厦门、武汉、大连、苏州、青岛分列第六至第十三,分别举办28、25、17、17、13、12、12、10场国际会议,其中成都较2018年增加14场国际会议,增长率达到73.7%,是中国城市中国际会议数量增加最多的城市。

1.3   国内设计研究的滞后

中国最早的会议中心雏形是北京友谊宾馆的科学会堂。中国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是1964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北京科学研讨会,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4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位于北京西部的友谊宾馆修建了科学会堂。严格说来,这不是一个会议中心,只相当于今天大型会议中心的一个大会议室。我国展览馆的出现要早于会议中心,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在北京、上海和武汉建造了“中苏友好大厦”,即现在的北京展览馆和上海展览馆(武汉展览馆已拆除)等,但展馆条件较差,并不适合举办商业展。

目前的“会议中心”,主要指的是以会议功能为主、展览功能为辅的建筑设施,这有别于国内大多数的会展中心-目前绝大多数的会展中心会议功能比较弱,尤其普遍缺乏餐饮功能,有配套酒店的也不多。

2   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原则

结合最近设计的黄厝会议中心总结一下基本设计原则。

2.1   项目概况。

“黄厝会议中心”选址于厦门本岛万石山风景区东南侧,分为A、B、C三个区。

A区位于环岛干道与云顶南路交叉口西侧,南与国家会计学院相邻,东临云顶南路,用地面积为42.5公顷,拟建设功能包括会议中心、高端接待。B区位于环岛干道与云顶南路交叉口南侧,用地面积为5.0公顷,拟建设功能为会议酒店。C区位于环岛干道与云顶南路交叉口南侧,用地面积为3.3公顷,拟建设功能为安置房。

基地紧邻万石山风景区,东南侧近海,与金门岛遥遥相望,风景秀丽,交通便捷。

2.2   设计理念

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建筑文化的精神就是“平和与博大”,这种精神不是西方哥特建筑那样直指苍天,而是环抱大地,内敛淡薄,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在本项目的设计上,我们以“依传统神韵,彰现代风范”为基本设计理念,采用中国传统村落的“聚落空间”形式及传统的造园手法,打造一组依山傍水,空间自然生动的建筑群体,既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体验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境,同时又具有空间结构清晰、地域特色突出现代建筑风范,以满足举办大型国际峰会,提升厦门国际影响力所的需要。

2.3   总体规划设计——依山傍水的“聚落空间”

2.3.1   环境分析

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是亚热带海岛城市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A区用地位于万石山风景区东南侧,场地呈反“L”形,转角处有一个小山丘,环岛干道黄厝隧道段从小山丘地下穿过,为禁建区。场地西北高东南低,整体较为平缓。场地东南侧黄厝新村约100户住户,按整体拆迁。场地西南侧现有一个面积约为1公顷的军民水库,建議保留。

场地南侧为已建的国家会计学院,建筑高度约18米。东侧为已建住区——皇府御园别墅区;东北侧为云顶山庄、酒店。沿云顶南路与环岛干道一侧规划为商业设施及酒店用地。

B区、C区位于环岛干道与云顶南路交叉口南侧,场地西高东低,整体较为平缓,场地内部多为临时搭建用房。

2.3.2   总体规划设计

(1)规划设计原则 1:“显”与“隐” 。在总体规划设计上,会议中心采用“显”的设计原则,布置在场地南侧中央地段,将主场馆、新闻中心、宴会厅等功能采用集中布局的手法,在南北两个广场都能“显露”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使其成为一组提升厦门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配套接待部分采用“隐”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山体、丛林等自然地形,将2栋首脑酒店、4栋国宾酒店及康体娱乐设施等功能进行分散布局,使其“隐藏”在山水之间,以保证居住的私密性、安保性和高品质环境。

(2)规划设计原则 2:“通”与“透” 。会议中心以一条南北中轴线为中心,轴线北端为场地内的小山丘,向南延伸穿过建筑的迎宾大厅,到达迎宾广场,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

