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智慧图书馆特征与实施路径的粗略认识

2020-11-26唐艳湘三亚学院图书馆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馆员层面设施

唐艳湘/三亚学院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是指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但同时能够被切实的感知的一种概念。它能更便捷地满足广大师生持续增长着的信息需求[1]。

高校图书馆和学校建设发展息息相关,它是学校知识教育的延伸,是校园文化的凝结和体现。高校图书馆对学校及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有着直接促进和间接导向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和科技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环境和服务内容。智慧图书馆是现代普遍认同的图书馆科学发展理念,构建基于数字和网络智能化信息技术的高校智慧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如何实现智慧图书馆是一个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分析

(一)智能化

近年来,图书馆学领域出现了具有鲜明专业性的关键词“信息”[2],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逐渐从传统图书馆向新型智慧图书馆转化。而智能化是高校智慧图书馆最显著的特征。首先,智能化使图书馆与移动电子设备无缝对接,读者只需在自己手机上下载相应APP,即可在入馆前对馆内座位进行预约,有序的座位预约实施,能够效避免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冲突,更大程度上实现“理性”占座,帮助读者拥有自己可心的阅读空间场所。其次,读者借助APP 不仅可以用手机了解书籍的相关信息与预借,且通过智能定位功能,能及时准确找到书籍的具体位置,自主进行借阅与归还。即节省读者时间,也减少馆员的工作量。第三,利用定位与防护功能,馆员可以对文献资料、设备等进行全方位监控,能有效对图书馆资源进行维护,以保障图书馆各文献资源和设备资源的正常运行。

(二)人性化

人性化是智慧图书馆的基本要求,因为智慧图书馆就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而构建。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最终的着落点仍是服务,以人为本,更好的服务于入馆的每位读者。

人性化表现在高校智慧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和需求。在大数据支撑下,以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对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联系进行智能分析,对各个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需求挖掘,并针对挖掘到的个性化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框架[3]。

二、智慧图书馆的实施路径分析

构建智慧图书馆的路径分为三个层面:技术层、服务层和设施层。[4]

(一)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是智慧图书馆软实力表现,主要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实现。技术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的不可或缺的基石,信息资源库建设、信息检索引擎、信息服务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等系统能为有效提供信息资源在搜集、整理、管理、监督、利用和保护等各个方面的功能,全部要依靠高科技手段完成。智慧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相应提高,要求馆员必须会使用这些高科技手段,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实现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层面的要求,要求高校要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更新相应的高科技硬件,也可以把高校智慧图书馆与学校相关专业培养人才相结合,委托信息智能相关学院在智慧图书馆技术层面有所担当。

(二)设施层面

设施是技术的外在支撑,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再高级的技术也难以实现。设施层面的建设要与技术层面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需要一定的基础设备来实现大运算量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光纤网络,以及智慧图书馆全覆盖的无线网络等需求是设施层面的最低要求。智慧图书馆的人性化需求,要求智慧图书馆要区别于传统的阅读方式和获取资料的方式,因此,智慧图书馆在布局和空间上都要依靠大数据来按时的调整。智慧图书馆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较少馆员的数量,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实现高校智慧图书馆设施层面的要求,要求高校加大设施建设与采购的投资力度,满足技术层面的需求,促进设施与技术协同助力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

(三)服务层面

服务层面是技术层面与设施层面的媒介,也是二者最终目的表现方式。服务层面的主体是读者,也是技术和设施层面,但服务的客体只有馆员,这就对馆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正确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工具,就必须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其次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有效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让读者能有有效体验智慧图书馆的优越性。实现智慧图书馆服务层面的要求,主要使解决“人”的问题。高校智慧图书馆人工智能的使用可以减少馆员的数量,同时也要求提高馆员的能力,一是使用智慧图书馆高科技的能力,二是提升服务读者的能力,使人、设施和技术合一,协同提升读者的满意度。

三、高校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期问题

(一)经费方面

经费不足是诸多高校图书馆向智慧化图书馆迈进的重要和普遍性现实问题。应用于图书馆的各种新技术以及智能化设备设施都离不开资金的扶持,各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使用都有一定比例,如果要在基础的文献和数据库等保障性资源采购经费外,再投入大量资金,对不少图书馆来说是有困难的。

例如:即便早在2017年,由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南京大学图书馆,自主研发智能图书盘点机器人“图客”,可实现图书馆全自动化图书盘点,有效解决千百年来图书馆盘点和搜索依赖人工效率低,而且差错率较高的问题。尽管“图客”已经由1 代研发到第四代产品,图书盘点效率每小时超过2 万册,漏读率低于1%,定位精度高达98%,实现了厘米级图书定位。但到目前为止,国内两千多所高校中,图书馆应用“图客”的仍只有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少数图书馆。不难推测,资金问题是“图客”在这几年间没有迅速全面进入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原因。

(二)人才方面

人才是各行各业在转型时期无可避免的问题,在实现智慧化图书馆过程中,对新人才的渴求是高校图书馆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一方面,相关高端技术人才引进成本高,且本专业人才较其它行业少,对不少高校图书馆来说人才引进本就比较艰难;另一方面各图书馆原有的人才结构,在新发展中已然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掣肘,高校图书馆原有人员面对新要求新挑战,自我转型与提升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四、结语

智慧图书馆是科技与图书馆结合的发展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强调智慧图书馆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并不是否认传统的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而是要引起馆员的足够重视,更好的发挥传统图书馆功能与作用,以及创新图书馆新服务新功能。在图书馆现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运用新科学技术,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各种普适性和个性化需求。

智慧图书馆智能化、人性化的特征,是智慧图书馆智能、高效、便利的体现。它通过更智能的方式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之间的互动,提高交互服务的准确度、清晰度和灵活性,保障图书馆更高效地服务于读者,让读者在图书馆内得到便利和精准的服务;而技术层、服务层和设施层三个层面是通向智慧图书馆的可行实施路径。尽管向智慧图书馆转型时期面临资金、人才等问题需要解决,但这些都会在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下,在时间的发酵上,在学校和馆员的努力中,逐步得到解决。

猜你喜欢

馆员层面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