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生命的来处:解读《岩石堡风景》

2020-11-28伍荣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成长

内容摘要:作家的创作生命来源于精神生命的模样,而作家精神生命的磨炼则跟其生活经历、亲子关系、家族历史都密切相关,《岩石堡风景》正是艾丽丝·门罗探索自我成长和生命来源之作。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 《岩石堡风景》 移民 成长

加拿大女作家是走向世界影响的先锋。比如生于1874年的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系列为世界熟知,她也是门罗喜爱的作家,蒙哥马利也曾移居过门罗的家乡安大略省,她俩的小说背景也有相似之处:小镇,星星点点的农舍,美丽的湖泊与森林,普通人的命运。门罗的同时代作家兼好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样具有问鼎诺奖实力的作家,她的未来小说《使女的故事》被改编美剧后,风靡世界。阿特伍德说,作家总给人以神秘感,其中以加拿大的女作家为甚。①门罗身上也有这样的神秘感,《岩石堡风景》是一部试图解密自我的著作。艾丽丝·门罗娘家姓莱德劳。她在《序言》中说:我在探索我自己的生命;我把我自己放在中心,人物语言和我的语言纠缠在一起,形成一个奇妙的重塑生命的过程。②《岩石堡风景》正是在纪实和虚构想象的交织中,形成一种浑然一体的诗意和激情。作品主要叙述了莱德劳家族,一共八代人的历史,写他们对“美国梦”的向往,实际是移民加拿大的历史。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一是远祖们从苏格兰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开疆拓土的历史;二是我的原生家庭故事;三是“我”的个人成长之路。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岩石堡风景》的思想艺术。

一.大地雄心:先祖们的开疆拓土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写先祖们怎样依附于土地,并漂洋过海来到北美的。莱德劳家族的元祖威廉·莱德劳,生于1695年,居住在埃特里克山谷,距离爱丁堡五十英里。威廉追求荣誉,威廉的女儿玛格丽特熟悉苏格兰的民间文学,她的儿子詹姆斯·霍格是19世纪早期苏格兰诗人、小说家,霍格曾经把母亲介绍给了大名鼎鼎的苏格兰作家沃尔特·斯科特,因为斯科特正在收录民间歌谣。

为了寻访祖先们的足迹,门罗专门去拜访了远祖的居留地埃特里克山谷,从图书馆的地方志中找到了他们的名字。在世界历史上,苏格兰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存在。苏格兰共有540万人口,但世界各地有超过5,000万人的家庭与这个国家有血缘关系。有人为了冒险,更多人为了逃避贫困和压迫,从17到19世纪,苏格兰人不断背井离乡来到北美,有时甚至会搭乘押解犯人的船只。

1818年6月4日,莱德劳家族的第三代詹姆斯·莱德劳率领儿子沃尔特、女儿玛丽,儿子安德鲁及怀孕的儿媳和孙子,坐上了去寻找新大陆的客轮,最后一家人安顿在加拿大西部的艾斯科星乡。热爱写作的沃尔特,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次漂洋过海的经历。安德鲁的哥哥詹姆斯也从新斯科舍搬过来与家人团聚。安德鲁的弟弟威廉,则在1830年代接到了兄弟们的信,从苏格兰高地移民到美国的伊利诺伊,同样是英国后裔的美国总统林肯也于1830年从英国移民来到伊利诺伊,可见当时人口流动非常频繁。

第四代威廉不幸于1839年病逝,他的第四个儿子托马斯就是门罗的曾祖父。他们的生活并不宽裕,所以一旦成年,就务必动身前往荒无人烟的地方开疆拓土。安德鲁派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大鲍勃带领两个堂兄弟同行,他们是托马斯和约翰。三个人1851年来到了莫里斯镇,一路披荆斩棘,互相帮助,最后终于在莫里斯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当时的莫里斯尚属蛮荒之地,他们是第一代拓荒者,直到20世纪初期,他们居住地十几公里范围内,只有八户人家。第五代大鲍勃继承了家族写日记的传统,记下了当时垦荒生活的情形。环境的恶劣,资源的有限,需要家庭成员团结一致,资源共享。所以,当九个子女中的弗里斯特自建房屋,要求分家独立时,在当地变成一桩丑闻。他的妹妹丽兹搬家照顾哥哥的生活,竟惹来风言风语,这些也可谓特立独行的代价。自奥法普开始,莱德劳家族一直勇于冒险,并不乏特立独行之人,门罗的父亲算是一个。

