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一带一路”大事记

2020-11-27

大陆桥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班列中欧一带

2019年是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世界应者云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已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促进了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截至现在,中国先后与20多个沿线国家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与7个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正式发布《“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成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建立了能力建设中心。在科技交流、教育合作、文化旅游、绿色发展、对外援助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一、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坚持弘扬上海精神,坚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支持者和践行者,上合组织为成员国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作为一个地区性合作机制,上合组织可以为成员国启动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合作平台。由于上合组织还包括了多个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而这些国家又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使上合组织可以就联合推出相关合作项目进行协商,并付诸实践。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发展基金也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新的强大推动力。

2019年12月6日,由上合组织秘书处主办、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在连云港召开。

会议主题为“拓展上合组织经贸物流合作领域,共建共享亚欧跨境国际物流运输通道”,旨在共建面向上合组织及沿线国家的国际物流体系,推进上合组织物流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发挥连云港作为上合组织国家出海基地的功能,积极纳入上合组织合作框架,共建共用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

圆桌会议上,各国代表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和达成的广泛共识形成联合声明。声明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拓展区域间跨境物流领域的多边合作,新建和改造上合组织国家地区现有的国际交通干线和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培育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提高国际间、地区间交通通道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我国对外开放口岸从1978年的51个增至目前的307个

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对外开放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口岸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国际合作、经贸发展、人员往来、对外交流,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78年,我国仅有对外开放口岸51个。截至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口岸已达307个,是1978年的6倍多,基本形成了沿海沿江水运口岸密集分布,陆路(铁路、公路)口岸与毗邻国家沿边境线多点设置,各省(区、市)重点开放城市和旅游城市航空口岸基本覆盖的全方位、立体化口岸开放格局。

近年来,我国新开和扩大开放口岸实行规划管理,从口岸开放管理转向开放管理与布局调整并重。从水运口岸看,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等地区形成了规模大、相对集中的沿海港口口岸群,进出口货运量约占全国口岸进出口货运总量的六成以上;从航空口岸看,我国国际航空运输规模日益扩大,国际航线网络通达各大洲;从陆路(包括公路和铁路)口岸看,我国先后与周边大多数国家签订了口岸开放和管理等双边法律文件,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跨境铁路运输成为陆路口岸货物运输的新亮点。

2019年7月16日,中国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口岸正式加入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项目(简称“安智贸”)。该项目的最大意义在于能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搭建桥梁。官方消息指,满洲里口岸“安智贸”项目自运行以来,已累计出口4列中欧班列185个集装箱492辆小轿车,价值1633.43万美元。今后,满洲里海关将持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欧海关项目合作向纵深发展。

口岸伴随着对外开放的进程而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对外开放。

三、外贸“成绩单”:40年间外贸规模增223倍

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但在另一方面,从内部发展环境看,我国低要素成本的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削弱,综合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为此,国务院提请审议的报告强调,要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深化外贸领域改革。

外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开放型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9年10月23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受国务院委托,商务部部长钟山就相关情况进行报告。

钟山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全球产业转移和全球贸易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报告》指出,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4.6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占国际市场份额从不足1%提高到11.8%。其中,出口从97.5亿美元扩大到2.48万亿美元,进口从108.9亿美元扩大到2.14万亿美元。

四、中欧班列开行从“比开行数量”发展到“比开行质量”

中欧班列在经过逾8年的发展后,各地与欧洲之间的货运线路、发车时间均趋于成熟和稳定,在“市场化”运营的总体要求下,各地的中欧班列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开行质量的比拼成为了竞争新领域。

据统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迅猛发展,开行规模年均增长达133%,累计开行1.82万列,运送货物近157万标箱,联通亚欧大陆110多个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洲全境。其中,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6363列,提前实现2020年规划目标。

现在应该说从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通过三个出口,西边的阿拉山口,东部的满洲里,中部的二连浩特都可以出去,经过中亚,经过白俄罗斯、俄罗斯,到达欧洲任何一个国家。

在开行质量上,空箱状况明显改善,综合重箱率达92%,开行质量提升显著。其中,去程班列基本都是重箱,回程班列从无到有,2018年达到“去三回二”,2019年实现了“去一回一”,重箱率也超过了80%。运营安全环境显著好转,去年成功打掉多个盗窃团伙,班列平均查验率和通关时间下降了50%。

2019年9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全国中欧班列运营企业,共同签署了《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公约》,为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公约旨在强化市场化运作机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加强和优化运输组织,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推进各国铁路、海关及运营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中欧班列。

2019年10月26日中欧班列(义乌-列日)“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菜鸟号”首趟班列于10月9日从浙江义乌鸣笛启程,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最后到达比利时列日。

随着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增加,国际间贸易量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不仅贸易量在与日俱增,而且各国人民间友谊也在不断加深,经济在相互合作及补齐短板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人民幸福指数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2020年将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目标,以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为核心,以多式联运为重点,以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道路货运高质量发展、推动水运系统升级、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加强政策支持保障等五方面为重点开展工作。

(来源:港港通)

猜你喜欢

班列中欧一带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中欧班列开行十周年
中欧民间大使——季波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斯洛文尼亚:上帝宠爱的中欧人间天堂
“一带一路”上的手艺
建筑师行迹中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