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郫都区农业产业集群化对策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

2020-11-26褚德勇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2期
关键词:郫都区农业产业集群

褚德勇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财务会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现象。产业集群最初只形成在工业领域,不过随着我国农业企业的深入发展,现在产业集群的概念在农业领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现在在农业产业的产业集群可以不断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可以使当地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并且还可以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其较为显著的特点是农业产业从空间地理上以及产业联系上有很强的关联性:地理上相近,可使得农业产业集群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加深相互了解,增进相互信任,加强各自合作;而产业上关联性可使得内部各个交易主体之间保持紧密的经济联系。郫都区素有“川西粮仓”之称,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具有发展农业集群产业的良好基础,郫都区近年来相继打造“中国生态优活城市”“中国创意农业最佳生活城市”“世界川菜养生城市”“中国创意农产品国际养生之都”“中国创意乡村旅游福地”等品牌,在这里,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针对郫县在气候、经济、产业的三大优势,有效对接和引领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农业生产、产业融合中的促进作用。目前在郫都区农业产业集群一般是地理位置相近的农户、相关的农业物流企业以及农业加工企业在特定区域大量聚集并与外界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郫都传统农业不断向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农文旅共融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转型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郫都区农业产业集群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仍然存在产业链短、人才匮乏、合作不稳定等一些问题,其竞争优势和创新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郫都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郫都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所带来的优势

农业产业集群,总的来说,可以使的农业相关的企业群聚在一起,在地区内部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对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看到,现如今从市场竞争关系来看,那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往往其生产企业不是分散在各个地区,而是聚集在某一特定地区的。郫都区,作为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一直以来,郫都区都是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从远处说起,望丛二帝开创了古蜀国农业文明。而近年来,郫都区更是以农业农村发展探路者的担当深入探索——作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为全国输出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郫都经验”。随着建设不断加深,郫都区传统农业正向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农文旅共融的新兴产业集群化和新兴业态转型发展。截至目前,共带动发展规模以上养生养老中心、创意农业基地、农耕体验园160多家,实现农户产业化经营面积94%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52%。

(一)郫都区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郫都区农业产业群聚效应产生后,可以由政府牵头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刺激当地农业创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各主体间生产流通效率,加速相互竞争的方式,提升整个郫都区的农业产业竞争能力,与之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这种新型竞争力是区域外和非集群企业所没有的。

(二)农业产业集群企业间的有效合作不断加深

企业间合作的基础是信任而不是契约。在没有众多企业和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之下,很难达到各种形式下合作的预期目标。而郫都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则是正好顺应了相互信任有效合作的要求,在郫都区企业因为地理位置的接近和企业领导人之间的密切往来,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联系。彼此之间容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降低合作的风险和成本。

(三)郫都区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发展

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也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一条捷径,通过集群化发展可以有效增强郫都区农业企业以及个人抵御未知市场风险的能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个保护伞。与此同时,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向上游和下游产业链延伸,有利于整个区域内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郫都区农业企业集群发展的困境

农业产业集群融资源聚合、优势互补与一身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郫都区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情况中,其竞争优势和创新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农业产业集群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一)合作关系不稳定

产业集群内部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石,一般来说,产业集群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 产品间的关联程度。第二 产品间的合作机制。产品的关联程度是合作共赢关系的纽带,而合作机制则又是合作关系为维持的保障。目前,郫都区农业集群模式采用当地农户+农企+农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其中农业基地的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农业基地与农户的合作关系比较松散,不利于农业基地的统一管理,与此同时,当地农户生产自主水平较高,不能与基地合作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农产品收获季节这种矛盾更为突出,农户与农户之间、农企与农企之间、农户与农企之间合作互不信任,容易出现相互恶意竞争,逾期违约的风险。

(二)产业链条短,分工水平低

产业集群化程度还受到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分工越精细,产业链条越长,越能吸引到更多的劳动者和厂商进入。集群程度越高,资源聚合及劳动效率越强。一般情况下,在工业企业集群化过程中往往是围绕“制作工序”进行分工,某种企业承担并专注于其中一个工序,所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农业生产则与制造业完全不同,农业生产过程中整个生产过程呈现出连续性、不可分割性,很少会出现制造业所出现的中间环节和中间产品,所以农业生产的分工水平相较于制造业要低得多,其产业链条也相对较短。如果农业产业集群想要延伸产业链条,只能向生产链条之外的两端进行延伸,即: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服务的企业或下游加工企业。

(三)科技支撑力量薄弱

现代大规模农业生产需要科学技术作为保障,农业集群发展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懂种植、会科学管理的专业人才。目前,农业集群往往都在城郊或农村,条件相对城市比较艰苦,这种条件下很难吸引到高水平的人才,此外,农业产业集群相关企业在人才培养和晋升机制不健全,人才引进相对比较困难。而人才的匮乏,使得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捉襟见肘,难以适应外界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人才的匮乏进而导致农业产业集群不能跨越式发展。

三、应对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困境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合作机制,推动各方合作发展

维护集群内各方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建立长期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因此,首先应当宣导提高集群内部各方的合作意识,只有合作后才能多方共赢,单一一方的投机行为可能会给双方或多方带来长期的损失;其次,集群内部事前应当在公平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权利及义务关系,降低合约各方的风险。最后,郫都区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扶持政策,优化自身环境,为农业产业集群落实各项产业发展涉及的税收、土地等相关政策措施。

(二)延长产业链条,拓宽上下游相关产业

受制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过程,郫都区农业产业集群链条应当向上下游两端进行延伸。下游积极发展农业加工业,为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生产加工业的扶持力度,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对农业加工企业的融资进行服务,满足农业加工企业的初期融资需求;并且对于符合条件的农业加工企业可以设立税收优惠措施,鼓励加工企业的发展。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上游的农业产前服务业比如:育苗、农药、农肥等行业的需求也会与之增强,这种由政府引导、市场需求推动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发展,进而使得竞争力不断扩大。

(三)提高产业集群科技水平

在吸引人才方面,郫都区农业产业集群内部可以和各大高校进行“产学研”的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环节与高校合作开发研究,借助农企的生产平台将研究内容孵化落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在高校内部储配未来技术人员的同时,聘请高校专家为农业企业内部人员实施技能培训,帮助现有员工提升,提高企业人员活力。

(四)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与其他企业不同,郫都区农业产业集群依附于自然资源,地区内气候、土壤、光照等一系列自然资源因素都会对农产品的质量及种类有这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按照“差异化突出、地区资源特色明显”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构筑当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为此,当地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农业资源优势,事先进行科学规划,提出明确的农业产业集群布局,引导当地自然自然的有效利用,为带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先行保障。

乡村振兴是建设202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农业产业集群则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为更好地实施农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应当由政府引导因地制宜的有效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建立完善的上下游合作链条,不断提高集群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郫都区农业产业集群
成都市郫都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新路径探究
成都市郫都区: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贡献人社力量
郫都区北京现代汽车领动购车意向研究
郫都区:工伤预防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