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民教育:“立德树人”背景下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

2020-11-26曹文迪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立德公民立德树人

曹文迪/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一、前言

历史承载着过往、书写着现在、拓展着未来,传承着人类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将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根本任务的同时,也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理论导向和实践指南,对于公民教育更是起到了促进作用。伴随国家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公民教育公民素养的要求也随之迫切起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指出“形成现代公民应 具有的历史素养和国家历史认同,是历史课程所坚持的价值追求。”[2]历史作为学校基础学科,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德育,承担公民教育的更多责任。

二、历史教育中公民教育功能的现状

随着我国政治的民主化发展需要公民以更高的素养参与政治生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身份定位,政治生活参与的热情、以及对社会事务管理的缺陷凸显出来,需要强化公民教育来解决此类问题。目前我国的公民教育就过去相比成就巨大,但无论是从人们对其的轻视态度、领导上的缺位,还是学校的教育实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社会环境到学校教育全方位加强公民教育,保证公民教育的效果,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3]“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中,育人的根本为立德,而育人育才是教育事业乃至复兴中华的关键所在。对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当代公民,要强调历史教育教学突出公民教育功能,强化历史学科的育人立德的功能。历史作为人文方向课程的重要学科,可以通过学习历史过往来树立正确三观、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所以,历史教育更应该通过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灌输,做好公民教育的重要工程,承载起培育下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公民素养的任务。然而目前来看,学校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受应试考试观念影响较深,对公民教育功能比较欠缺。导致了学校历史教学中或对公民教育功能不重视以及认识不到位。

三、历史学科与其公民教育功能之间的联系

历史学科为公民教育给予教学资源上的帮助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国情,理解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充分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证,这是历史课义不容辞的责任。[4]历史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其中有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概念,包含政经思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历史内容,对于公民教育的开展在资源上有很大帮助。

(二)历史学科的知识和思维培育利于培养合格公民

历史学科对于学生的公民教育不能局限于对过往的探究和把握,而是要基于对过往的研究来更好地掌握现在、指引未来。通过历史学习来树立唯物史观,作为认识与解决社会生活中问题的重要指引,并客观评判当下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研习史料了解实证和辩证看待的重要性,不浮于表象,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在树立正确历史观基础上,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也可以认识世界各个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从而养成全球视野,尊重和理解其它国家和民族。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等一众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社会参与感、责任感,成长为合格公民。

四、基于“立德树人”加强历史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

(一)在“立德树人”基础下,树立新历史教育观

实现新价值观教育形式的主要途径为教学活动,高效的教学方案为实现新型价值观教育根本保障,在新型价值观的历史教育理念下,为教学方案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要求,从而促使目前历史教育教学进一步改善。[5]历史教师要在态度上将公民教育重视起来,向人文深层次推进历史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古今中外历史的同时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在教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培育合格公民。

(二)合理利用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历史资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公民教育。我国人文层面历史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小到个人层面的“程门立雪”尊师重道,大到国家层面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忠心报国,等等都是历史课堂上公民教育的珍贵素材。“读殖民史,则驰心于远略;读战争史,则极意于 争雄;读外交史,则务夸纵横捭阖之能;读商业史,则醉心经济侵略之策。史能转人,而人不能转史,世界之祸,遂穷惨极酷,几于不可收拾矣。”[6]同时,选择历史教学资源应当慎重,教学的内容会简介影响到学生思想,在教导学生全面看待历史的同时,教师作为学生身心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

(三)科学编写历史教材助力公民教育

课堂教学为历史学科教学的关键,加强历史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需要科学地将思想引导、年龄分层教育以及趣味性等在教材编撰中体现,因为年龄差别,学生的身心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学校公民教育的思想深浅层次需要适应学生的身心条件,所以历史教材的编写应尽量照顾这一点。

(四)跳出课堂,课本知识和课外实践并重,多方面提升综合能力

不要囿于固定的课堂授课形式,灵活利用历史节日、历史纪念日开展演讲赛、摄影展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和热爱,同时锻炼了学生学习能力以外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校周边的历史文化遗址的公民教育功能,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考察经过,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出想法,比如如何在不阻碍发展的情况下更好的保护文化古迹,如此就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感,促进了他们公民素养的发展,助力公民教育开展。

五、结语

钱穆先生所说,“若一民族对其以往历史了无所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牲, 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世之力量。”“故欲使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以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7]总而言之,历史作为筑建青年学生思想和修养的一门课程,在公民教育功能上,既贯穿了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爱国教育,又能够以理性的视角立足当下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和国家情况的种种。“立德树人”背景下,公民教育就是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只有走对了路,才能到达目的地,成为一个可以承担起建设祖国重任的人。

猜你喜欢

立德公民立德树人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