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中职生教育中的探究

2020-11-26石柏林马静利焦作护理学校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石柏林 马静利/焦作护理学校

心理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心理干预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消除孤独感和失落感,帮助培养她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1]针对目前中职生在教育上面临的困境,结合学生的结构特征,采用有效、积极的心理干预手段可提高中职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挖掘中职生的内在潜质,发挥中职生的职业特长。

一、中职生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技能型人才一直是社会的紧缺人才,但大多数公司和企业的招聘要求最低是大专学历,这就相当于堵住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出路,于是多数家长和学生都选择上高中,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异常紧张。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求生存,可以说在招生上使尽了手段,夸大宣传、有偿招生、虚假承诺等现象不断,中招考试成绩对中职学校招生已没有多大意义,学校招生门槛一降再降,可以说来着不拒。学生大多来自中考淘汰的、初中没毕业的、社会青年又返校的、在其他学校开除或退学的等等,这些人所组成的中职生群体在知识结构方面参差不齐,行为习惯、学习、修养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缺陷。

二、中职生的现状成因

一是社会因素。中职学生的年龄正处于“半成人”阶段,对事物的辨别力、判断力还不成熟,对社会也有偏激的看法,遇到外界的诱惑很容易放弃学习,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沉迷在网络游戏里或热衷于谈情说爱,容易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另外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认可度也低,使得一部分中职生认为学的再好也没有出彩的机会,与入学时的心理预期差距很大,由此产生了迷茫、困惑和不满,对自己的未来极度不自信,整日混世度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家庭的经济来源只有务农、外出打工或城市低保,普遍收入较低,并且多数学生不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支出较大,多数家长的学历水平也低,对学生在教育、关爱、经济上多力不从心,造成孩子对学习的不在乎,自私、攀比心理严重;中职学生中留守子女也占多数,父母常年在外,爷爷奶奶无力管束和教育,孩子难免会接触不良青年,易产生冷漠、偏激、敌对情绪;还有一部分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自卑、多疑,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也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思想品质。

三是学校因素。目前众多初中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往往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得很多学生把在初中阶段因考试失败等原因导致的自卑、敏感、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带到中职教育阶段;而多数中职学校为改变学生学历低不易就业的局面,通过引导和实施对口升学的办法来进行解决,在课程安排上就会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原本就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出现心理恐慌,上课就像坐牢,进一步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中等职业学校的工作重心多在招生上,对学生管理多不重视,而教师认为学生怎么教都不会,没有职业成就感,对工作产生倦怠心理,会在语言上讥讽、挖苦学生,损伤学生自尊心,使学生产生自卑、失望、压抑、烦躁等心理倾向,不再尊重和敬仰老师,师生关系冷淡,对周围充满了敌意。

三、心理干预的策略探究

为改变中职教育的现状,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针对中职生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如下心理干预策略: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其相互间具有较高效率和快乐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衡的情绪,敏锐的智能,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2]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者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地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发展是依托于自身实践活动的,所以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当然要建立在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3]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排除心理障碍,防治心理疾病和维护学生的精神健康,还能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二)开设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协助个体开发心理潜能或心理障碍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感染力强、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4]在团体活动中,根据人员的互动可以引导大家讨论共同关心的话题,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接纳,彼此启发反馈,改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相互支持鼓励,提高社会适应性,学习他人良好的行为方式,促使其人格成长。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体现在:一是学生年龄相当,有共同的成长困惑;二是学生本身就是以团体形式存在的,比较容易接受团体授课的角色;三是学生之间比较介意相互的看法,这样也就比较容易接受同龄人的建议。

(三)加强教职工心理学知识的系列培训

教师是心理干预的实施者,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干预的内涵、实施途径、方法与其功能,否则心理干预策略的实施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为使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充分理解心理干预策略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应开展教职工心理学系列培训,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班主任陈旧的管理模式,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能灵活运用心理干预策略。教师能主动关心、热爱、尊重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自信、阳光、积极的现代青年;班主任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贴近学生生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总之,老师的健康心理表现、无私奉献在举手投足间都会潜移默化地对正处于人生转折点的中职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四)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心理干预策略

中职学生中很多因前期成长经历特殊而表现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心理外部显现。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毫无约束感和纪律感,行为比较随意,不为他人考虑;而另一部分学生自卑感比较强,眼神躲闪,不爱说话,孤立或不自信,在团体辅导中较为被动。对于第一种学生可在班级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将其融入班级,帮助建立担当感和责任心。第二种学生应多加鼓励,让其自由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正面评价,帮助其建立人际交往和学习的自信心。对于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也采用一对一的约谈方式,主动干预,该方法能发挥我们在咨询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使问题学生在活动初期就能及时得到帮助和干预。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