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必要性及策略

2020-11-26吉林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全科师范院校小学教师

史 冰/吉林师范大学

全科型教师,目前我国还没有准确的定义,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指具备专业性、全景性、教学实践性,具备能够将各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并且能够胜任两门及以上学科教学任务的新型全方位教师。针对我国现在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是解决师资短缺的有效策略之一。

在我国,由于教育事业发展前期“两条腿”的发展政策,导致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大部分的农村以及偏远山区的小学,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一名教师承担多科教学任务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学生分散而导致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农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有了互联网之后,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越来越显著,小学生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元化、综合化。这要求教师也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整理,融会贯通后,进行综合性教学。

我国对全科型小学教师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在一些较为发达的省市,也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包括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农村地区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下面从农村地区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必要性和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必要性

(一)高素质的青年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地区交通不便,村、乡、镇之间相距较远,导致学生生源分散,难以集中优秀教师资源进行教学。同时,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较差,薪资福利待遇、职称评聘等措施不够完善,导致难以吸引青年教师来农村任教,即便是有部分青年教师来到农村,也只是短期进行两到三年的教学,把来到农村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当做职业生涯的跳板和过渡,难以长期任教。青年教师后继不力,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农村小学都是大龄教师为主,但是学历层次不够高,且部分教师并非是师范院校毕业,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而且因为农村地区的条件不够便利,缺少专业培训。很多教师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没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观念陈旧,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方法落后,很多老师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教学方法老套,没有创新性。这些问题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2015)从提高农村学校师资质量的角度提出,要定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教师,为此要采取定向委托培养等特殊招生方式,扩大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规模[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2014)则更为明确地指出,要“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有效模式,培养出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过硬、综合素养较高、能够胜任小学全科教学需求的全科型小学教师”[2]。因此,进行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顺应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是解决我国教育发展,尤其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课程设置

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必然要求。小学教育重视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基础性,综合性,在课程设置和专业知识的分布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新课改后,小学开展了综合课程并且越来越重视综合课程。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缺少教师,缺少教学设备,农村小学存在个别科目停上,上不了的情况,只重视语数外主要科目的教学。缺少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的设置。课程设置情况还是照搬老一套,缺少创新性,很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也很难满足学生多变的兴趣需求、知识需求。这种情况下,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是作为一个完成正常的师资配备、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所面临的困境的突破点。

二、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策略

(一)领导部门扶持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领导部门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建设。目前“卓越教师计划”中实施的免费师范生项目就是相关部门支持与激励的举措之一,在政策的引领下对小学全科教师进行费用减免以便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到小学教师队伍中。应加大教师定向培养政策,培养出热爱小学教育事业、能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全科型小学教师。

(二)优化师范院校培养课程设置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主要力量,当前,我国师范院校还是采用单一的分专业教学,师范学生进入师范院校后,只进行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习,缺少综合型教育教学的学习和训练。 这样单一专业的教师进入学校,还是只能进行专业性教学,无法进行综合性教学任务。单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学习,很难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型教师。因此,优化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增加综合性实训课、课堂模拟,适当延长教学实习期等,使师范学生能够在进入学校教学前,接受系统的培养,保证教师质量,使之成为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学科融合能力的全科型教师。

我们应多多借鉴国外先进的小学课程设计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开设如活动课,选修课等课程,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课程设置时,要打破学科限制,找到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敢于突破,开设综合课程,让学科之间的知识互相融合、交叉,使培养的学生文理兼通,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力。这样培养的小学教师知识广博,眼界开阔,能力突出,能够满足小学多科教学的需要

(三)培养教师教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相对落后,先进的国内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接收较慢,且推行起来难度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与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实施“市带县,县带乡,乡带村”三部带动下,相关部门和教育部门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定期举行教育座谈会,教育研讨会等,省市级专家和骨干教师,定期与农村学校的教师举行教学经验交流会,帮助农村小学教师学习成长,增强专业知识技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农村小学教师也应积极走出去,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得到快速提高,教学质量自然也能得到保障。

教师自身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代日新月异,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传道受业。必须要不断进行学习,学习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更新自我,充实自我,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学生。要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前进,始终秉持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型教师。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之本,强国之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短板,离不开各方面的共同支持,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基础。我国对于全科型教师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对全科型教师的培养还不够系统,但随着世界教育潮流的发展变化,培养全科型教师成为新的热点问题,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加强小学全科型教师的培养,就是为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提供生命力,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全科师范院校小学教师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投稿信息
教师作品
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刘辉
好机制留住全科型乡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