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建议

2020-11-26周诗怡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17期
关键词:银发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周诗怡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021)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

(一)含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并且在总人口中占比较大的动态特征。老龄化一方面是由于近二十年来年轻人的生育欲望下降,造成的青年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以及养生观念的发展,人均寿命得到延长,老年规模越来越大。

(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1.老龄化进程加快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0%,老年人口规模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人口结构属于成年型,依赖于这种人口结构,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这说明当时的青壮年劳动力人数庞大,而经过三四十年后,那批人已经成了现在的老年人,再加上1982年提出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让我国从2000年开始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政府自2016年出台开发二胎政策,但是现代青年受生活压力的制约,生育欲望较低。人口老龄化进程还是会继续加快。

2.老龄人口逐渐向高龄化发展

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大大延长了人们的寿命。近年来,老龄人口中高龄老人的比重逐渐增大。特别是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显著增多。

3.老龄化程度地区发展不平衡

老龄化发展与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一般都是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老龄化发展程度更深。由于区域开放程度不同,我国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发达,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最高,最初也是从东部地区开始出现老龄化现象。

4.老年人口再就业率呈现区域不平衡

虽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经退休,但是老年人可以进行一些轻松的劳动,来丰富生活,实现自我价值。根据国家人口调查资料,我国城市老年人口退休人员再就业率为18%左右, 城镇为13%左右。而农村老年人口就业率在城市、乡镇及县以下农村分别大约为15%、11%和3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城镇老人再就业情况较差,农村老人再就业率较高。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城镇老人生活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可以支撑他们不需要再额外劳动获取收入。而农村,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去城市找工作,农村身体素质好的、可以劳动的老人都会选择下地干活。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

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1]产业结构的改善具体体现在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在国际分工中,掌握高新科技的企业价值链中占据高附加值环节,获取高利润,通常这样的企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能在国际分工中分的低附加值的环节。因此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老龄化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我认为是具有双重作用的。既有消极的阻碍产业发展的作用,又有积极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

(一)从供给的角度来看

1.老龄负担效应

老年人口的增速发展,给国家政治经济带来了很大压力,比如国家每月要支出养老金,财政压力负担重。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下降,对于医疗方面的需求很高,政府对于老年患者通过医保的途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进行不同比例的报销。中年人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每年对老年人的扶养支出也占家庭支出的一定比例。

2.劳动生产率效应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丰富又廉价的劳动力。而现在这种劳动力优势,现在逐渐失去,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由于参与生产活动的劳动者数量的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生产的时间延长,效率降低。

3.人力资本效应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进程推进,年龄偏大的劳动者数量增多,劳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上升。而年龄的增长,会有更多的积累,更多的经验见识。总体来看,人力资本水平上升。但同时年龄偏大的人群会使人们的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的能力降低。

4.劳动力禀赋效应

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意味着劳动力的廉价时代过去,用人成本上升,迫使我国的相关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企业纷纷对技术进行投资,来促进自身发展。

(二)从需求的角度来看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每个年龄段的消费需求和储蓄率不一样。比如,孩提时期,青少年没有劳动能力,不能参与社会劳动,所以就没有收入来源,无储蓄率,需要依靠家庭来供养,消费需求主要是生存需求以及上学培训等;到了中年时期,正是赚取财富的黄金时期,消费需求主要是供养孩子以及赡养老人,由于生活压力较大,对未来养老的风险意识较强,储蓄率较高;而老年人,已经退休了,主要靠前半生的积蓄以及政府的养老金支撑,消费需求主要是医疗养老方面,随着身体机能下降,疾病不可避免,所以储蓄率下降。

老龄化的加速,对于老年人相关的服务业的需求也增长。消费需求的变化会对生产各类消费品的产业产生影响和冲击,同时还会间接影响提供消费中间产品的产业结构,从而在需求方面对现有的产业结构提出调整的要求。[2]

由于老龄化的发展,老龄人口的增多,衍生出来许多养老服务产业。养老服务产业为老年人谋福祉的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1.养老院

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为24.4张,与发达国家50-70张的标准相差较大。老年人口众多的同时,养老服务相对滞后。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说明养老服务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护工岗位,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2.养老基地

养老基地是为高消费水平的老人打造的新型养老方式。有的养老基地是旅居的模式,老人们可以一年四季去各地的美景,享受生态环境的美好,开阔视野,远离。在慢节奏的旅游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养老体验。有的养老基地就在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或依山傍水,没有被过度开发的地方,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3.医疗保健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的衰老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对于医疗护理方面的需求首当其冲。身体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追求,为健康投资成为老年人消费支出的一大重点。医疗保健产业包括医疗药品、疾病预防、保健产品等方面。可以说,老年人积攒大半辈子的财富,都是为了老来有钱来保健身体,有钱治病。

4.家政服务

老年人到了高龄之后,绝大多数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老年人难以生活自理,而子女工作繁忙,无法待在身边照料老人,因此他们对于家政服务方面的需求强烈。

综上,因为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同时存在,所以老龄化对产业升级的总效用取决于到底是促进作用大还是阻碍作用大。

四、建议

(一)政府要鼓励大力发展银发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医疗的进步,老年人的人均寿命延长。预计到21世纪中期,老年人口将超过三亿。老年群体的庞大,催生出的老年市场引人关注。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指定发展规划,指出发展方向。特别是那些社会福利属性强的产业,在土地、场地、税收、用电用水、用工等方面给予支持。还可以提供适当补助,鼓励企业在银发产业方面进行创业。大力发展银发产业,完善养老服务。

(二)完善产业管理法规制度

针对银发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大力扶持,还需要对其进行法律规范。建立健全银发产业市场准入审批,充分保护老年人合法消费权益。激励老年人消费积极性,缓解老年人需求与市场供给方面的矛盾。以此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质,刺激消费,拉动GDP增长。

(三)更新观念,宣传积极健康的老龄观,提倡老年人再就业

要大力宣传提倡积极健康的老龄观,转变老年人就是弱势群体,不能参与劳动的观念。之所以认为老龄化是社会问题,就是因为以中青年人为劳动核心的传统观念。然而这种文化观念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了。庞大的老龄群体是潜在的极大的人力资本。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模式,觉得自我价值无法继续得到施展。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只满足于养老金度日,对于想继续就业的老年人,应该鼓励他们再就业,充分利用老年资源,保护老年人的利益。

(四)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企业要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充分挖掘老年产业的潜在市场,做到针对需求提供供给。从老年人节省的消费观念,去研发实用性高性价比高的产品。运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念,基于“大数据”“互联网加”等技术,进行例如互联网加云养老服务的创新。对于不同消费水平的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不让市场有空缺。银发产业应该增强多样性,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延长健康养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五)加强在职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劳动力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能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不仅包含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还包含产业结构的内部升级。[3]让过去依赖丰富劳动力的产业,向依赖资本技术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让劳动者能从事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弥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五、结语

老龄化发展对社会经济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要扩大老龄化在需求层面的积极效用,让其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用得到最大化。由于老龄化的现状短时间难以改变,我们要适应它的发展。大力发展银发产业以及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适应时代新要求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

猜你喜欢

银发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再现“银发”风采——“2015银发达人”名单揭晓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村里有支银发护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