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港区仔猪腹泻调查情况及防治措施

2020-11-27李宗胜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2期
关键词:乳猪猪群断奶

李宗胜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

兽医临床上,仔猪腹泻症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范围很广,传播迅速,严重困扰养猪业的发展。为了调查仔猪腹泻症的发生原因、流行情况,对日照东港区养猪比较集中的养殖小区、养殖场进行调查,并就其防治方法与广大养殖业同行共同探讨。

1 仔猪腹泻发生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8 家养猪场中有6 家发生仔猪断奶腹泻,这种情况在猪场比较普遍,其余2 家发生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在断奶时期发生腹泻,先排稀软粪便,后排黄绿色或灰绿色稀粪。根据临床症状和细菌分离确定为仔猪断奶腹泻。

2 流行特点及病因分析

仔猪断奶腹泻不光是由单独一种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仔猪消化道功能紊乱,由于机体脱水严重造成代谢性酸、碱中毒和低血糖及高血钾而发生一系列的全身症状,直至死亡的疾病。

由于养殖模式多为散养或小规模养殖,造成仔猪腹泻症的发病率较高。仔猪断奶腹泻发生于仔猪断奶后1 周左右,急性死亡的仔猪在耳、腹部多呈蓝紫色,死前或有短暂病史,无征兆突死;慢性的测量体温正常,但出现为减少采食、腹泻现象,稀粪呈黄绿色或淡灰色;病猪晚期因脱水过多,精神萎靡不振。

仔猪腹泻症常表现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发病原因多是饲养管理措施不科学,引起发病率、死亡率过高。一般饲养管理情况下,初产或青年母猪带仔比经产老母猪带仔发病率低,断奶迟的发病率比断奶早的低,使用自配乳猪料的发病率比使用颗粒乳猪料的低。由于我国的养猪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较低,初断奶仔猪消化机能弱,消化不良引起腹泻是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断奶后,仔猪采食从母乳转换为颗粒乳猪料,采食量的增加使得功能不完善的胃肠负担加重,食入的饲料不能及时排出,大量滞留肠管,从而肠内容物因发酵变质产生毒素,有毒物质被机体吸收引起全身中毒症状,促进了腹泻的发生,成为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消化道疾病、免疫应激等因素也是仔猪腹泻病的诱因。

3 防治原则

由于仔猪发病日龄小,突发性强,死亡迅速。仔猪抵抗力弱,症状多发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一旦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在临床上防治仔猪腹泻,原则上“预防为主”。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隔离病猪,进行药物辅助治疗。为缓解全身中毒症状,采用血清制剂或疫苗免疫预防、加服补液盐等方式。针对导致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因,预防继发感染进行抗菌消炎,针对病因采取不同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4 防控措施

仔猪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成为目前最严重的仔猪疾病群之一。饲养环节因饲料报酬转化率较低、造成仔猪成活率减少、生长迟缓、发育停滞,发生僵猪现象,乃至死亡。由于该病死亡率在养殖中居首位,给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4.1 病毒性腹泻

目前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药治疗,养殖中发现患病仔猪多是采用对症治疗,并且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疫苗预防进行防治。

4.2 细菌性腹泻

为降低引入猪只传入外来疫病的风险,饲养管理方面要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引种严格控制。引进猪只前必须检疫合格,产地来自非疫区,以消除各种诱发病因。同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适时进行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

4.3 非传染性因素腹泻

日常加强猪舍卫生管理,周边环境定期消毒,积粪勤打扫,清除及时。重点母猪产前产后期间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母猪产前2~3 周,加强疫苗预防。

4.3.1 提早开食,同时限制饲喂新生仔猪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提早吃上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仔猪。饲料、饮水保持清洁卫生,消除各种潜在诱发病因。增强仔猪消化器官对饲料消化能力、抗病力,一般在7 日龄左右进行仔猪料诱食。

4.3.2 适时断奶及断奶方式仔猪诱食后,开始喂全价颗粒料;在断奶前,采取限制饲喂,减少蛋白质含量,降低日粮抗原反应,在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需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猪群中无发病方可断奶。为减少应激,保持环境、饲料、饲喂方式断奶后三不变,采用渐进式断奶方式,防止该病诱发。避免在防疫、阉割或猪群发病时断奶,断奶前两天,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肠道抗菌类药物,预防腹泻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乳猪猪群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脆皮烤乳猪配方与制作
Hunter—Gatherers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乳猪生理特点及饲养方法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乳猪的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