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分析

2020-11-26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国际化跨境人民币

朱 萍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济南 271110)

0 引言

跨境人民币业务是指以人民币开展的或用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或资本项下业务。人民币国际化是国家金融战略的核心,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交易要占到一定比重,而这一结算任务又需要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通过跨境业务来加载,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重要的机遇。但是,考虑到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仍在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同业的人民币业务需求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商业银行在服务境外同业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新的挑战和障碍。本文从商业银行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必要性、挑战、境外机构的需求等方面入手分析,进而提出应对措施。

1 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必要性

1.1 帮助加快人民币和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是国家战略,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将国际化作为积极应对企业国际化需求变化的重要举措。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深入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声誉与地位。这一业务连接着境内银行、银行的境外分行和商业银行的境外代理行,境内外联动合作关系密切,跨境人民币业务总体质量和数量的提升将增强商业银行国际化运营能力。

1.2 可帮助商业银行掌握人民币定价权

跨境人民币业务终究是人民币业务,西方主流银行如汇丰、渣打、花旗等在人民币市场也经营多年,无论是从产品丰富度和结构化设计能力看,他们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为了主导跨境人民币业务,中资银行必须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吸引客户,进而将大部分业务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掌握人民币利率、汇率和其他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定价权。

1.3 拓展商业银行收入来源

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为增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和利润水平带来契机。与境外同业客户合作,联合拓展营销企业及个人客户,增加业务附加值,获得相关手续费收入,如企业债券发行与承销、汇率套保和双保理业务等。

2 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面临的挑战

2.1 风险管理能力面临考验

相对于外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对于境外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了解和商业行为不够深入,在文化、法律、政策等方面具有信息不对称的劣势。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在客户背景审核及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方面的工作难度加大,增加了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风险。

2.2 市场风险较大

人民币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虽然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机制的实施促进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但浮动力度加大也使商业银行面临亏损的可能性。此外,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不足,相较于成熟的国际货币市场而言,管理工具仍较为简单,产品丰富度和可选择性较小。

2.3 产品设计能力较弱

主流西方银行经营利率、汇率、商品和信用等多年,能够通过先进的定价和结构化能力分离风险并进行管理,可以最大化的控制风险同时又能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包装不同的产品结构,满足企业和个人的个性化需求。而商业银行目前在这些领域尚处在发展中阶段,人才的专业能力急需提升。

3 境外客户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需求

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从境外同业客户来说,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主要的业务需求包括跨境人民币代理结算、流动性支持、资产获取等。第一,境外同业客户开立跨境人民币代理结算账户一般用于为其企业客户提供贸易项下及资本项下的跨境人民币汇划服务。第二,考虑到存在流动性管理要求、汇路长短、时差等因素,境外同业客户还需要商业银行为其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支持,使其人民币资金更安全高效运行。第三,在全球资产荒的背景下,境外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寻求合意且安全性、收益性高的人民币资产进行投资。

除此之外,发展较为先进或对我国业务较为进取的境外机构往往会在境内设立分行或分公司,更深入地参与跨境人民币业务,在跨境人民币贸易项下和资本项下的交易中会有更多的需求,比如贸易金融方面的需求:较为先进的境外金融机构的跨国企业客户与中资企业有密切的贸易往来,在这些往来中,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解决客户短期融资问题或释放风险资产,境外金融机构在人民币贸易融资上往往有长期而稳定的业务需求,如海外代付、福费廷包买让渡等。

再如,金融市场方面的需求:因流动性管理和头寸划拨管理需要,境外客户需在银行间市场融入人民币资金,在人民币资产到达一定规模后,客户将开始追求更高的收益,这需要商业银行为其设计收益合理、结构合适的存款或理财产品。

