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六稳”“六保”中践行使命担当

2020-11-28查斌仪

唯实 2020年10期
关键词:融资金融疫情

查斌仪

2018年7月,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央首次提出了“六稳”要求。2020年4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央再次部署了“六保”任务。疫情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科学决策,带领全国人民在“两个战场”的双重考验中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江苏省委、省政府统筹部署、精准施策,带领全省上下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疫情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各类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前所未有,党中央强调:“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非常时期,金融系统更应承担非常使命,拿出非常手段,展现非常作为,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六稳”“六保”对金融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我们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拥有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六稳”“六保”正是中央在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提出的破局之策,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之举。服务实体经济始终是金融的根本宗旨,如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是金融工作需要答好的大考之题。

落实“六保”任务,金融要做“雪中之炭”。“六保”之中,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这前“三保”尤为重要。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中小市场主体带来不少困难和挑战,这类市场主体面广量大,创造了90%以上的城镇就业,其生存、恢复和发展不仅关乎经济之稳,更关乎民生之本。相对于其他要素资源,金融具有逆周期调节功能,实体经济面临艰难时刻,金融系统更应当做好“雪中送炭”之事,从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高度出发,积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通过加大普惠金融领域信贷投放、创设更多契合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灵活调整还款付息安排、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纾困等多重手段,为受困行业和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解燃眉之急,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江苏实体经济基础厚实,具有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2020年二季度,全省GDP增速“转正”,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周边,服务业营业利润降幅收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批发零售业销售基本恢复。只要全省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同舟共济,必能共渡难关、取得双赢。

构筑“双循环”新格局,金融要做“活水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之下,全球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也是外贸大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担子更重,但以此为契机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也更实、起点也更高、机遇也更多。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要求,把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重大取向。“金融活,经济活”,全省金融系统要积极发挥先导作用,抢抓后疫情时期产业布局重塑、产业基础升级的窗口期和机遇期,通过探索产业金融融合创新、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强化产业基金投资引导、稳步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和金融对外开放等策略,引流金融活水精准赋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培育壮大现代产业集群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支持“链主”企业发展以及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建设,以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促进江苏率先构建省内循环,牵引和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速构筑。

稳住经济基本盘,金融要做“定海之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不可避免地会向金融领域传导,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承压。对此全省金融系统要保持战略定力,全力守好風险底线,切实担当起经济运行“压舱石”“稳定器”的重任。一方面,要确保金融体系自身稳健运行。提升法人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法人机构公司治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规范地方金融市场秩序,夯实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优化地方金融法治环境,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另一方面,要防止资金空转套利。2020年以来,央行通过降准降息、公开市场操作及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及时投放流动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取得了积极成效。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其落脚点始终是实体经济,金融机构作为政策和资金传导的主动脉,要把好关口、畅通渠道,切实将金融资源投入市场主体,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疫情以来,国内金融市场保持稳健运行,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20万亿元,江苏存贷款增速和直接融资规模稳居全国前列,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保持在历史较好水平。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金融只有扎根实体经济、深耕实体经济,才能真正筑起风险屏障,有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六稳”“六保”促金融战线凝聚强大合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全省金融系统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凝聚“战斗合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稳”“六保”,以“抗疫情、促发展、防风险”为主线,着眼大局出实招,主动作为求实效。

突出一个“快”字,用好金融支持政策“组合拳”。疫情就是命令,全省金融系统迅速凝聚政策合力、工作合力,做好抗疫保供重点企业保障,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财政厅等部门,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紧急开设“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绿色通道”,集成各类金融资源和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获得低成本、低门槛、长期限的资金支持。组织银行机构通过绿色通道发放期限超过一年的中期流动资金贷款,辅以无还本续贷、转贷、融资担保等手段,综合融资成本比上年度同期、同类企业至少下降0.5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省级财政为绿色通道设立应对疫情防控专项风险代偿资金池,对绿色通道内发放的普惠型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在监管规定的风险容忍范围内,提供不高于30%的风险分担。在绿色通道内设立专板,为普惠型融资提供等额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打通货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绿色通道共入驻112家银行机构、66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29家转贷服务公司(基金),上线金融产品近400个,近2万家企业通过绿色通道获得贷款,累计融资金额超700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75%。

注重一个“准”字,送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及时雨”。对冲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金融服务必须更加贴近市场主体需求,金融供给的精准性、便捷性、可得性要更高。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迅速行动,“政银保担”多方合作,针对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的经营特点、困难痛点,创新推出一系列模式更活、成本更优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落细落实降费让利举措,为广大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比如省内多家金融机构建立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名单,“标配”专项贷款额度,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提供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跳出传统重抵押重担保的展业思路,聚焦企业实际经营行为,基于企业生产经营信息、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推出“发票贷”“结算贷”“补贴贷”“政府采购贷”“租金贷”“研发机构母子贷”等更加契合企业实际融资需求的产品;积极落实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等纾困政策,加大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特别是信用贷款投放力度。针对疫情导致企业流动性压力普遍上升的情况,各地各金融管理部门广泛组织走访调研企业,开展融资会诊帮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帮助企业稳定融资环境、走出融资困境。截至6月末,全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疫情以来,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为6万多户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1800多亿元;小额贷款公司累计为客户减免息费超5000万元、展期或续贷近60亿元;国有特别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严控担保费率并取消反担保要求,截至上半年末,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1.1%,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0.9%,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再担保费较2019年减半收取,降费让利成效明显。

