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高速公路景观改造设计方法探究

2020-11-26杨中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服务区景观设计景观

杨中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一、探究缘由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据统计自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建成通车,到2019年我国高速公路达14.26 万公里,居世界第一。2004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实施“7918 网”建设,采用放射状与纵横贯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形成高速网格骨架,此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在全国各省全面铺开,进入迅猛发展时期。

(一)对景观设计的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

回顾30 多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历程,自2010年交通部《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发布,开始注重道路景观的建设,由于设计经验不足、建设工期局限、投资经费短缺和对景观设计的重视不足等因素,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作为一个新的设计领域,对其经验和规律的认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导致大多数高速公路存在景色单调、千路同景的现象。

(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2018年国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高速公路路网纵横于广袤大地,打造富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历史内涵和生态优美的高速景观廊道,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悦的追求

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两类基本生存需求后,会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物质条件逐渐丰富,对高速公路不仅要满足安全、迅速、经济、舒适要求,而且要求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四)国内成功案例的参考与借鉴

自2010年交通部《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发布,从此行业有了新的设计依据和规范;2011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一级学科艺术学,二级学科设计学,各高校培养了大量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建设了一批自然与人文融合具有代表性的高速公路景观,如被誉为广西最美的高速公路的“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在文化观景建设方面打造边关风情路,彰显壮乡精气神,依托当地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对沿线景观节点和景观长廊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组合形成高速公路文化形象宣传链条;又如承赤高速公路特色景观创意设计通过挖掘景观要素,依据不同景观区域的地理位置条件和文脉特点,将承赤高速公路特色景观定位为“皇苑胜景”、“生态之旅”、“画境天成”、“满蒙融情”四大主题文化景观区段,并重点进行隧道洞口、收费站及服务区的景观创意设计,完美地展现出满族文化的历史韵味,实现景观、旅游、生态三位一体的创新理念。此外还有湖北杭瑞高速、陕西小康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和示范作用。

二、学科理论支撑及国外经验借鉴

(一)学科理论支撑

景观设计有文、理、工学多学科学交叉融合的特征,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相关主要学科的有风景园林学、景观生态学和艺术设计学等,各学科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取长补短,殊途同归,共同解决环境、生态和美学问题。

风景园林学关注的目标是将人的活动,包括城市、建筑、水利和交通等人类工程与土地和谐相处,解决区域重大环境问题。

景观生态学继承了传统生态学的基本思想,与现代地理学信息手段相结合,在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城乡规划、生态管理等方面应用成果显著。

艺术设计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艺术设计思维、造型艺术基础及设计原理与表现,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资源创作出具有美学价值和视觉美感的设计作品。

(二)国外经验借鉴

德国、日本等国家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理论研究和建设成就处于世界前列,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公路景观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

公路景观设计起源于20 世纪30—40年代的德国,代表人物汉斯·洛伦茨(Hans Lorenz)及其著作《公路线形与环境设计》阐述了公路环境设计理论及实践。新的德国公路设计标准首先把交通安全放在第一位,二是重视环境问题,将道路与其周边环境进行生态意义上的合理融合理念;三是进一步研究驾驶人员的心理和生理特性,将人的因素与道路设计模型更系统地融合统一,道路设计在生态、安全、经济和社会影响方面能够达到完美的结合。

日本在1976年制订了《公路绿化技术基准》,重视高速公路环境设计,近年来利用岛国独特的海景、火山、温泉等景观资源,更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传统概念,意识超前充满想象力,将其分为主题风格型、休闲游乐型和风景依托型3 类,以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呈现出更深层次的进化。如排名靠前的东名高速富士川服务区,可观富士山、夜景;伊势湾海岸高速的刈谷服务区有60m 高摩天轮、天然温泉项目;北陆高速的徳光服务区与松任海滨公园连为一体,有海水浴、海边露营、野外烧烤、温泉、室内游泳池等项目,为旅客带来各种体验的微旅游目的地,也为我们打开新的视野和提供参考借鉴。

三、设计思路与方法

(一)设计思路

1、动态与静态

高速公路景观是建立在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的基础上,动态观赏是指在车辆沿高速公路行驶时驾乘人员对公路沿线景色的观赏;静态观赏有两个方面,一是驾乘人员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休息时对服务区建筑、雕塑、园林绿化等外环境景观的观赏;二是高速公路外对公路景观廊道的观赏,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重点与一般