4 我国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现状

4.1 国际化布局进程快慢不一

随着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在岸银行、海外分行、自贸区银行和离岸银行等四位一体的国际布局体系,其中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普遍在海外布局了分行或子行或子公司,尤其是国有大行海外布局较为完善,有较广阔的海外覆盖面,且经营多年,国外大中型金融机构都已经有较深的合作基础,股份制银行相对落后,布局较慢,但可喜的是,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已经在香港开设了分行或投行子公司,具备内外联动,服务好境外客户的能力,除此以外,城商行、农商行和券商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制约了其服务境外客户的能力。当然,与欧美先进银行相比,中资银行销售能力和机制还相对落后,但这种差距不是不可逾越的。

4.2 产品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具备在国际业务平台上的贸易融资、代理结算、投资银行、金融市场、资产管理、自贸业务、同业业务等多维度的产品体系及服务方案,可以为境外同业客户提供跨境人民币代理清算业务的咨询服务,布局了跨境人民币支付代理结算,CIPS代理结算等,部分已形成领先优势。但这些优势主要来自牌照和资源禀赋,并不是来源于服务能力和科技水平,因此稍有不慎,可能会被外资金融机构超越。

4.3 前中后台的协作运营能力已较为完善

目前,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已经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前中后台运营架构,后台集约化的运作经验较为丰富,系统支持力度较大,境内的支付结算绝大多数已基本实现电子化处理,且银行内部运营系统与境内电子支付系统对接完善。央行主导的清算体系和基础设施也已经被实践证明牢固可靠,前几年的人民币外汇交易清算可以延迟至伦敦收盘(北京时间次日凌晨),且运行稳定,便是很好的佐证。

4.4 产品研发能力和营销人才储备需要提升

与国际主流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较慢,跨境结算经验存在一定差距,从事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数量较少,而境外客户的服务对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比如专业知识、外语等综合化能力。国际主流银行通常采用矩阵式的管理模式,产品和销售分离,组建专业的销售队伍,集中服务全球客户;我国商业银行仍然采取较为传统的分支行覆盖、客户经理营销模式,而客户经理的能力又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素养,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逐步建立起一直专业的客户经营和销售队伍,增强竞争力。

5 商业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思路

5.1 加强金融市场领域同业合作

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间同业往来账户迅速增加,我国商业银行在与开户的同业开展金融市场交易时,清算账户的存在可以大幅提升资金交割效率。央行为了控制风险水平,对部分交易限制境外参加行只可与境内开户行开展交易,中资商业银行拥有的清算账户为境外同业交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随着我国境内市场开放程度加深,相继推出了诸如债券通业务、跨境人民币远期/掉期购售、跨境人民币大额存单投资、跨境人民币债券代理结算等产品及服务,跨境同业金融市场合作的空间又被进一步打开,商业银行应尽快布局。

5.2 创新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产品

在境外很多保险机构,对中长期资产需求强烈,无论是标准产品还是非标产品,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中资银行需要提升自己的投行能力,包装和引导境内企业发展中长期融资,比如政府PPP项目等,并通过跨境渠道将这些产品销售给海外熟悉也认可我国境内资产的机构,这样既能发展跨境业务,也可以改善境内的融资环境,一举两得。

5.3 提供各类代理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境外金融机构在我国境内的分支机构业务规模和能力往往比较有限,无法直接获得相关业务的资质、牌照或系统建设资源。我国商业银行可利用自身牌照优势开展合作。例如,给其提供交易所的产品清算,衍生品平盘交易等。在贸易金融方面,可向其提供现金管理的代理服务,帮助其在我国经营的外资企业客户快速收付款,实现跨银行、跨地区的服务能力提升,构建双赢合作模式。

5.4 配合国家战略,提升合作质量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国家战略,包括“一带一路”“大湾区”等,这些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支持,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很多都是发展我国家,与我国无论是在商贸还是金融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吸引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参与人民币市场,引导他们使用人民币结算,既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丰硕的结算业务收入;此外,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众多交通、电力等基础建设项目工程,我国和项目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可基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开展相应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贸易融资等业务,在这些业务基础上,我国的商业银行还可加载人民币结算、汇兑、货币保值等产品,同时为境外金融同业和企业提供服务。

猜你喜欢

国际化跨境人民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怎样认识人民币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