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研究与对策
——以潍坊职业学院为例

2020-11-26孙晓波姜伟强孙凤山潍坊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研成果激励机制

孙晓波 姜伟强 孙凤山/潍坊职业学院

一、科研激励机制的内涵

激励是心理学的专业术语,运用十分广泛。科研激励机制,是指学校根据科研管理工作特点、学校发展规划以及教师科研工作的利益诉求,对教师制定的激励措施、提供的激励信息,以创造激励环境,激发科研工作动机,引导科研行为,为实现学校和教师所一致的激励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就是用物质、精神等方面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调动教职工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能积极投身科研工作,提升自身科研水平,推动学校科研事业不断发展。因此,健全、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对高校完成实现科研管理任务和目标具有保障性作用。因此研究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激励机制,对高职院校科研事业的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的意义

高职院校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科研工作激励机制,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有利于引导教师的科研方向符合学校发展规划,增强认同感、增进群体凝聚力,继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1)激发并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需求得到满足是激发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动力来源,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实现能够有效提升满意度、保持工作积极性。通过实施激励措施,满足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物质利益诉求、精神利益诉求和事业提升诉求。

一是物质激励。对优秀科研成果按层次进行资金配套奖励,是高校的普遍做法,可以体现科研工作的价值、直接激发教师做科研的积极性。随着全社会对科技研发、创新人才的重视,高校普遍对高水平、高层次成果的奖励资金越来越多。二是精神激励,通过表彰鼓励,使教师在科研工作上的付出、取得的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在人文层面起到关怀激励作用,让教师有获得感,有利于营造尊重人才、热爱科研的浓厚氛围。三是事业激励。教师搞科研、获资助,出成果、受表彰,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活动不断改进,让教师在教学上得到提升,增强教师个人事业发展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2)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性作用。机制建设具有稳定性、持续性和目标导向作用。使教师明确科研的目标方向,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引导并规范教师参与科研的行为,规范个人科研行为符合科研活动的要求,引导教职工的科研方向将个人目标于学校的组织目标统一,与学校的科研发展规划相一致。

(3)促进教师提高科研水平。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在教师中创造关注科研、投身科研的积极氛围,激励教师不断产出科研成果,形成比学赶超、良性竞争的局面,在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能力,成为不断推动学校科研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

三、潍坊职业学院科研激励机制建设情况

潍坊职业学院科技处成立于2003年,在高职院校中较早地组建了独立的科研管理机构。科技处成立伊始,便以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建章立制,推动科研事业发展。尤其重视科研激励机制建设和教师科研积极性的激励,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两个方面,较早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激励机制体系。

(1)形成了体现知识价值的奖励分配机制。制定了《科研经费以奖代资规定》,对科研成果获奖、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并根据成果获奖、成果发表的层次高低设计了不同标准的资金奖励,体现出绩效和成果价值。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鼓励教师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让获得转化收益,明确了成果转化收益不少于70%用于奖励完成人,体现知识价值,激励科研人员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注重发挥科研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制定了《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更新不断进行修订,在经费的使用上,加大了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自主管理权,同时对科研人员进行绩效奖励,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

(3)建立了精神激励机制。制定了《科研工作量统计与管理规定》,对教师取得的各项科研成绩,折算成科研工作量,推动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既作为考核教职工科研成绩的依据,同时也是教职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年度工作考核、评优的重要参考。同时学院每年从科研工作量考核合格以上的人员中,评选出当年的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予以表彰,营造了勇担责任、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四、学院科研激励机制发挥的积极作用

(1)促进了学院科研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学院教职工先后完成国家、省、市科技厅(局)以上科研课题830 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80 余项,纵横向科研经费3700 余万元。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390 余项,专利授权13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700 余篇。在高层次科研成果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星火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6 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对外科技合作项目等省级重点项目88 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4项、山东省社科成果奖1 项。

(2)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教学内容的更新必须有科研作为支撑,通过搞科研,更新知识,提升教学水平。科研是创新性的劳动,研究的方法、过程和成果是培养提升教师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将科研的方法和成果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有力支撑。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提升,仅靠改进教学方法和积累教学经验是有限的,需要靠教育教学研究的反哺。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越多,教学内容就越丰富,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就更快地提高,实现教学质量、育人质量的提升。

(3)促进教师从事科研活动逐渐成为常态。学院通过长期稳定地实行一系列激励措施,使教师在科研探索过程中得到了人文关怀,实现了事业追求和人生价值,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感、成就感,科研的功利性、阶段性的价值取向不断弱化,使科研工作逐渐形成常态。

五、学院科研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学院科研定位与教师科研定位之间存在差距

学院对科研工作的定位是产学研结合、服务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服务社会,将教科研成果应用到提升教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

教师个体对科研活动出发点更多包含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功利性,具有晋升专业技术职务需求的教师,科研比较积极主动。无晋升需求的教师,基本上不再做科研。由于存在这种差距,造成学校科研存在急功近利、浮躁之风,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产学研结合的较少,应用性科研成果比例很小,这样的氛围与学校发展目标不相符合。

(二)科研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

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量大,尤其是年轻教师,教学工作量更大,可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所剩无几,即便是想开展科研工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渐渐的变成为了完成学院规定的科研工作量,或者为了职称而搞科研,影响了科研的质量和水平。

(三)缺乏提升科研质量的项目、资金与硬件条件

由于高职教育整体起步较晚,因此相比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在科研方面普遍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产生出科研成果的主要方式就是争取纵向科研项目立项。国家级、省级等高层次、重点项目都被本科院校、科研院所所“垄断”,高职院校能够立项的项目数量少、支持经费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申报项目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六、完善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的对策

激励机制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激励机制的建立完善和优化,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完善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激励机制,使科研工作激励机制焕发活力和生命力,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进步。

(1)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保持科研激励制度建设紧跟形势、不断与时俱进。加强高职科研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根据上级相关科研激励政策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科研激励体系,持续完善经费管理、成果奖励、绩效分配等科研激励制度,使科研激励制保持与时俱进、更好地体现科研成果价值、人才价值、绩效导向,从制度上给教师提供保障,激励科研工作的开展。

(2)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开展科研激励的前提,对科研活动进行科学的衡量和评估,才能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

一是建立健全以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注重从创新性、创新成果、实际贡献等方面对科研工作进行考察评价。按照岗位贡献实行差别化评价,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的问题。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着重评价其原创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等。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的教师,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等。引导教师心无旁骛、扬长避短。

二是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评价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建立并实施有利于教师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

(3)采用多维立体科研激励手段。满足个人发展需求是推动科研开展的有效动力源,因此科研激励要采用多维立体科研激励手段,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真正结合起来,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增强其荣誉感和责任感。

一是坚持价值导向。对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区分不同情况给予现金、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等奖励。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让获得合理收入,使科研人员的收入分配体现知识价值,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

二是在加大物质收入激励的同时,注重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开展科研先进个人、科研先进团体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表彰创新业绩突出的科研人员,宣传科研工作者的典型事迹,激励先进,树立榜样,营造鼓励探索、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研成果激励机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做专业发展型班主任,不做“保姆”和“通讯员”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探究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科研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公布实施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