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控审计工作分析

2020-11-26杨舒婷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财务会计审计工作数据库

杨舒婷

(西安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065)

0 引言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带来便利,可以优化财务会计管理的资源配置,提升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的工作效率,是更新传统财务会计模式的重要方式。企业开展财务会计信息化工作内容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在实际的财务会计工作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面对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财务工作,以适应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实施的要求。

1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控审计发展现状

可以说,企业对信息化环境了解较浅,没有在内控审计工作中很好地利用信息环境,使得内控审计工作更多是对信息技术的形式化利用,进而也就不能产生具有实质性的效果。所以,企业只有重视对信息技术的研究,找到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契合点,才能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为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服务。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来看,信息技术以集成化的方式发展着,因此,对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的启示是将内控体系逐渐建成集成化的方式,便于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1]。企业内控审计体系一旦建成集成化的形式,其内部的相关数据和财务会计类的数据就能实现结合,将有形的会计工作内容转变为大量虚拟的数据性的内容,进而更有助于企业进行财务会计管理。此外,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多以人工制作的报表和收据为主,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会计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减少对人工的使用,释放人的压力,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后台的搜索和咨询,就能实现对整体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控制,但是归根结底,信息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不能代替人的所有工作,所以,当前在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中呈现出人和机器共同合作,为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贡献力量,明确分工,提高效率。

2 信息化环境对企业内控审计的影响

2.1 放大了企业审计的范围

信息技术在企业内控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建立了系统性的财务会计信息平台,便于更好地处理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同时也给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如企业的审计范围被放大,由于信息技术呈集成化方式发展,给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就是结合管理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工作内容,在提升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放大了企业审计的范围。

2.2 更新企业审计流程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审计流程相较于传统的审计流程更为优化和节省,可以说,信息技术更新了企业的审计流程,使得企业的审计流程更符合信息化的特点。传统形式下的内控主要指控制内部员工,那么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就主要是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校对、修改,从员工的控制变为对信息的控制,审计流程改变了。信息技术促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更为科学有效,权责明确,进而审计工作也更加透明,审计工作分工清楚,一旦出现信息检查问题,能立即找到对应的负责人进行解决,提升信息处理的效率。

2.3 企业审计线索消失

信息化环境给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了第三个影响是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因为对企业的审计工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审计线索,所有的审计工作皆以线索为审计的前提。然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审计工作的线索消失了,审计人员不再凭借原来的审计线索来处理审计内容,而是使用电子数据开展审计工作。众所周知,传统的审计工作需要使用报表、凭证等线索支持审计工作的进行,但是这些内容却在信息化环境中不存在了,审计工作所需要的线索也是直接被数据所代替,被数据代替的审计线索可以说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其结果是审计工作更加便利[2]。

3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应如何做好内控审计工作

3.1 建立数据库开展审计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内控审计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那么要实现企业内控审计的信息化,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便于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企业数据库的建立需要企业和信息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因为企业的内控审计在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下已经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以及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企业需要更新传统的审计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建立新的审计模式,从而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最终有利于企业提升综合发展实力,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审计数据库的建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如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是直接参与数据库建立的主要人员,所以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化意识,学习信息技术,学会使用审计软件进行各项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能有效地从数据库中抽取审计需要的数据,用在审计工作中。此外,完善的审计数据库的建立需要系统的数据平台予以支持,因此,建立和维护系统的数据平台成为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数据平台的建立便于审计人员的数据采集。但是内部审计人员要十分熟悉数据采集的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平台的作用。

3.2 加大内控审计软件开发的力度

可以说,内控审计工作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除了建立完善的审计数据库外,内控审计运行软件的开发同样重要。只有开发出符合企业内控审计发展要求的软件,才能适应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要求,为企业的内控审计带来便利。所以在开发内控审计软件之前,需要对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内容有所了解。如当前信息化环境背景下,企业的内控对象、内控范围、规定以及评价等都需要了解清楚,尤其是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不符合的部分是其了解和关注的重点,同时还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调查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员工、制度等是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见,同时也体现在软件的开发上。软件开发只有做到这些,对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的操作才更具有针对性。当内控审计软件开发完成后,后期需要进行测试,尤其是那些程序和风险加到较大的企业,更是需要多次进行测试,才能发挥软件的优势。同时需要明白的是内控审计软件的开发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也就是说,企业的内控审计在信息时代更为复杂,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对内控审计软件的开发而言,也需要随着企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从而符合企业内控审计工作的要求,才能更加适用于企业的内控审计,发挥出软件的优势。

3.3 提升内控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内控审计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企业全员参与,但是内控审计人员作为企业内控审计的主体,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企业的内控审计要在信息化环境下更新,需要借助内控审计人员的力量,提升内控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水平,为企业的内控审计信息化建设服务。内控审计人员需要提升对信息技术的领悟能力,因此,企业可通过培训的方式,让内控审计人员多接触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在掌握基本的内控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善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了解信息社会的前沿知识,拓宽自身的视野;学习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内容,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实际的内控审计工作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内控审计[3];学会使用各项内控审计软件,熟悉企业内部的业务和各项操作,了解信息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内控审计的操作,体会信息技术对内控审计的作用。提升内控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提升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培训内控审计人员在信息化环境背景下,应利用新的记录方式来操作,发挥电子线索的优势。

3.4 科学合理地评估风险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控审计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多样,所以企业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提升评估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减少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是企业获得收益的重大表现,所以尽管风险更为复杂,也更需要耐心的评估。并且,信息技术能为企业的风险评估带来好处,使得企业的风险评估更为合理有效,同时效率又高。一是借助信息技术能评估所搜集的证据,证据的收集来自企业的内控审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为后期的量化分析打基础;二是量化的风险评估分析,搜集的数据需要筛分,以内控审计工作实际为主,量化分析出风险面临的程度[4];三是全面分析,量化分析出风险面临的程度后,再制作风险分析报表,根据表的内容具体分析,确定需要再次分析的证据。

4 结语

信息化环境在给企业的内控审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企业要合理地利用机遇去化解挑战,利用信息技术为内控审计提供便利。企业要提升综合发展实力就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做好内控审计工作,更新传统的内控审计模式,借助信息技术为内控审计贡献力量,优化企业内控审计工作流程,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透明度,提升企业内控审计的质量。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整体发展以及内控审计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审计工作数据库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数据库
数据库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