围绕一个“稳”字,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金融稳,经济稳”,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稳金融”是基础。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金融稳定工作,专门成立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指挥部,推动各地建立健全指挥作战体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问题导向,压实各方责任,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疫情发生后,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召开全体(扩大)会议,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判金融风险形势,对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各地指挥部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做好决策中枢、协调中枢、信息中枢。一方面,持续开展风险监测排查,巩固前期风险处置成果,加大力度处置“硬骨头”风险,积极主动管控外部风险冲击;另一方面,坚决克服疫情影响,更大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有力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目前全省非法金融活动高发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取得实质性成果,个别中小法人银行风险处置基本完成,地方金融从业机构市场秩序更加规范,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防风险、稳金融取得积极成效。

“六稳”“六保”需金融力量续写奋进新篇

江苏处在“两个大局”相互激荡的前沿阵地,面临“两个战场”的重大考验。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性思维,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中践行金融使命担当,为夺取“双胜利”,开启新征程,助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不断前进贡献金融智慧力量。

高标准做好规定动作。将落实“六稳”“六保”特别是保市场主体任务作为重中之重,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法人银行机构用足用好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货币政策工具释放的低成本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合理降低费率等各项金融纾困政策,大幅扩容普惠金融业务,提高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將“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绿色通道”相关支持政策予以延期或整合优化,确保帮扶中小微企业力度不减、温度不降、干劲不松。加快完善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配套支持措施,细化操作指引,推动公共信用信息联通共享,帮助金融机构有效甄别疫情之前企业真实生产经营状况,精准聚焦暂时遇困但仍有市场前景的企业。阶段性提高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容忍度、放松对法人机构的利润考核要求,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尽职免责和内部考核激励制度,真正建立“敢贷、愿贷、能贷”机制。此外要做好政策惠及企业的跟踪服务,督促受惠企业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确保宝贵的金融资源精准滴灌至优质的市场主体。

智能化搭建服务网络。疫情深度改变了不少行业业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金融体系进行自我革新。要以此为契机,升级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各设区市子平台建设,将更多特色产品、政策性产品和金融服务业态引入平台,构建覆盖全省、对接各类金融资源、触及广大市场主体的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的金融服务“高速公路”网络。依托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金融科技,高标准建设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试验区,为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征信体系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以省级征信平台为枢纽,探索建立省市两级企业征信数据互通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发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为核心的新型金融产品和风控技术,深度变革金融服务模式和风险管理手段。推动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主体的地方法人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力促普惠金融业务提质拓面增量,持续改善民营、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深层次赋能产业发展。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已进入需求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竞争优势重塑的新阶段,金融要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方向。一方面,要将支持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作为全局统领,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在江苏叠加的巨大红利,精准支持“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加快探索构建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政策体系,稳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以及“苏新”“苏韩”“苏港”“两岸”等金融双向开放合作。另一方面,要将支持制造业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特别是中长期融资流入制造业,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产业链强链补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等重点领域,从产业基础、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产业配套等维度全方位提供金融支撑,推动江苏向制造强省迈进。同时要抢抓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公开发行等资本市场改革机遇,完善上市培育机制,提档升级各类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引导更多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上市挂牌、并购重组和再融资。

大力度加强政府引导。加快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运作好省级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加强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接,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业务,由省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担保费补贴,为融资担保机构的小微企业、“三农”等政策性业务提供前有补贴、后有补偿的政策扶持,充分激发融资担保行业的准公共属性,推动融资担保机构聚焦“支小扶微助农”主业,自觉降费让利,加快转型发展。2020年底,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覆盖面要力争达到60%;2021年底要实现全覆盖,每个设区市有1家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元、每个县(市)有1家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基本建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此外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牵引撬动作用,参与组建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风险补偿代偿基金、纾困基金等,引导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及各类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发展。

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几年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中,我们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2020年是长效机制建设年,要进一步将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常态化风险防控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建立完善省级地方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落实好地方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的属地责任,积极对接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共同推动构建央地协同、“双轮驱动”的金融工作格局。在全省范围推广建立金融领域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风险防控责任“四项机制”,提升金融风险防控处置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抓紧建设地方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打造涵盖中央和地方各类金融业态信息的共享交互和风险研判平台,构建江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智慧中枢”。加快推进地方金融立法,根据中央统一规则制定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地方金融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

(作者系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融资金融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