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有效思维推进深度阅读

2020-11-28晋萍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普动物文本

晋萍

阅读是读者连续不断思考的过程。思维是阅读的核心与主体,贯穿阅读过程的始终。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构建以思维为核心的阅读活动体系,在关注语言文字学习和训练的同时,不忘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渗透语文思维的意识。以《海底世界》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科普说明文的文本特征,关注思维能力的不同维度,渗透语文思维方法。

一、把握逻辑结构,拓宽思维维度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本的结构特点,是作者叙述思路的表征。阅读教学要遵循文章的思路,把握理性的层次逻辑,以全局的视角高屋建瓴地审视全篇,获得整体感知。科普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比较清晰,大致可分为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及递进式五种结构。因此,科普类说明文是对学生进行梳理概括能力训练的好资源。阅读此类文章,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在执教《海底世界》的片段中,教师先指名学生朗读文章的首尾段落: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开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结尾)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了解首尾呼应的写法。接着带领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朗读课文中间四个段落并概括主要的内容:海底动物各种各样的声音;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海底物产丰富,清楚地梳理文章的脉络,从而把握全篇的架构。概括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评价渗透抓中心句和关键词的概括方法,这是既训练语言又提升思维的高效率阅读。

二、捕获科学知识,挖掘思维深度

在《海底世界》一文中,介绍了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参爬行很慢,梭子鱼游动飞快,乌贼和章鱼可以后退活动,贝类自己不动,借助外力活动,深水鱼可以闪亮地游行。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海底动物新奇有趣的活动方式,增长科学知识,激发阅读的兴趣。可文本的阅读教学却不能止步于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海底动物千千万,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几种来介绍呢?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选取这几种来介绍,因为它们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代表了几种不同的典型活动特点。看似简单通俗的描述,其间蕴含着思维的智慧,渗透着写法的指导,也彰显了科普文严谨缜密的文体特征。

三、关注表达方法,提升思维高度

科普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特征、说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科普文教学,在引导学生掌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体会说明方法的多样性,感受语言的趣味化、形象化等特点,使知识的获得与方法的渗透有机地统一起来。

课例中,在介绍海参和梭子鱼的活动特点时,交代了具体的前进速度:海參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这一教学点,引导学生运用改一改、删一删的方法比较体悟:“四米”能不能改为“一点”;“几十千米”能不能改为“很远”;“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能不能删去,学生在比较思考下,真切感受到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准确具体,真实生动。教师关注这一教学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现象中体会说明方法的精妙,进而深化科普文的文本意识,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四、聚焦语言训练,延展思维广度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用能力。科普文的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缺一不可。教师要潜心琢磨创新教学形式,悉心钻研文本特色,适度拓展,灵活捕捉语言文字训练点,创造性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活用表达方法,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本课例教学中,探究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不是单纯获取海洋知识,而是关注文字的表达形式,学习构段的方法及表达的技巧。教学中,教师创新迁移,切换到探究海底动物的睡眠特点,激发兴趣的同时聚焦到语用的功能。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海底动物如何睡眠的资料,筛选典型的资料分享展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新学习的抓典型、写具体的方法来重组、编排既有的知识,从而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语文学习的能力。学生根据所收集的丰富资料,选择典型,运用多样的说明方法精彩呈现出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睡眠特点:鱼类的睡眠时间很短,仅有几分钟,有的甚至几秒钟。人们眼一眨的工夫,对有些鱼来说,已经睡了一觉。海参夏眠的时候竟然可以睡上100天;裂嘴鱼能分泌胶状的物质,睡前从嘴里吐出白色的黏膜,像小孩子一样吹个大泡泡,然后钻进泡泡里呼呼大睡,从头到尾像披着一件睡袍等等。

顾明远先生曾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语文课程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就需要思维的发展,思维力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源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思维助产士的作用,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猜你喜欢

科普动物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科普侠:古代历险 (八)
科普侠:古代历险(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