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

2020-11-26河南省郑州商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期末考试经济学应用型

王 筱/河南省郑州商学院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除了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外,也需要大批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许多高等院校也开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开始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展开课程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学生们提供了一套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规律及方法。西方经济学有着十分严谨的逻辑结构、较强的数理性,模型分析法是西方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分析手法,这门课的学习对学生的数学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此外,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繁多,学生学习任务较重。这些都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教学改革,可以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困境

(一)课程难度大

西方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实践的理论概括和总结,理论分析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化。对于缺乏社会实践的在校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西方经济学数理性较强,模型分析和定量分析较多,对于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难以通过理论分析中的公式、图形来理解经济学理论,更难以将经济学原理运用于现实问题的分析中。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及其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排斥的心理。

(二)教学手法单一

由于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理论较为抽象,模型公式分析较多,安排教学课时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大纲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多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扮演者知识“灌输者”的角色,采用理论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法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随着教师的讲解疯狂记录笔记,很少有发散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能动性。此外,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容易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丧失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热情。这种落后、单一的教学手法务必会使得教学效果欠佳,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对于西方经济学的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为准,造成很多学生平时不学习,凭借考前突击临时磨枪来应付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方式更多的只是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考核,而缺乏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另外,由于许多学校要求在主观性试题上教师按照得分点给分,导致原本没有标准答案的试题解题局限化,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打击学生创新学习、勤于思考的积极性,即便平时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最终考试成绩有可能还没有死记硬背的同学高。有些学校对本门课程设置题库,期末考试直接通过从题库抽题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成绩也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导致教师只讲考点而忽略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西方经济学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反应的经济问题与中国现实国情有一定差异。对于中国的学生而言,教师若能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国内经济现象相联系可能引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虽然高校的教师团队中不乏博士、博士后以及海归等高层次人才,但绝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人生轨迹都是从自己学习深造的学校到自己从教的学校,缺乏在一些与社会经济关联度较高的企业的实践经历,导致教师对我国经济国情的实际情况及运行把握不够,使得他们在讲授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时拘泥于教材和西方理论,停留在理论模型讲解,照本宣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导致学生只能了解经济专业术语和理论模型,缺乏使用理论知识来解读国内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针对性改革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学习难度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调整,设计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重难点,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还要强化模型公式的推导,学会用模型来解释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对于管理类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理论模型和公式的推导可以放低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运用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学会用经济学思维分析问题。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西方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深入理解和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要有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能力。如果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度不够,往往会导致学生更加不喜欢这门学科,只会随着课程的深入越来越不感兴趣,甚至放弃这门学科,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度,通过各种案例深入浅出,结合生活中的时间案例进行授课。教师需向学生传达一种“西方经济学不是教条的理论知识,而是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的理论总结”理念,一开始就从心理上让学生消除对西方经济学的恐惧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多样化教学手法

应该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更多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法,深入浅出地展开教学。在课堂上可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手段,结合当前各种多媒体网络设备,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比如,在评价GDP 指标时,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法,让学生根据GDP 指标核算方式分析其局限性。在讲弹性与收入理论中,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情人节当天玫瑰花会涨价,这种现象岂不是和“薄利多销”相违背了?用需求弹性来进行解释,学生通过分析会更深入全面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四)完善考核方式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应探索能够更好地考核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改变过去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可以增加多种形式过程性考核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同时增加过程性考核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从之前的30%提高到50%甚至60%。教师在平时上课期间增加课堂提问、案例讨论等环节,课下布置一些专题论文及作业让学生完成,教师将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量化评分,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同时,也可以改变期末考试的形式,从之前的闭卷考试转变为论文、案例分析等形式,增加应用性和开放性题目,题目紧密联系经济热点问题,着重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五)优化师资队伍

首先,高校应该制定政策去推动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积极去企业中实践锻炼,深入社会实践,充分挖掘出经济学理论所涵盖的社会现实意义。其次,对于教师所研究的与中国国情联系比较紧密的科研项目,学校应该给予大力支持,使得教师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对我国经济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最后,学校应该定期邀请一些对中国经济前沿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与教师们进行交流培训。通过以上方法对授课教师进行培养,他们在教授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就不会仅限于课本专业术语、理论模型的讲解,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如何用理论知识去解读社会经济问题,从实际出发学习西方经济学这门课。

四、结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西方经济学教学进改革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既要有一套明确的教学体系,也要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可以利用所学知识依托经济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教学进行改革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这也是本文对其展开研究的根本原因。

猜你喜欢

期末考试经济学应用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首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在京举行
期末考试
十年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