为了保证南北轴线序列空间的完整性,会议中心的建筑设计在南北轴线上布置了一个通透的迎宾大厅,从而形成一条视觉通廊,使会议中心相对独立的建筑组群与环境形成了有机交融,形成一组“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的建筑组群。

(3)规划设计原则 3:“分”与“合”。为充分私密性和安保需求,在总体规划设计上,将2栋首脑酒店采用“分设”的手法,分别于“L”形场地的两个端点。两栋首脑酒店不仅在布局上“分设”,在建筑主题上和建筑形式上也采用“差异化”手法,根据地形和环境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中国自古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統文化。北端的A栋首脑酒店位于缓坡的高处,紧邻万石山,远眺金门岛,我们以“山”为主题,以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的设计手法,打造一组具有现代中国建筑神韵的建筑,以“万石山庄”命名。 西端的“B”栋首脑酒店围绕军民水库,周围密林环绕,环境幽静,我们以“水”为主题,以中国经典园林“狮子林”的造园手法为蓝本,打造一组“仰观山,伏听泉”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命名为“黄厝水苑”。

会议中心的三大主要功能:主会场、宴会厅及新闻中心则采用“合”的设计手法,采用集中“合院”的布局设计,可以充分保证在大型国际峰会期间的安保需求,以及在日常使用时分区开放的便利性。

2.4   交通规划设计

2.4.1   国际高端峰会流线

在国际高端峰会期间,主宾利用北广场进入会议中心。贵宾在会议中心南广场落客,在礼宾陪同下,通过红毯主通道进入会议中心。

2.4.2   交通规划

沿云顶南路由南向北设有A、B、C三个出入口。A口为会议中心贵宾出入口,沿会议中心设有环形道路。B口为配套酒店及康体中心出入口。 C口为园区后勤服务出入口。

园区内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原则,道路按三级配置。一级为机动车交通,采用7m双向车道,主要沿园区建筑外围设置。二级为5m路,可供电瓶车在园区内提供交通服务。三级为3米路,主要为园区内步行系统。

2.5   会议中心主会场建筑设计——大国风范的庄重与滨海建筑的灵动

会议中心主会场是整个园区的核心建筑,主要由主会场、午宴厅、新闻中心及警卫后勤等功能组成。在规划布局上,以位于轴线中央的礼仪大厅为中心,西侧为会议中心,东侧为午宴厅和新闻中心。

贵宾由南广场的落客点在礼宾人员的陪同下,通过红毯礼仪通道,进入礼仪大厅。礼仪大厅西侧一层中央为迎宾大厅,两侧为贵宾休息区。贵宾在休息室稍事休息后进入迎宾大厅,在迎宾仪式结束并合影留念后由两侧的自动扶梯上到二层进入主会场。二层主会场外围设有供参会各方使用的工作室、听会室及贵宾休息室等功能,局部三层设有警卫后勤办公室。

礼仪大厅东侧设有一个中式庭院,与西侧的迎宾大厅形成虚实呼应。午宴厅和新闻中心围绕庭院的南北东三面布局。东南侧为午宴厅,一层为贵宾工作午宴主厅及两个自助餐厅。二层为两个中餐厅。东北侧为新闻中心,一层为媒体公共工作区,媒体专用工作区,二层为媒体多功能服务区,卫星传送服务区等功能。

在东西方向上,设有南北两条交通通道。北侧通道用于主会场与新闻中心的联系,南侧通道用于主会场与午宴厅的联系,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线清晰。

会议中心在立面造型设计上,采用了新中式的坡屋顶与新古典主义的柱廊相结合的形式,力图打造一座庄重、大气而又典雅、和谐的标志性建筑。简洁的几何形体,律动的柱廊空间,使直白、沉寂的建筑平添几分滨海建筑特有的灵动与亲和感,既表达出国际高端会议应有的国宾礼仪和国际风范,也赋予建筑一定的地域文化属性。

参考文献:

[1] 王青道.我国会议中心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