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疏导”的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11-26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教育者心理健康

王 清/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多、压力大等问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考虑到思想是行为的领导者,思想背后往往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分析,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基于此,下面笔者将分析和探讨“心理疏导”的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融入“心理疏导”,不仅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结合时代特点融入心理疏导,这不仅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快把心理疏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基于大学生心理状态的需要,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精神。当前心理疏导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手段,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把心理疏导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知识宣传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普遍存在心理疏导宣传力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的现状。大学生严重缺乏心理知识,很少主动要求进行心理疏导。而且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有相应的政治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课程,但只是流于表面。高校对心理咨询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困难,也造成大学生对心理疏导缺乏认识,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

(二)心理疏导方式单一

当前政治教育者在进行心理疏导时,采取的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咨询的效率低下。政治思想教育者没有真正做到尊重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是广泛采取一般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方式的单一僵化,也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没有协调多方,缺乏完善的心理疏导体系

如今就业形势和学业的双重负担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给予大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关注,协调多方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上缺乏完善的心理疏导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很难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出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心理疏导流于形式。

三、心理疏导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心理咨询知识的宣传

大学生忽视心理健康知识,也是阻碍思想政治工作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和指导,有必要加强心理疏导知识的宣传。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身的心理状况,并且遇到心理问题能够主动寻求心理疏导。高校可以借助多种手段,增强学生对心理疏导的重视程度。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周”、“心理知识我来说”、“心理知识班会”、“心理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利用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相关的心理素质进行拓展训练与游戏体验。让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心理疏导的作用,促进心理疏导的传播与宣传。高校也要结合时代特征,借助班级QQ 群、微信群、官方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现代信息手段,加速心理疏导知识的传播。让大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解大学生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让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心理状态,找到适合自身的心理疏导方法,切实解决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同时加快大学生心理疏导知识的宣传,也有利于政治思想教育者更好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灵活运用多种心理疏导方法

高校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疏导有机整合,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高校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心理疏导方法,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常规的倾诉宣泄手段以外,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借助聆听音乐、观看视频、静心冥想、发泄运动等多种方式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高校也可以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让大学生通过社团心理游戏活动缓解心理压力,得到身心愉悦的体验。或者结合志愿者协会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及时发泄负面情绪,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结合社会热点,让大学生能够充分表达个人感情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释放常态的心理压力,也要关注大学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也需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再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而且沟通与聆听的技巧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真诚的态度,让大学生能够自然的进行真情流露,以达到良好的心理疏导效果。同时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不同的心理疏导对象提高不同的心理疏导服务,并且以尊重和保护大学生隐私为基础。高校要选择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切实解决大学生实际生活与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推动大学生健康发展。

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灵活多样的运用心理疏导方式。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加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可以采取聆听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再让大学生通过一些“跑步”、“拳击”、“打篮球”、“踢足球”等运动,发泄大学生心理压力。最后再让大学生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接受音乐的洗礼并且进入冥想,倾诉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加强沟通与聆听的技巧,根据具体心理问题,给予大学生有效指导,从而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三)多方协调,完善心理疏导体系

高校要不断构建完善的心理疏导体系,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也要结合多方支持,不断完善心理疏导体系。高校要加强教师、辅导员、学生等多方协调,以大学生为基础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同时高校的心理疏导要从落实大学生最关键、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出发。例如高校要完善贫困学生的资助机制、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学习指导机制等,从大学生的心理诱因出发。使大学生在学习、成长、就业等方面都得到科学的指导,有效的消除大学生心理失衡的外在诱因,解决大学生的后患之忧。高校不断完善心理疏导体系,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多方协调,不断完善心理疏导与咨询体系。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来寻求心理疏导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了解大学生具体心理状况的基础上,也可以通过辅导员,任课教师,班级同学等多方了解。政治思想教育者要综合分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到最合适的心理疏导方式。由此层层加强心理疏导的体系。高校要找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诱因,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会”、“学习交流会”等有效活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假如是择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引导大学生扎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持续发展。

四、结语

心理疏导本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让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应用。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而且也是有效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好心理疏导的宣传工作,不断创新心理疏导的手段,协调多方来不断完善心理疏导体系,切实解决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教育者心理健康
品读
心理健康
我国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发和培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