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与元素挖掘

2020-11-26贾兴飞徐奕蕃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复式基础会计记账

贾兴飞,徐奕蕃

(大连民族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116605)

1 引言

所谓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指基于课程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未能根本改变。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可见,深刻认识课程中的思政内核、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对于人才的全面培养愈加重要。

会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主要研究资金在企业中的流转与运动规律。多年来,会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会计丑闻时有发生,会计人员的诚信问题受到持续关注。因此,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会计知识传授和会计实务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突出价值引领,将会计专业、行业所传递的精神内核植入学生思想。“基础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对于学生会计理念的形成、会计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从理论框架和具体内容两方面探讨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和元素挖掘,以期为“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以及会计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协同提供有益的借鉴。

2 “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

“基础会计”是经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但从思政角度来看,这门课又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因为这门课程与思政教育在理论逻辑上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一般而言,“基础会计”的理论框架是沿着 “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会计信息质量—会会计假设—会会计核算方法”的逻辑顺序展开的。首先学习会计先要了解会计目标,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会计需要具备核算和监督两项职能,核算是指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生成会计信息,监督是指通过对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查保证生成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与此同时,通过核算和监督生成的信息需要满足一定的会计信息质量才能为信息使用者所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信息。此外,会计信息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通过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人为生成的,这些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在满足了会计假设所要求的条件之后,企业就可以按照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了,具体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

“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框架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理论架构。首先,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目标之后,学生要了解应该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养才能实现目标。而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获得不是漫无目的的,而且应该要与目标的实现有关联性、时效性、重要性等特征。同时,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该具备的一定前提条件和学习基础才能达成。其次,就是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最后,要始终铭记过程和目标的关系,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是为目标服务的,不能用手段代替了目标,目标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引领,要始终明确为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可见,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也是沿着“目标—职能—质量要求—前提假设—具体方法”的逻辑顺序展开的,这与“基础会计”课程本身的逻辑架构是一致的。因此,“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可以给学生带来更高层次的思考,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事情明确目标和方法,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真正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

3 “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元素挖掘

“基础会计”课程不仅在理论框架上与思政教育有内在的一致性,具体教学内容也有很多思政的元素孕在其中,以下从会计发展史、复式记账、会计错账的更正、销售业务的核算等具体内容角度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3.1 会计发展史

学习基础会计我们首先要了解会计发展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古代会计到近代会计再到现代会计,通过会计的不断发展,马克思总结出生产“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也就是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不能总停留和局限在微观的企业视角来看待会计,会计的发展是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推进的,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也不应该将会计仅仅限制在微观企业的层面来理解,而应该从微观视角转向宏观视角,应该通过自身所学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要求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相联系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全面、连续、系统记录的一种方法。复式记账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明确资金的来龙去脉,其理论基础是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的经济含义就是资金的来源(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于资金的去处(资产)。复式记账和会计恒等式可以带给学生很多哲学思考,复式记账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学习也是守恒的,即学生的付出等于学生的收获,每个学生应该更多的努力学习以取得更多的收获,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可随意放弃。会计恒等式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财富进行衡量,一方面用于衡量物质财富,资产减去负债剩余的属于学生自己的权益,代表着你将多少社会财富据为己有;一方面用于衡量精神财富,资产是你给予他人多少帮助,付出了多少情义,负债是你获得了多少的帮助,资产减去负债,留下的是你对社会的净贡献,这也引导学生增加人生的资产,减少人生的负债,留下更多的权益为社会做出贡献。

3.3 会计错账的更正

会计在日常核算过程中会发生错账,对于错账也有着明确的更正方法。具体来看,记账凭证正确但登记账簿发生错误时应该采用划线更正法,记账凭证会计科目用错或者记账凭证上金额多记而导致账簿登记错误应采用红字更正法,记账凭证金额少记导致账簿登记错误应该采用补充登记法。会计错账的更正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也可能会犯错,但是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预期目标,否则就会偏离自己的目标路线,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和损失。

3.4 销售业务的核算

生产过程完成后企业进入销售过程,销售过程是企业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通过对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回货款或者形成债权,资金的形态又由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回到资金运动的起点,完成一次资金循环。销售是资金运转流程的末端循环,要求产品生产要有销路并能收回货款。销售业务的核算能够告诉学生任何结果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从一点一滴的投入,到不懈努力的坚持,才能看到预期的结果。要想获得好的结果,必须注重过程的积累,必须要有持续的努力。

此外,这门课程还能够传递会计职业“独立性、公正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以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监督每笔金钱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合理性,形成科学的健康的金钱观,要让学生有与违法乱纪行为做斗争的决心,做好企业的当家人和守门人。

4 总结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而且需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课程思政能够实现学科间育人价值的勾连,实现课堂内外的联动,达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之外,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坚持知与行的统一。本文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基于“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假设—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框架,介绍了“基础会计”课程与思政教育在内在逻辑上的统一性,并从会计发展史、复式记账、会计错账的更正、销售业务的核算等具体课程内容进行了思政元素的挖掘,以期为“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复式基础会计记账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记账类APP
略谈“垂直互动”复式教学的作用
记账类APP
澳门复式住宅
记账理财的好处有哪些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6400t液压复式起重机
代理记账:会计“工学结合”的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