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东青神调的搜集与整理

2020-11-25王洪锐

时代人物 2020年20期
关键词:曲谱崇尚满族

王洪锐

摘要:海东青,为满族最高图腾。学名矛隼,肃慎语(满语)“雄库鲁”,意为世界上飞得最高和最快的鸟,有“万鹰之神”的含义。传说中十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是中华肃慎(满族)族系的最高图腾。

关键词:海东青;搜集;整理

时间最早的一件,当属1972年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在密山市新开流遗址发现了一件骨雕鹰首的标本,现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这枚骨雕鹰首艺术品反应的就是6000年前满族人祖先肃慎人的图腾海东青。骨雕鹰首和其他的石制、骨制渔猎工具一起,向人们揭示和传递了那个洪荒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力水平、爱好追求、思想信仰,一个骨制鹰首雕刻也娓娓道出了人和鹰的关系、人对鹰的感情。鹰与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原始氏族的渔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明显地反映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骨雕鹰首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研究海东青,历朝历代大有人在。

写、画、唱、演形式多样,不胜枚举。而我市关注海东青文化,要把海东青民歌整理出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竟是最近几年的事。密山地域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涉及范围也十分广范。有关兴凯湖、蜂蜜山、完达山和穆棱河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在2010年已被黑龙江省列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二批保护名录。

海东青文化现象并不陌生!

关于崇尚海东青的文化,融入民间也由来已久。从新开流遗址出土的文物里就发现骨雕鹰头,沿湖生活的先民也有崇尚海东青的记载、传说。新石器后期到汉魏和辽、金、明、清时,密山已有大量肃慎先民在这里傍湖而居,依山而栖,靠河而牧。漫长的狩猎、牧耕、渔猎生活,海东青这种凶悍、彪勇的猛禽,渐渐成了他们心中的神,成了不可战胜、强大、力量的象征,而驯服、使用海东青也成了肃慎先民世代延续下来的习俗,直到现在,在密山、内蒙和吉林省的满族人中,仍然保留有驯鹰(海东青)的习俗,崇尚鹰的骁勇、彪悍、睿知,并当神一样来供奉。

历史上,诗人李白曾写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去描绘海东青。金代诗人则用“搏风王爪凌宵汉,瞥日风毛坠雪霜。”的诗句来赞美海东青抓捕天鹅的場景。到了明代,海东青仍旧在诗歌中频现,曾经写出名著《西游记》的吴承恩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成群引着犬,满膀架其鹰。荆筐抬火炮,带定海东青。辽、金、元、明清时,崇尚海东青达到了高峰,各代均设有类似鹰坊的机构,负责鹰的饲养和管理。崇尚海东青的习俗自然融入了各朝各代民间文化当中

在密山、宁安、吉林敦化一带流传的民间故事、歌谣里,就有关于《海东青大战天鹅》的传说。有歌谣写到:拉特哈,大老鹰,阿玛有只海东青。白翅膀,飞得快。红眼睛,看得清。兔子见了跑的快,天鹅见了就发懵。栓上绳子挂上铃,打打吹吹送进京。皇上赏个黄马褂,高高兴兴回老营。这些歌谣和传说,都是民间崇仰海东青文化的艺术体现。另外,渔民下湖捕鱼,猎人进山狩猎都要先举行仪式,祭拜海东青,以期得到神灵的护佑。有的家里还挂海东青的标本供奉。从汉魏伊始到辽、金再到建国初期,这种习俗极盛行,延续了两千多年,《辽史》和《金史》均有记载。建国后,这种崇尚海东青的文化范围有了发展、扩大,民间艺人把海东青剪成窗花(剪纸)贴在窗纸上、墙上、门上,还有艺人把海东青的神勇、彪悍写成唱词在民间演唱。我们国家 在现有的曲谱中,有“海东青拿天鹅”的琵琶曲。小孩子间还有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满族人的萨满教神调在密山流行后,形式渐趋演变,民间的喇叭匠班子,也开始在民间盛行,逢有丧事上都要吹打、表演一种神调,以示隆重,十里乡亲,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来凭吊,寄托哀思。赶山、下湖和祭奠山神仪式也都要吹打、表演神调。有艺人把萨满教神调中有关海东青唱词编成段子,用流行于民间的神调,二人转“十哭母重恩”的部分曲谱改写成独立的喇叭曲,在民间吹打表演,一代代逐渐流传下来,海东青神调就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盛行、传播,并日见完臻。

海东青神调融入民间文化盛行时间并不长,只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在密山能吹打、去表演海东青神调的喇叭匠班子有20多个,分布在密山全境,包括5个国营农场。密山文工团退休职工,老艺人王德贵,是海东青神调的主要传承人和曲调的整理人。2009年中央电视台4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组在密山拍摄兴凯湖风光片,王德贵曾和他的喇叭班子吹演了海东青神调,深情、浓厚、哀惋的地方曲调,感染了广大观众。

海东青神调是在密山地区广为流传的萨满教神调和二人转基础上演绎而成。该曲调凄怆、悲伤、哀惋,深蕴着生者对仙逝亡灵表达的一种宏愿、祈福,以期得到海东青神灵的呵护。

严格意义上讲,海东青神调作为吹打乐曲调去挖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有广范的传承空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在民间约定俗成,被广大民众接收、重视,正像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这些节日一样被民间接受、认可。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现象,意义也远远超出了海东青神调本身,且曲种繁杂,没有正规的对神调进行过整理。老艺人王德贵年事已高,后继乏人。对其挖掘、整理、传承,是繁荣地方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应该是越早做越好。

2011年5月,密山文市文物管理所与市文化馆对海东青神调流行区域进行田野调查,并走访主要传承人,先后到黑台、太平、密山镇、知一、富源5个乡(镇),组织喇叭匠班子吹打表演,听传承人讲述海东青神调的内容、形式,比对、记录、整理曲谱,还做了录音、录像,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海东青神调的挖掘、传承和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7年初,市文化館、文物管理所和宁安的谢景峰合作,约定在宁安、密山两地收集整理流行在民间的满族民歌《海东青》,前后近半年,走访满族老艺人,谢景峰最后整理出《海东青》曲谱,歌词这样记录着:“长白山顶上(嘿),脚踏洁白雪花,看到广阔天地之间有我飞翔的神鹰海东青,在森林中穿行。海东青飞翔(嘿)傲视洁白大地,搏击风浪骄傲无畏”在宁安、密山两地传唱。密山文化馆杰美艺术团编导吴杰又把这首民歌编成舞蹈立到舞台上,歌手唱,演员跳,穿上色彩亮丽的满族服装,海东青“搏风王爪凌宵汉,敝日风毛坠雪霜”的王者形象在民众中更加清晰、明了和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张景兰.海东青神调的传承及曲谱整理[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12):40.

猜你喜欢

曲谱崇尚满族
脚印和海浪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崇尚宪法 落实法治》教学设计
夏日之恋
淮北花鼓戏的曲谱传承与保护问题探析
名人家风
崇尚生活
《乌苏里船歌》赏析
晴雨表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