二.艰难世事:父辈的逃离和妥协

1913年,莱德劳家族的第七代,门罗的父亲鲍勃·莱德劳,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继续教育学校,但却中途退学了。他读过很多书,思维更活跃,感觉更浪漫,也不愿意跟其他未受过文字洗礼的男孩子一样,便一步步摆脱了农民的生活模式。他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但是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最初,他靠捕猎挣钱,后来养殖银狐做毛皮生意。生意失败之后,便去铸造厂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于每天负责父亲的饭盒,热爱、尊敬父亲的女儿,门罗第一次去工厂看到父亲擦地板,内心坍塌:“我觉得自己置身于一片漆黑、浓密的森林里”。③门罗觉得那些永无休止的重复劳动,在消耗人们的精力和生命。但是父亲并不排斥这样的生活,他告诉女儿遇到暴雪差点回不了家时,他当时想到的是:卧病的妻子,垂老的母亲,三个让人操心的孩子,没还清的债务,没完成的农活。唯独没想到自己,他早已蜕变成一个只为别人而活的中年人,门罗感到悲哀。他年轻时逃离既定生活的勇气,已经荡然无存,对生活的妥协就是责任和守护。

门罗的母亲因为动物养殖场,与她父亲相识并结婚的。她母亲靠着不屈不挠的努力成为教师,有商业头脑,在丈夫破产的边缘,帮助推销了最后一批毛皮制品,拯救了全家。门罗9岁时,母亲被诊断出帕金森症,为了照顾母亲,打理家务,她每天都很忙。她觉得父母是一对看守,他们守着孩子、房子、财产。晚年的门罗对父母有一份怜悯,觉得他们也曾是两个柔情似水楚楚可怜的年轻人。

童年时,父母对门罗的倔强、叛逆很头疼,父亲用腰带打过她,围剿她的自我。时隔多年,她仍然自感耻辱,不能释怀,她评论说童年生活风险重重,又找不到谁可以指责。后来,她拿到了安大略大学的奖学金,绝望地逃离了家。门罗说:“那时候大多数女孩都会为了家庭牺牲自己。我根本不想这么做。年纪大了,我才看到生命的局限。”④门罗结婚后,回家探望父母需要倒三班巴士。她的母亲已经去世,父亲又续弦了。家里的一切都变了,母親的痕迹被全部抹去。父亲衰弱得住院,她为父亲的治疗忧心,但他的妻子却在一味操心狗的排泄问题,读者也会止不住地恶心和抱不平,作者不动声色的厌恶可谓力透纸背!

三.我把我自己放在中心:“我” 的出路和自我探索

第三部分是写门罗个人的成长经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相互独立的四个故事组成。第一个小故事回忆了中学时代两个有交集的女生。达莉亚身体强壮,学习优秀,擅长运动。达莉亚仇恨她有暴力倾向的父亲,扬言要用枪杀了父亲。故事中,每个人都忠实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达莉亚的父亲最终死于触电事故,并非事先张扬的杀人案主角。

另一段友情始于托付。来自外地的弗朗西斯,往往被同学孤立、取笑,门罗却设法躲开这个“负担”。被迫扮演朋友角色的企图,更把她逼到墙角。儿童的世界也少不了风雨荆棘,尽管我们很难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道德绑架,晚年的门罗还是进行了严格的自我解剖:像我这种人,是永远不可能为弱者挺身而出的;我最高尚的感情不过是释然,幸亏不是我。⑤两段经历,两段友情,都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友情,是由于外部环境因素的促成,是一种短暂的生活介入,但是门罗也由此窥见了别样的命运遭遇,对少年时代的情感冲击和影响是成长的重要部分。

