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学团队的构建探索

2020-11-26赵思思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导师制职业院校

赵思思/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一、概述

(一)学徒制的概念

学徒制,顾名思义,是学徒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生产和劳作过程中的各项技能。现代学徒制,是将此种方法融入到院校教育中,学徒则是学生,师傅则是企业人员,学生可以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接触真实的企业业务,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实操中理解课堂上的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垫定坚实的技能基础,也为企业大力节约了培养新进职工的培训时间和经费支出。当下,高职院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引企入校,共同培育学生,打破了传统以学校作为场所,讲台作为阵地,教师作为传授者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培育学生,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开启了一种新颖有效的方式,是很值得推广并不断优化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可以掌握企业业务处理技能,学以致用,对学生而言,学的知识都是有用的,对学校而言,培养的学生都是才学双修的,对企业而言,也是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其对对口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制的含义

在现代学徒制新型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研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既接受校园传统教学内容,还可以直接由企业师傅带领,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这样双轨学习模式,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并丰富专业技能,让学有所用,顺应行业发展要求。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学生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学徒;学生学习的知识也是双重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技能;学生获得的证书也是双重的,既有学历证书,还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所以结合学生及所学内容的多重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理解“双导师制”:一是教师团队构建方面,既有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又有企业进行实务操作讲解的师傅;二是教师能力资质方面,既要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精通专业实践能力。职业院校拥有了这样的双导师,学生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为毕业以后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协同育人的统一规划

在现代学徒制新型育人教学模式下,需要学校和企业统一规划,包括协同育人思路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时间分配、学习场地安排等等方面。但是从目前来看,多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只是流于形式,学校与企业像是两张皮,是两个轨道进行,没有协同一致的育人平台和合作机制,而且呈现“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这对于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形成了很大的阻力。有些院校虽然也在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但仍然是以学校本位教学为主,只是让少数同学参与企业实践,且实践时间很有限,不能真正达到现代学徒制育人的目标。

(二)学校导师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

根据现代学徒制对职业院校教师的高标准要求,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业务实操技能,因此高职院校一直都致力于打造一直高素质高书评的专业教学团队。但是从现况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数是毕业以后直接入校执教的,缺乏实践经验,即使有一些教师是从企业招聘过来的,但是长期脱离实践工作岗位,导致实践能力下降,并且随着现在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以前熟悉的手工操作技能,也已经慢慢被信息化技能替代了,所以,论职业技能方面,职业院校的教师还是非常欠缺这些能力的,不能够很好的辅导学生在校时期的技能训练。

(三)企业的教师缺乏积极性

企业师傅是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的另一个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真实业务处理能力的指导。但是从校企合作的发展情况来看,普遍呈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状,企业方有些只是象征性的派一些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讲座辅导,没有让学生真接触企业实务;有些企业虽然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锻炼,但是工作内容也是随机分配的,多数是打杂或者简单接触对口业务,没有实际的业务知识教学。对于有些专业,比如会计专业,往往工作内容都是企业内部非常核心的业务信息,企业也不可能让实训学生直接接手,一方面学生做工作不是很严谨和正确,另一方面可能泄露公司机密运营信息。所以实际工作中有很多现实原因阻碍企业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制教学团队的措施建议

(一)学校和企业一定要构建协同发展的育人平台

要想真正实现现代学徒制新型教学模式的目标和意义,首先,学校和企业双方应该合作制作培育学生的发展学习计划,创建协同育人的有效平台,比如共同制定育人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和实践内容,让二者有效融合起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育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同时对于实训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因企业不可能接收很多学生同时去实习,所以学校可以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然后企业派遣业务能力熟练的优秀员工作为企业导师入校教学。总之,学校和企业应加强深层次的合作交流,不能只是流于表面,要将提高学生业务知识和职业技能作为重要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加强双导师制教学团队的素质

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作为辅导学生的一线教师,应该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最现代化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顺应时代需求,培育出来最有用含金量最高的专业人才。从目前多数职业院校教师目前技能落伍、职业知识更新速度慢等现状,应将重点放到加强双导师制教学团队的素质提升上。比如利用假期时间对职业院校的教师进行培训,让大智移云时代的新思想新方法尽快融入教师视野,开阔眼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比如将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派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真实业务中快速提高专业技能。这样高职院校教师便可以以新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不断的提高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制的教学质量。

(三)提高企业师傅的教学积极性

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新型教学模式中,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作为双导师,同时承担着教书育人、提高学生技能的责任,而且企业师傅并不是辅助教学,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师傅的教学重点在于真实业务的操作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鉴于目前一些校企合作中,企业只是象征性的派 一些人员进行短时间的辅导,所以在之后的合作中,应该提高企业师傅的教学积极性,从而形成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最大限度内受益。对于提高企业师傅的教学积极性,比如企业方加大报酬核算,学校方设立专项任教资金等,从而吸引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到高职院校中担任学生的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与此同时,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还应当建立企业导师绩效考核机制,对于一些优秀的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企业导师队伍激励机制。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导师制职业院校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