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四个自信”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0-11-25江涛

科教导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江涛

摘 要 “四个自信”在工作方向、理论建构、制度保障、创新激发等方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通过夯实“四个自信”的理论基础,依托“金课”建设促进教学体系创新,推动党建资源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发展,立足公安用信仰铸造忠诚警魂,将“四个自信”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

关键词 “四个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公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08

Abstract The "four self-confidence"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aspects of work direction,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system guarantee and innovation stimulation. Through consolidat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four self-confidence", rely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ourse",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system,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resourc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based on public security, casting loyal police spirit with faith, organically integrating "four self-confidenc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trengthening ideal and belief.

Keywords "four self-confid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2020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致训词,并提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体工作要求。思政课是公安院校落实政治建警方针、培育合格公安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预备警官强化思想认识、践行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方针的必要方式。基于对党忠诚这一公安工作本质属性,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较人才培养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就要求公安院校要将对党忠诚作为公安人才培育的首要目标,通过思政课教学增强预备警官“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穿“四个自信”教育,培养忠诚、纯洁、可靠的公安人才队伍,是公安院校思政教育实践的重要议题。

1 夯实基础:加强“四个自信”的理论研究

思政课教师需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四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公安院校思政教学过程中贯穿“四个自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及实践意义。一段时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贴上政治宣讲课、政治说教课、意识形态灌输课的标签。因此衍生出课程“费时”、教师“费力”,学生感叹“无用”等怪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作为科学理论来看待,没有给予思政课足够的重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和我们部分思政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有一定关系。思政教师必须要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学深弄透,讲清楚理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哪里。让学生不仅懂得理论是什么,还能了解理论的文本来源与当代发展,从而走出马克思主义非理论化的思想误区,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现代性发展和现代性转化。

1.1 构建理论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四个自信”教育工作,单纯地探索方法与对策是不够的,还需花大力气为“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与核心要义提供符合大学生认知水平的学理性解释,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夯实“四个自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推进“四个自信”教育工作要坚持大历史观,需要我们有开阔的世界视野和宽广的历史视野,在贯通历史、当下与未来的长时段历史尺度上阐述“四个自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讲清楚“四个自信”本身的完整理论结构及内在逻辑,提高理论化水平。

1.2 直面挑战

在高校思政课与“四个自信”教育融合的具体路径方面,除了在深厚理论基础上的教学体系创新之外,还应该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直面当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的错误理论和思想。比如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增强学生批判意识、培养学生批判能力,自觉抵御“颜色革命”。高校思政工作者不仅自身必须谨防资产阶级自由化、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与入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头脑,自觉与这些错误思潮作斗争,深入剖析其原初语境,勇于亮剑发声,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非自恰性,帮助学生抵御历史虚無主义的入侵,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2 打造平台:依托“金课”促进教改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就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要求,这是公安院校建设思政课“金课”的努力方向。2018年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回归初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此后,教育部发文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打造思政教育“金课”成为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同时,“金课”的打造也为思政课与“四个自信”教育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1 抓好内容建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指明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前进方向,其核心要求是强调教学内容的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核心地位。无论课程怎么改,教学怎么变,思政课“金课”建设和增强“四个自信”教育必须以内容建设为核心,坚持教授理论知识、加强教学对现实生活的回应,切实关注学生思想现状。思政课各门课程应加强集体备课,实现教学内容的内在有机联系和逐步递进层次,总体呈现科学性、逻辑性、整体性特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

2.2 创新实践教学

思政课创新实践教学育人应明确以下重点:首先,社会调查应该主题明确,特色鲜明,有明确的价值引领作用。精心设计调研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际考察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伟大建设成果,引导学生以社会实践验证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大学生的各类实践活动不应该“放羊”,教师应该主动深度介入,确保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最后,要进一步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里,相较于课堂理论学习,大学生更容易被实习、见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染,因此实践教学中也要注重课程思政建设。

2.3 建设“课程思政”

推动“三全育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要建设课程思政。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往往各说各话,育人机制各行其道,融合发展的困局长期存在。如今,公安院校思政课课程建设方案历经多次改革创新,越发重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科的融合建设,课程思政更侧重隐性教育,从各专业、各课程发掘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引领。“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需要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管齐下”,在实践探索中持续把握二者关系,真正使二者同向同行。

3 党建引领:推动党建资源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发展

公安院校思政课的教学不仅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更应该花大力气探索如何在思政教学中借鉴党建经验,盘活党建资源。从教育功能来看,党建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自信教育引导作用,增强体验感,增加获得感,也有利于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示范作用等。2019年6月开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全国各行业、各领域展开。积累了大量的教育经验,形成了大量的党建资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教育将会常态化、制度化。

因此,各高校马院应充分利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制度建这一契机,积极开展集中备课,扎实推进课堂改革,利用好学校党建资源,形成相关专题或教学案例有机融入思政课堂;课堂之外,也要充分利用党建资源,对学生开展党性教育。

4 立足公安:用信仰铸造忠诚警魂

不同于普通高校,公安院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忠诚卫士的使命,公安院校思政教育是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学生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捍卫者和守护者,更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作用较一般高校更为突出、更加重要。公安院校必须以“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为遵循,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方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乃至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增强学生思想认同,提高政治定力,转化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行动自觉。

4.1 贯彻“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

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英模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涵盖了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指明了党在新形势下建警治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方向,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設的科学理论指南。公安院校培养人才,就要求师生从战略高度,科学全面把握其思想性、理论性、系统性和深邃性,要在新时代、新语境、新话语中去学习领会其关键词。

4.2 建设高素质公安院校教师队伍

公安院校地位特殊,大部分教师均具有“共产党员”“人民教师”“人民警察”三重身份,这就要求公安院校教师具有更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定力。广大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教育事业尤其是公安教育事业的意识形态属性;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提升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克服本领恐慌;要自觉投身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主动占领阵地,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力宣传者和坚定捍卫者。

4.3 用好新媒体新技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使得传统线下教学无法正常展开,新媒体新技术使得“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得以实现,这也倒逼广大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

不难想见,在未来,网络教学很可能不会单纯以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或工具形式出现,这要求广大公安院校教师必须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公安院校意识形态建设新的前沿阵地,公安院校必须站立在维护国家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新媒体内容建设,通过新媒体工具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掌握公安院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和话语权,培育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57-178.

[3]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4]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 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EB/OL].(2018-04-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6] 潘学良.关于“四个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

[7] 李云昭.对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公安院校“立德树人”中作用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9.3.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