第二个小故事回忆了与男孩罗素的青涩之恋。罗素全家是救世军,罗素八年级毕业后,就去养马场当了小马倌。他们之间的关系,门罗称之为自然随性的、短暂的配对儿。虽然两人不是同一阶层,但是少年情事都透着单纯美好、不顾一切的味道。当时的门罗感受到对方身体的诱惑,觉得自己有些不受本人控制。她甚至接受了邀请,去罗素家吃晚饭。晚饭回来时,她被罗素带去了暧昧的养马场谷仓,农场主米丽阿姆以为有贼,一声枪响让结局全部改写:罗素站到明处,安抚米丽阿姆“宝贝儿”,门罗悄悄溜走。结局跟开端一样尴尬,这也许是生活的荒诞,也许是上天刻意的安排。阿特伍德说:“羞耻和尴尬是门罗笔下人物的驱动力。”⑥这里就是一例。这件事后,门罗醒悟道:我要追求全心全意的激情,再也不要语焉不详的感情,不要品质低劣的意外和屈辱。这次恋情,显然让门罗意识到自己想要的爱情模样,情感的品质,往往也是在错误、失败甚至挫折中得到提升的。

第三故事是回忆门罗婚前给蒙托埃太太作女帮工的经历。社会阶层和贫富差异,让她的自尊心经常受到挑战。她这个爱读书懂瑙西卡的自己,在别人看来,都无足轻重。鸡尾酒会上一个有教养的中年男人,也会对她形成魅惑,她用裸泳来释放自己。最后,她意识到某些告别是必须的,某些敬重是不需要的,浮华之中,还是那本书属于自己。这段经历,使门罗体验到了阶层的隔阂,对自我的认知更进一步。

第四个故事是有关结婚的种种。门罗年轻时,结婚是女人的重要出路。婚前,她的姑婆查理婶婶塞给她四张五十元的大票子,竟是为了她万一不想结婚,离开用的,因为她认为婚姻可能并不适合门罗。查理婶婶的可爱、体贴又让人感动。婚后,门罗发现自家带来的所有压箱底的嫁妆都毫无用处,她的祖母及查理婶婶为嫁妆所付出的努力,也变得毫无意义了,这就是人生,无论如何准备,都猜不到结局。但是她们的婚姻状况,却成为门罗的研究样本。她们年轻时也有过精彩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也是后辈门罗得以观察人生的礼物,甚至成为作家门罗的宝贵素材。

这四个故事按照时间先后勾勒出了一条较清晰的成长线: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少女的青涩走向婚姻家庭。

小说以门罗个人的观察思考为立足点,门罗的个人成长故事列于其后,三个部分的内容浑然一体。先祖们身上勇于冒险、乐观向上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励着后代,其中门罗还特别梳理出家族成员中讲故事的传统,也是写作基因的流传。她探索生命来处的用心和努力,对读者也有一种共鸣和启示。

注 释

①《献给爱丽丝的玫瑰——阿特伍德评门罗》,赵庆庆编译,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2期164页.

②艾丽丝·门罗著《岩石堡风景·序言》,王芫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版,2页.

③艾丽丝·门罗著《岩石堡风景》,王芫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版,188页.

④邢人俨著《爱丽丝·门罗:故事是咒语》,南方人物周刊,2018-01-03.

⑤艾丽丝·门罗著《岩石堡风景》,王芫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版,217页.

⑥《献给爱丽丝的玫瑰——阿特伍德评门罗》,赵庆庆编译,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第2期165頁.

(作者介绍:伍荣华,苏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儿童文学)

猜你喜欢

艾丽丝门罗成长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哥特元素探析
燕南飞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艾丽丝·门罗小说《忘情》中的图书馆意象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门罗,一个家庭主妇的完美逆袭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