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以西安为例

2020-11-28

绿色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西安驱动供给

王 茉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陕西 西安 710054)

1 引言

供给侧改革是党中央在经济新常态情况下制定的宏观调控手段,有助于实现市场的供需平衡,促进经济增长[1]。近年来,西安经济发展坚持现代化和市场化发展方向,获得了显著成效,各行业发展稳中求进。但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出现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减速等情况,给西安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如各行业出现生产配置扭曲、产业结构失衡、产能过剩、市场需求疲软等问题。因此,西安需重视正确实施供给侧改革,坚持“三去一降一补”原则,即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补短板、降成本等方面,优化资源配置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以促进西安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2 供给侧改革的含义与经济背景

供给侧改革主要是指采用增量改革来促进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的额过程中不断优化投资及产业结构,进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最优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若仅仅依靠需求管理来促进经济增长,则会严重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而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使其成为了“十三五”期间改革的重心。在“十三五” 规划中,明确指出培育发展新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新供给侧的创造力,新技术、新业态与新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对于需求侧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之并不矛盾,这2种方法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不仅能确保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还能维持供需平衡。以往的促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手段,主要采用需求侧管理,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等,这些手段的侧重点在于经济增长的短期因素。而供给侧改革主要从资本、劳动力、技术与土地等要素配置着手,改革的重点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有限配置等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纵观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国务院认为,现阶段的经济政策重心应在供给侧调整上,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调整等,使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协调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再平衡。

供给侧改革的经济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供需结构失衡越来严重,在需求方面看,从以往以“住”“行”为主导的消费结构逐渐转向多样化、服务化与高端化的需求结构。纵观现阶段的经济状况,“健康”“文化”“大数据”等已经成为消费的热点。在供给方面看,我国市场上的产品多,导致大量产品过剩;同时“大路货多,高精尖产品少”的现象十分明显,导致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及高端化的需求难以满足。第二,虽然我国经济规模已成为世界第二,但经济大而不强,导致市场核心竞争力与现今庞大的经济规模不相符,因此,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十分重要。第三,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运行正面临“四降一升”的局面,“四降”主要为经济增速下降、实体及企业盈利下降、工业产品价格下降与财政收入增幅下降;“一升”主要为经济风险概率上升。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供给侧、体制性与结构性存在矛盾,这就导致需求在扩大时供给并未及时得到改善。从这样的经济背景可知,供给侧改革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具有必要性,故积极探索实施路径,则能调节经济与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 西安坚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

西安是一座连接东部、中部、西部的节点城市,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一带一路”给西安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其经济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2]。 近年来,西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其整体水平在西部地区各城市中一直位于前列,居民收入已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且在国际化大都市、陕西自由贸易区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但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和资源环境形势的约束,也给西安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影响。

在新的历史阶段,西安市经济凸显出较多问题,其经济增速下滑,供需不平衡,经济增长效益、质量不理想,常规投资驱动、要素驱动等增长方式的边际效应逐渐减弱,而新的创新驱动模式发展难以跟上。在消费方面,居民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若不能提供新的供给,居民的需求则难以得到满足。而产能过剩、成本居高不下、商品库房问题等问题也严重影响西安经济的转型升级。因此,为促进西安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实施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必然选择。当地政府需充分考虑西安实际情况,在国家和陕西省的相关政策指引下,探索符合西安市情的改革道路。借助供给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驱动模式,由增量扩能调整至调存优增,由规模速度型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由传统驱动模式转向创新驱动模式,实现西安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4 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4.1 注重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的精准对接

化解产能过剩是供给侧改革的直接出发点。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不是因为市场需求不在了,而是因为民众的消费需求变化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而新行业的供给需求不足,导致供需不平衡[4]。如西安钢铁、建材等行业受到经济新常态影响,其市场需求量下降,产品供大于求,出现产能过剩情况,导致其经济增速放缓。因此,政府开展供给侧改革时,需明确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构建与当前市场需求特点相适应的供给体系。政府需于早期予以政策刺激,提升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供给,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西安一方面需要构建新的供给体系,一方面需适当扩大市场需求。

西安在消费、投资、进出口等方面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可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巨大机遇及国外市场,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同时,西安也需注意对僵尸企业的清理,及时淘汰产品质量低、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减少市场中产品的同质化低价竞争,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此外,西安也需重视培育新经济,调整产业体系结构,将能源化工、制造行业等行业向高端化方向转型升级,以满足市场对于高端、优质产品的需求。在各行业生产技术方面,也需重视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建设,以提高产业效率。

4.2 实现创新驱动

随着经济新常态到来,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各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但传统粗放式增长模式不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其转型速度缓慢[5]。传统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对于环境、资源的要求过高,随着资源的损耗和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对于粗放式经济增长的承载能力达到上限,且近年来资源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人们大力倡导环保、绿色、低碳、循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必然。

将传统经济驱动方式转为创新驱动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需以创新为核心,调整产业结构,寻找西安经济发展的新的驱动力。政府还重视“双创”工作的落实,鼓励产生技术、产品、材料、经营模式等多个方面的创新,以优化供给质量。需重视教育方面的创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知识和技术创新,提高创新成功转化率,充分调动企业、学校、社会等不同领域的创新积极性,实现大众创新。在鼓励创新时,需将创新成果落到实处,使其走出实验室,在社会中形成实际的产业活动。

4.3 在供给侧改革中突出市场的主体作用

市场活跃度是西安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市场作用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具有主体作用,政府需利用活跃的市场推动经济自然、健康地发展和增长,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6]。在市场作用推动下,可涌现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使经济增长由传统驱动模式转变为创新驱动模式,构建出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供给体系。需注意的是,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并不等于弱化政府作用,政府应做到在位而不越位,充分突出市场主体作用,并在市场机制难以发挥理想控制作用的时候及时补位,正确把握其中的辩证关系,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服务。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有所放宽,适当下放权力,减税降费,简化各项行政审批手续,鼓励民众积极创业,积极创新,制定对市场发展有益的政策环境。同时需做到严格执法,保障市场环境良好,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确保市场能够公平竞争,以充分发挥出市场机制对于产品优胜劣汰的自然筛选功能。

4.4 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在传统的投资驱动、要素驱动等增长方式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必须积极创新,发展出新的,更优质、高效、公平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只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有效推动西安市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物质需求、生态需求等。西安市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其主要方向在于绿色化、高端化、特色化,积极推动非能源产业发展。政府需重视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新的经济支柱,同时也需重视财富的软价值,重视知识、文化、金融、信息等软财富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西安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绿色环保、低碳的需求,西安需积极发展生物制药、生态农业等绿色化产业,发展绿色经济体系。高端化发展方向则主要是对西安工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走高端能源化工、高端制造业等路线,满足市场对于高质量产品的需求。特色化经济发展方向则主要体现在旅游文化产业,需充分利用西安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旅游产业、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促进经济蓬勃发展。

5 结语

西安作为处于关中城市群和“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城市,其经济发展具有较多机遇。在经济新常态下,西安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地政府需积极落实供给侧改革,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改革路径。供给侧改革时,需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与驱动方式,充分体现市场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自然推动作用,重视寻找新的经济驱动模式,鼓励创业、创新,积极发展高端化产业、绿色生态产业、特色文化产业等,以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化解供需不协调、产能过剩等问题,促进西安经济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西安驱动供给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西安2021
Oh 西安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