高速公路少则数十公里,长达数千公里,景观尺度较大呈现线型廊道的特点,因此景观设计不能全线无差异地一致,应根据区域位置、自然资源和地域特色划分出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避免成本高、景观单调无节奏变化等问题。对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区域进行轻重分类排序,重点区域打造高速公路特色景观,一般区域以植物种植、生态补偿为主,以重点带动全线,用最较低的成本创造美丽高速公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资源与特色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形地貌复杂,南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高原气候带,气候差异大,因此各地自然景观资源丰富;56 个民族居住场所、饮食服饰和文化习俗等各具特色。设计中借景山水林园、戈壁沙漠景色,将高速公路线外优美的自然环境融入到公路沿线景观中,同时也要考虑对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入和推广。

(二)建立相关学科设计团队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文、理和工学科相互合作,中标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和勘探调研时,按专业分工成立景观设计小组或横向设计联合体,景观设计组应配置艺术设计、园林和生态设计等专业人员,全程参与设计过程,各专业相互配合沟通,提高设计质量,满足高速公路的安全性、高速性、通达性、封闭性和美观性等功能要求。

(三)设计方法与策略

1、中间隔离带区

中间隔离带是高速公路防撞栏内的带状绿化设计,采用带状灌木绿篱式绿化和点状灌木与草坪组合2 种方案。带状灌木绿篱式绿化考虑2 种或3 种颜色不同的树种分段种植,重复交替;点状灌木与草坪组合为两层绿化设计,地面种植免维护、生长能力较强的地被草种,灌木间距2-2.5m,高0.8-1m 单行点状种植,同样考虑2 种或3 种颜色不同的树种分段种植,重复交替。两种方案在保证满足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植物种植把握节奏与韵律变化,避免单调乏味,一眼望不到头的高速公路除了车还是车,有速度没有愉悦的问题。

2、路基两侧区

路基两侧景观设计为生态补偿、借景、屏蔽种植和护坡景观4 种模式。生态补偿是针对路基开挖回填,桥梁隧道的修建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进行的生态恢复补偿,用当地植物对边坡、开挖地带复植,对破坏的水塘、沼泽进行对等恢复,在野生动物迁徙路段设置下穿通道,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条件;借景是在公路沿线优美的景观资源路段采用草本、灌木等低矮的植物,使驾乘人员有良好的视线,欣赏沿线景观。屏蔽种植是公路通过村镇、居民区、废旧建筑或养殖场时,对车辆产生的尾气、噪声污染进行隔离而进行屏蔽植物种植,一般采用防护林方式沿公路带状种植,同时也阻隔了驾乘人员的视线,既满足了交通的安全需求,同时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护坡景观是利用山区、丘陵地带经过开挖山体后形成的尺度较大的山体立面,在靠近城市、服务区、高速互通区等重要地带设计有色植物镶嵌拼图式景观,或建设浮雕形式的文化景观。

3、互通式立交区

互通式立交区在高速公路连接城市、乡镇、国道的连接点,根据立交的区位位置相应分为重点和一般2 个层次。连接城市的互通式立交区为重点设计区域,按照城市景观的要求进行景观特色营造,分析观赏角度和景观视线焦点进行重点打造,种植开花、观叶、观果、观型植物造景,选择色彩树种组合搭配,设置雕塑;连接乡镇、国道的互通式立交区按一般设计,以生态补偿和修复为主,注重植物品种选择和色彩搭配效果。

4、服务区

服务区是驾乘人员停车、休息的静态区域,景观设计根据功能可分为景观展示区、停车区、种植区、出入口区等,重点对服务区建筑外观结合当地自然、文化进行主题性改造升级或重新设计,使之成为景观建筑,达到功能性、文化性和美观性相统一;在建筑周围的景观展示区重点布置雕塑、浮雕墙、宣传栏等景观小品,与当地特色产业和旅游相结合;划分特色餐饮、土特产品销售和文化宣传区域;其他区域的种植设计园林化,注重植物品种、树型和色彩搭配,衔接地带以生态恢复种植方式。

5、收费站及入口区

高速收费站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是一张展示当地特色的名片,特别是连接城市、风景旅游区的站棚,应重点进行景观化设计改造,对地域文化内容如建筑民居、民俗风情、非遗文化、历史文物、民间工艺、服装服饰、风景名胜和自然遗产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调研,提炼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设计元素,赋予其外观设计,使之产生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视觉差异,具有鲜明个性特色以及明显可识别性、符号性特征。

四、结语

以高速公路沿线自然与人文资源为设计导向,建立环境、设计和生态等多学科专业设计团队,对高速公路的景观改造升级,让单一交通功能的高速公路变为承载生态美学价值、传播地域文化和宣传特色产业的景观廊道,借鉴国内外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探索研究景观改造提升的思路和方法路径,从而提出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的改造升级模式。

猜你喜欢

服务区景观设计景观
基于AR技术的服务区可视化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河南省高速公路主题型服务区建设思路探索——以郑州西服务区为例
景观别墅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景观平面图》
加油站 直通车 服务区 督政台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