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乡土资源,提升幼儿美术素养

2020-11-26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武坚中心幼儿园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琼花编织乡土

孙 梅/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武坚中心幼儿园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若单纯地引导幼儿展开模仿创作,则美术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久而久之会限制幼儿的创造性思维。《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每一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要利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幼儿学着用自己的方法去展现美、创造美。乡土资源指的是人们出生、久居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资源。在幼儿的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各种乡土资源,因此若能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到创新美术活动中。这样就能让幼儿的美术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一、就地取材,创设艺术环境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促使幼儿乐于收集美的事物,向人们介绍自己发现的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在教学中要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选择一些乡土材料,用来装饰幼儿的生活环境,美化幼儿园的走廊、转角等地方。这样幼儿就能沉浸在艺术环境中,创作热情也会提高。

扬州历史悠久,拥有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等著名景点,扬州的琼花、芍药都相当有名。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首先给幼儿介绍纸工制作的琼花,让幼儿说说这是什么花,并给幼儿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等和琼花有关的历史小故事,促使幼儿对具有扬州特色的风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后引导幼儿自主参与到“美术角”的设计中。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能用琼花、芍药、柳树等事物美化我们的美术角呢?”有幼儿提出:“我们可以用绿色的塑料绳和绿色的纸制作出很多柳条,然后挂在天花板上,这样柳条垂下来,给人很美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画画的话,让人觉得很舒服。”还有幼儿提出:“琼花那么好看,如果多一点的话,会更好看的。我想用绢布制作更多的琼花,贴在墙上,做一面琼花墙。”鼓励幼儿亲自动手,将天然的材料和人工制作结合在一起,展开创作,美化美术角的环境,并说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展开创作,能让自己产生怎样的心情。

环境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美好的环境能激发幼儿对于美的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若能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各种乡土资源,并将其运用到“美术角”的美好中,则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潜能。

二、废物利用,创新区角活动

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别提到要引导幼儿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在引导幼儿参与美术创作时,可以引导幼儿从生活中选择各种废旧物品,并思考如何废物利用,将其运用到区角活动中。在幼儿的创想下,他们能用各种看似普通的乡土材料,制作各种独具匠心的美术作品。

引导幼儿参与到“烟花三月——我心中的扬州”美术创作活动中,在美术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使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作为创作的材料,用于展现家乡的唯美风景。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搜索中。有幼儿提出:“我爸爸喜欢喝茶,泡过的茶叶就丢掉了。但是我觉得泡过的茶叶舒展开来,很像是柳树的叶子,如果我能收集起来,粘贴在纸上,就能用来画绿树了。”引导幼儿结合扬州其他常见的风物展开废物利用:“大家在吃完双黄鸭蛋后,蛋壳能用来进行手工创作吗?”幼儿提出:“我觉得蛋壳的样子很像是一个人的头,可以用来做手工小人。”又如引导幼儿思考:“大家能不能找到废旧的麦秸、芦苇杆等物品呢?你觉得这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提出可以将它们站在“蛋壳小人”上,用来做头发。除了具有扬州特色的物品以外,还可以引导幼儿搜索矿泉水瓶、废旧报纸、废旧塑料袋等生活中更为寻常的物品,并思考要如何才能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这样的美术区角活动中,幼儿独具匠心地展开创作,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在参与美术区角活动的过程中,如幼儿能适当地运用自己从乡间田野收集到的废旧物品,则能让幼儿激发创作兴趣。同时这样的活动也能让幼儿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因此有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三、动手编织,培养审美情趣

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在乡土美术资源中,除了绘画以外,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编织艺术,如绒线编织、竹席编织等艺术形式,在教学中要适当给幼儿介绍这些具有民间特色的艺术品,并引导幼儿参与到手工编织活动中。此外还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而让幼儿提升审美情趣。

编绳利用彩带、彩绳等进行巧手编织,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在教学中首先给幼儿展示有“扬州第一串”美称的文玩编绳大师李成英的某些作品,引导幼儿观察绳结的编织方法,并思考如何绳结如何和香囊等配合在一起,展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此后则给幼儿分发一些绳带,引导幼儿展开自主编织的活动。给幼儿介绍一下简单的中国结的编法,让幼儿亲手练习十字结、纽扣结等中国结的编织方法。在幼儿掌握基本技能后,引导幼儿展开自主创作。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将各种绳结的编织方法融合在一起,甚至自主创作编织方法;能力弱的幼儿则练习学过的编织方法,并将小珠子、钥匙扣、小纽扣等穿在上面,制作出工艺品。在完成活动后引导幼儿展开自主表达的活动,说说自己的创作理念是什么,并评选一下,看看谁的作品最受欢迎。如有幼儿提出:“我用绳子将一颗大珠子和几颗小珠子穿在一起,这大珠子就代表太阳,这小珠子就代表其他的星星。所以整个一串就代表天上的星河。”幼儿表达了自己对美的思考和感受。

围绕手工编织工艺品展开赏析和自主创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在充分感受美的过程中萌发表现美的欲望。这样他们就能创作出更多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作品。

四、走进自然,放飞想象天性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引导幼儿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时,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点,并愿意和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美感体验。在教学中要引导幼儿走入大自然中,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触摸,充分解放幼儿的时间和空间,并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围绕自己的生活和观察到的自然风光展开创作,绘制出幻想和现实相结合的美术作品,让幼儿的创作思路更宽阔。

带领幼儿走入大自然中,感受扬州独有的风光,并引导幼儿展开观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引导幼儿观察芍药花时,先整体观察,看看花是什么颜色的,叶子又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再展开细部观察,看看芍药花的花瓣和其他的花草有什么不同之处,花盘是什么形状的,看看叶子的边缘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幼儿掌握观察方法后,再引导幼儿展开美术创作活动,将观察到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结合在一起。“大家看芍药花周围有好多蜜蜂和蝴蝶,大家想象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小故事呢?能否编一个小故事,并将故事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有能力的幼儿还可以将自己的想象世界编写成绘本故事,讲述给大家听。如有幼儿写的是小蜜蜂来到芍药花丛中采集花蜜,结果迷路了,深夜还没有回家,芍药花召唤来萤火虫,帮小蜜蜂打起灯笼,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鼓励幼儿围绕图画展开讲故事的活动,让幼儿的语言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

在走进大自然,挖掘乡土创作资源的过程中,幼儿能更好地捕捉身边美的事物,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幼儿调动各个感官系统,展开体验和思考,这样就能创作出更精彩的美术作品。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这些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资源让幼儿产生亲近感,进而拓展了他们的美术创作空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性。组织幼儿围绕乡土资源展开美术活动,能让幼儿增强对生活的认识,也能充分挖掘幼儿的美术潜能。

猜你喜欢

琼花编织乡土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体验编织的乐趣
一针一线编织爱
江澜新潮
窗外飞絮
宋代琼花的人文发现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扬州琼花涂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