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展与趋势

2020-11-26陈雯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双循环长三角产业链

文|陈雯

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的基本内容,是以创新共推、协调共建、开放共进、生态共保、民生共享五大理念进行纲要编制。其中有两个特殊的区域性规划内容,其一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规划管理、土地管理、财税分享、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分享以及生态资产价值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其二是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更加着重制造业的发展。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来发生的变化:南京都市圈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其他试验区规划的编制也在进行中。一年多的过程中有很多行动方案、实施方案在落实,基本上完成了基础设施的骨干网的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毛细血管的网络建设和服务提升的阶段。

在未来不确定背景下的一体化应对:区域一体化内在动力是合作收益与红利,通过一体化的分工,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降低流动成本、交易成本,共享发展红利。但是未来具有不确定性,第一是疫情,导致我们的经济活跃度降低,大城市恢复相对缓慢;第二是逆全球化局势更为明显,产业链和供应链发生了变化。近期提出的“双循环”概念,就是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各个环节,来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长三角的新任务是构建安全产业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状头、补链、延链、强链。即:(1)提升骨干企业(外资、本土跨国公司)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力;(2)鼓励城市间产业协作与企业供应链的信息互通平台建设,鼓励技术关联性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更多企业实现本土产业链上下游关键产品和零部件配套;(3)面向国内市场和进口替代,推动终端消费品生产和创意、市场营销体系构建;(4)面向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实施联合攻关。

当前,资源将更多配置在规模经济地区。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将面临全球竞争和功能提升的压力,其发展重点在于人才、技术水平和制度体系上。而对于中小城市,需要在范围经济中,寻找在产业链体系中自身的功能和环境的特色。城市之间分工合作越来越重要。对于未来创新发展的方向,一方面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例如电子、生物及智能技术等方面,另一方面集中在保障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上。

规划应该去积极应对这样的变化,规划需要有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协同性,更要有时代感、可操作性。规划不是诗和远方的魅力,它是尊重科学规律,尊重要素和空间博弈协同的一个非常艰辛的工作,也希望这能成为规划的尊严和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双循环长三角产业链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