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回报公正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020-11-26吴晓蒙三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德性契约

吴晓蒙/三亚学院

一、对《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五卷回报公正一章的分析

回报公正一章是亚里士多德在第五卷中探讨公正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态时展开论述的,他提出三种形态即分配公正、矫正公正与回报公正,下面是对其回报公正一章的阐释。

(一)回报是一种公正

亚里士多德用常见的例子,官员打普通人,普通人不能反过来打官员,普通人打官员,官员则可以惩罚回来。这看出回报不全是恩惠,还有报复与惩罚。也指出回报不与公正相匹配,有时回报带不来公正,受到社会关系的限制。随后指出城邦中真正的人是以德报德并以怨报怨,否则与奴隶无异,在交换与社会交往中体现回报,体现社会关系的交互性。这种回报是一种德性的显现,是按照比例原则展开的公正,这种比例来源于关系主体贡献的不同,在比例上实现恩惠或报复的分配就是一种公正。

(二)回报的公正产生于社会交换关系之中

亚里士多德在论证了回报是一种公正后,又论证了这种公正从何而来,首先互惠来源于交易关系,他以建筑师与鞋匠、医生与农民为例进行说明,建筑师所建的房屋与鞋匠制的鞋子交换,建筑师获得鞋子,鞋匠获得房屋,是互惠关系,医生从农民处获得粮食,而农民从医生那里获得对疾病的治愈,也是互惠关系,体现出只有在不同的人或物之间,这种互惠关系才明显。说明需求不同才可以带来互惠,如果是相同人之间需求基本没有差异性,无法互相满足,回报就没有意义了。

二、回报公正理论对亚里士多德正义观的显现

(一)公正的比例关系体现于回报公正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正义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学界和社会实践领域,都对他的正义理论做了实践式的尝试。他看重分配公正,我们可以从整个第五卷的论述理路中得出这一结论,回报公正在我看来最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回报公正一章通过社会交换关系中的互惠去证明分配公正在社会交换之中是可以实现的,用货币做为中间物,实现交换上的公正,按照比例关系实现在交换上的均等分配,按照需求与贡献比例实现对应得物的合理划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的正义。回报的公正主要体现于获得物品使用价值的经济交易之中,这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易或以货币为中间物的间接交易。它们都是公平互惠,这种回报公正遵从一定比例,显现出亚里士多德对公正在比例关系之中的一贯看法。亚里士多德一直认为城邦就是由成比例的服务回报联系起来的,回报的公正是公民联系的纽带,人想生存下去就离不开交换,个人的能力有限,需求确多样易变,回报的公正给追求更好生活的人以桥梁,体现了公正是一种德性,回报公正体现善正是对这一论点的诠释。

(二)公正作为总的德性体现于回报公正理论

回报公正是公民在商业交易中出于意愿的德性行为,它是一种自愿行为,亚里士多德是非常重视一个伦理行为是否出于自愿这一前提的,在正义观上也是这样,所以在回报公正这一问题上,如果人们选择不公正,那么这种不公正是自愿的,那就是德行的缺乏,在这里强调自愿与否是对人做对公正选择这一道德选择时的具体显现。回报的公正是被限定在经济交易领域的,这就是要达成一种一致,这种一致是要求对服务或产品的相互依照不同需求而获得的,依靠货币这一中间物展现产品价值以此体现平等,表明亚里士多德一直认可的平等就是正义的观点,这之中又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对契约正义的重视,虽然亚里士多德没有直接提出,但在他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理论的展现,在回报公正中提出交易的道德基础,这种道德基础实际上就是隐藏契约,这种交易的道德合法性是对欺诈或强制交易的一种批判,这也为后世现代社群主义者桑德尔所继承即相互性理想,体现出回报公平的重要作用,亚里士多德在论述这种道德合法性时是在对城邦公民的德性意识唤醒角度阐发的,他希望城邦公民在经济交易中实现对公正行为的践行,他认为公正是总的德行的显现,在经济交易中诚信公平,正是对总的德行的贯彻。经济交易是要讲求回报公正的,如果这种交易是被强迫的或不公平的,这样的交换在伦理秩序上是永远不可被认可的。如果在交易中做一些不正当的行为那就是行恶事,那就与公正无任何联系,有公正德性的人进行公平交易,必然会得到公正的比例回报,这是一种对城邦公民的公正的唤醒。亚里士多德在市场交易上的正义观是要求每个交易主体都具有公正德性,在交易中实现公平,在实现公平互惠之中培植公正这一德行,这就不仅是拥有公正行为,同时是在总的德性上的拥有,所以回报公正虽然在论述上限于经济交易,但实际上体现的是公正作为总的德性对人的一种保护作用与必要性,这是在每个领域都应拥有的,这也是亚里士多德对每个人应得的按一定比例分配的理论的另一角度的阐述。

三、回报公正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回报公正理论对现代契约精神的影响

回报公正理论虽然是亚里士多德在几千年之前提出的有关正义的观点,但是在当代依然有其独特价值,亚里士多德将回报公正在社会交换关系语境中论述,主要说明在人与人的一种较为基本的交往关系中,人们应该做到的公正行为即回报公正,再看到现代经济交易市场的交易行为,我们可以看到都是对回报公正的漠视,人们为了效率上的快速发展,丢弃对公正行为的践行,一些商家以欺诈为生意之道,倾轧消费者权益,正如前几年发生的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例如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等,还有许多霸王条款或商品质量欺诈。这些都是交易主体之间没有履行隐藏在交易关系中的道德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交易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这是一种交互性的体现,交换所应得之物正是对这种契约的履行。所以回报公正理论对交易主体的道德唤醒对现在的市场经济道德构建有特殊意义,这种道德主体不仅是在于物的交易,也在对服务的交易,现今的经济形态已经与过去不同,服务业发展迅猛,但实际上这点亚里士多德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服务的提供也应该遵守这一原则,这是传统市场交易的延伸,契约精神也应该延伸至此,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不仅是法律要求,而且要上升到道德要求的高度,现代社会虽然劳动者权益得到极大的保护,但依旧有许多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权益,例如强制减薪、取消带薪休假等。这也是对回报公正的漠视,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用人单位也应该按照他的贡献比例加以回报,这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道德义务。这就是回报公正理论体现出的契约精神所要求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行为。

(二)回报公正理论对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的影响

回报公正理论还体现出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它们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并非矛盾,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领域道德已经没有任何地位,亚里士多德在其中认为货币都是因为要成为经济交易公正的标尺而产生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经济行为是必须要在公正秩序下展开,才是为世人认可的市场交换关系,现代经济生活领域复杂且不断扩张,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准入门槛逐渐降低,这就使金融市场出现许多不道德的行为,例如一些基金经理为满足一己私利,利用投资者的资金建老鼠仓,去赚的自己的收益,甚至直接卷款逃跑。投资者没有的到应有的收益,甚至损失惨重,这就是市场道德的缺失,在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的语境下就是行不公正之行为,这也可以看出经济行为需要道德支撑,这要求双方都要诚信公平,经济活动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培植的公正德性才能更好的构建社会道德体系。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德性契约
契约中国
——马鞍山市博物馆馆藏契约展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苏格拉底论德性是否可教
辽阳博物馆藏清王国卿卖地契约简析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漫画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