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懂弄通悟精髓 实干笃行蹚新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

2020-11-26薛荣

记者观察 2020年25期
关键词:山西总书记转型

文 薛荣

在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山西视察,在山西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三篇光辉文献”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认真领会、深学深悟,自觉加强理论武装,用好思想武器,自觉投身实践,全力推进转型。

01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局观,坚持谋整体与抓关键相统一,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

5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同搬迁户白高山一家人坐在炕沿上拉家常 (摄影 /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观大势、谋全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教导我们“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要求我们“增强世界眼光、历史眼光,提高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中蕴含着谋全面、谋长远、谋关键的丰富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山西是中部地区和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党中央赋予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率先 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来。这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时刻提醒我们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时刻激励我们提升观大势、谋大事的能力。

山西要在全国格局和长远发展中找准自身战略定位。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十五五”转型基本实现、“十六五”转型使命完成的战略谋划,明确提出八方面的战略定位。我们要加快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制造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特色优势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和功能食品生产基地,当好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和拱卫首都安全“护城河”,在中部崛起中体现山西担当,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作出山西贡献。

02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发展观,坚持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建功立业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系统药方,是发展理念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些重要论述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深刻反映,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行动指南。

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蕴含的发展观、发展理念。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指出,山西经济发展过多依赖煤炭产业、过多倚重煤炭价格,是不可持续的,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此次视察又明确要求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 蹚出一条新路来,并为山西转型开出了“六新”发展的良方,要求我们“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理论创新。

转型发展本质上就是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理念在山西的实践。山西要摆脱“两个过多依赖”、完成转型发展任务,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创新这个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聚焦“六新”率先突破,坚决打赢打好“六新”攻坚战、争夺战,奋力在新兴产业上占据主动,在未来产业上把握先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发展动力、重要法宝,“赶考”“补考”一起抓,推动基础性、牵引性、战略性重大改革取得突破。必须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转型发展是一条滚石上山、披荆斩棘、艰辛探索之路,必须坚持“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转型”,奋力在“率先”上抢先机、在“蹚出”上下苦功、在“新路”上勇探索。

03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观,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担当作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大创新,并逐步形成了系统的“人民主体观”“人民目标观”“人民导向观”“人民立场观”“人民利益观”“人民检验观”“人民监督观”。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山西视察,始终牵挂的是人民群众的民生保障,惦念的是百姓福祉安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对民生工作要“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饱满深厚的人民情怀。

山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还有不少短板弱项,特别是目前还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来的稳就业、保民生等一系列重大考验。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突出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要扎实做好稳就业、促增收工作,统筹抓好教育、社会保障、物价等民生工作。要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兜牢民生底线、保障基本民生。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主动深入基层,到一线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化解民忧,在服务民生中体现站位和担当。

5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了解示范区改革创新发展情况(摄影 /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5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摄影 /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04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文化观,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在推进文化强省战略中作出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处处体现着科学的历史观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他强调,“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他坚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数千年的中华文化沃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山西都特别强调了山西的历史和文化。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西地上文物总量全国第一,有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这次,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视察云冈石窟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重要论述和工作要求,为我们推进文化强省战略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也对我们坚持传承和创新山西的宝贵历史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山西要坚定实施好文化强省战略,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转型发展之路。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加强文物保护,特别要加大云冈石窟的保护力度,加强“云冈学”研究,推动“云冈学”逐步走向世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讲好山西故事。做优做强文旅及文化产业,精心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要强化历史思维锻炼,加强传统文化积淀,增强对山西文化、山西发展的自信,强化对历史经验的借鉴运用,在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坚定前进的政治方向和正确道路,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充分发挥历史对理论创新、对决策资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山西总书记转型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第十次春节前夕考察 习近平为何探访山西这两个村
重磅!证监会表态:支持房企转型!支持民营房企融资!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