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科学化推进的路径

2020-11-26周伯平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形势红色政策

周伯平/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利用网络优势,打造生动课堂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成长和智能手机功能的推陈出新,大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及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下,互联网“碎片式”信息的输出,使大学生习惯了“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没有耐心专注的接受冗长和相对抽象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时代需求,现代教学手段为教学带来新的推动力。发挥网络优势,综合运用图文、图表、动漫、音视频、H5、VR 全景互动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学内容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融合,以多样化的展示、多介质的推送,提高大学生关注度和参与度,极大满足了大学生在获取内容时的多样化需求,营造了生动的的课堂氛围,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增强广大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深刻的学习体验,让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借势而为、借力而行。

二、挖掘红色资源, 发挥引领作用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载体。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遍布齐鲁大地。根据统计,山东现存革命遗址2449 处,其中,重要党史(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803 处,重要党史(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745 处,革命领导人(重要人物)故居203 处,烈土墓283 处,纪念设施415 处。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生动读本,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挖掘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传承中华民族的红色精神,扩充时代精神的内涵,使红色基地成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殿堂,让大学生在重温历史中受到启发、接受洗礼,自觉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并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实践行为中,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引领作用,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推动提供强大正能量。

三、举办主题活动,营造育人环境

举办历史图片、实物展览、开展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营造一个特定的育人环境,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物展览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形势与政策”课基本的素材来源。以某一重大事件或节日为主题,集中陈列有关的历史图片、实物、相关著作等,让红色文化与大学生零距离亲密接触,使红色文化入眼、入脑、入心。丰富的资料,真实的生活场景,不仅能使大学生全面深刻了解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在信念、理想、意志等方面也都会有大幅度度的提升,他们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懂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更能从容面对人生。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能够凝聚那个时代的奋斗精神,激发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激发爱国爱党的情感和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与发展。红色文化浸润的主题活动,符合形势发展要求和大学生精神需求,凸现了课程特点,成为实现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推进与提升的“充电桩”、“加油站”。

四、运用移动媒体,强化舆论引导

伴随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特别是移动媒体影响越来越大。当下,它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了解社会、观察世界的第一信息源,也是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推动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思想道德根基的强大阵地。面对新挑战、新机遇、新形势、新任务,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的传播制高点,是新形势下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影响,预防西方不良思潮腐蚀,在大学生心中筑牢抵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防线的现实需要,更是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课题。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不断提升主流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才能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引领和舆论支持,才能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让他们认清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找准历史坐标,作出正确抉择,赢得广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真心拥护。

五、观看《新闻联播》,加强思想引领

《新闻联播》是当今中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流媒体之一,是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是大学生获取权威信息的直接有效渠道,也是大学生了解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新闻联播》资源优、时效性强、题材贴近普通大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实生动的采访、接地气的热门话题,以及主持人的亲和力等,都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 和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热点新闻事件、深度实事评论、大众话题评说、新闻线索征集等栏目,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组织收看《新闻联播》,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凸显了形势与政策课与时俱进的特点和优势。《新闻联播》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权威准确,对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判断国内外形势,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六、开展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新时代的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避免闭门造车,加强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大学生走出校门,通过对社会的全面、真实的了解和观察,发现并关注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在“化知为行”中获得成长感悟与思想淬炼,从而实现知识转化、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统一。深入社会,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学生才能理解我国基于自身国情作出的一系列战略抉择,才能使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才能让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

七、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研究,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使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更加精准、更加科学化,对于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要树立问题意识[1],包括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问题、学生思想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对于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议题,要用学生喜欢接受的方式及时予以回应解答;主动设置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通过课堂的反复讨论和纠错,形成共识,让大学生真正从形势与政策课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幸福感和获得感。

总之,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推进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优化、不断提高的过程。聚焦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结合教育教学规律,立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破解工作难题,提升工作质量,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有为、有效。

猜你喜欢

形势红色政策
政策
政策
红色是什么
助企政策
红色在哪里?
政策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