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20-11-27刘江珊

商品与质量 2020年42期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建筑

刘江珊

山东浩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潍坊 261000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行业,为了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建筑企业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快速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

1 建筑工程造价的内涵

工程造价即在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时使用的全部经济支出。工程造价能够有效地衡量一个建筑工程的实际效益,是检验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工程造价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工程的技术管理问题,是在分析了建筑工程的综合因素后得出的结果。一项建筑工程的造价将直接影响着投资的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建筑单位的建筑质量与水平[1]。

2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并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给建筑企业的造价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的21世纪,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信息化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大部分西方国家已经在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中应用了信息化管理技术,主要体现为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工程建筑的全过程。

3 传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分析

3.1 数据信息化水平较低

在信息技术已经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相关应用逐渐推广并普及,诸多聚焦于造价管理方面的平台逐步问世,该类平台基于全方位智能化的数据分析以及自动化应用,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方面工作实效的提升奠定了先进的技术基础。但是与此同时,大量工程造价相关平台和软件单单通过计算机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仅能够通过软件进行基础的核算分析和统计。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人工途径开展。在完整性数据采集、为造价编审供给足够的参照方面仍然有所不足。通过何种途径能够进行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为造价提供准确合理的参考等成为了目前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虽然目前部分工程造价的过程中通过相关算量软件开展建模审计工程量价,但就该领域的总体情况而言,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能否从根本上应用信息化手段。如果无法对工程造价数据开展全方位的综合研判,就会出现编审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的不利情况[2]。

3.2 造价数据处理手段较为落后

一般情形中,各类数据开展采集、导入、分析工作都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对于各类数据的处理工作都为事后的梳理分析,不能做到事前判断。该种情况造成了相关数据的收集工作存在滞后性,无法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做出相应决策,同时也不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对应的调整和补救,工程造价的意义和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工程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多种相关数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变化,必须逐步修正。除此之外,施工时还会出现部分政策变革,可能也会对工期有所影响;还会出现临时改变设计的情况,导致成本发生变动;在建设中还会出现部分突发事件,对施工过程以及造价产生影响。上述问题均必须于最快时间把相关数据录入,同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整体数据全面系统性变化应对的效果。如果在该过程中产生数据采集以及输入较慢,关键数据无法采集,部门决定造价控制的数据由于各种原因被遗漏,就会对数据真实性、全面性和及时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干扰工程造价管理,不利于正确决策。

4 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4.1 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的相关应用逐渐展示出诸多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相较于传统数据分析手段而言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大数据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将会逐渐铺开,该类技术在工程造价数据处理工作中的价值和优势会逐步凸显。工程建设行业发展速度越快,行业中诸多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就会不断加剧。因此,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科技进步才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根本动力。工程造价领域从业者必须紧跟信息技术进步的步伐,充分重视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在该领域中所体现出的优势,以生产力工具的变革推动工作模式的变革和效率的提升是必然的选择。

4.2 数据信息化采集和高效处理

在大数据技术充分发展的时代,诸多工程造价过程将大范围运用相关技术手段,推动造价相关数据处理的一致性和快捷性,推动信息数据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意义。具体而言,BIM 软件的推广和应用能够引发工作方法和路径的变革。利用上述技术及软件可以实现在虚拟平台上开展建筑模拟设计,并将模拟和研究结论作为相关企业经营策略选择的重要参照。另外,还能够对具体施工作业过程、进程以及后续维护等方面进行模拟活动,实现对工程整个过程的数字化处理。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把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建设、设计、监理以及施工等主体和步骤在一个软件上进行联动,达到信息共享、施工统一的目的[3]。

4.3 建立工程大数据库

工程造价决定了建设工程的总体情况,通过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工程造价过程,必须构建工程造价相关的大数据库,该数据库需要具备诸多数据的互通互联机制,将数据进行高效整合,从而实现系统化、便捷化、高效率处理相关数据。要全方面通过大数据相关技术构建工程项目阶段、工程周期时间安排、参与单位、管理部门等拓扑数据结构,形成统一的数据网络,减少询价查价的重复率。通过具备一致性的模式开展数据采集和分析,达到同材同价的目标,使各种数据分散和碎片化的情况减少出现的概率,增强数据的整体性。其中,要重视大数据应用框架下的机器学习库,帮助公司提供更加准确效率进行智能化数据分析。

5 结语

总之,信息化技术使得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变得更为简便。传统工程造价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引进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予以优化和变革。

猜你喜欢

工程造价信息化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实践举措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建筑的“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