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控制措施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究

2020-11-25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22期
关键词:防治法生物防治害虫

彭 清

(江西洪洲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1 园林病虫害的基本概念

园林病虫害是指园林绿化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有害病菌和生物的侵犯。一旦出现病虫害问题,不仅会影响园林绿化植物的生长状态,还会制约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园林病虫害问题主要呈现出如下两大特点:其一,病虫害多样化与复杂化。园林绿化植物是多种多样的,而植物物种的丰富性也为病虫害的流传和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花卉树种越来越多,也加大了发生病虫害问题的隐患。其二,病虫害病情持续加重。园林多分布在城区的街道和公园等地方,这些地方土壤条件较差,空气污染较重,且地下水源匮乏,生长环境恶劣,降低了植物的病虫害防御能力。一旦某一棵植株出现病虫害,会快速交叉感染,殃及整体。

2 园林病虫害生态控制的基本原则

2.1 预防为主

相关部门需进一步明确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及天敌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然作用,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预防病虫害的蔓延和扩散。例如,在植物生长环境中投放害虫的天敌,减少害虫数量,遏制病虫害。当然,这种天敌的繁殖发育要对植物的正常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否则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总之,遵循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采用合理的生物防治法,可以将害虫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害虫泛滥成灾。

2.2 增强植物的病虫害抵抗能力

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植物品种。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要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如修建枝干、浇水施肥等,有效抵御病虫害问题。

2.3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园林生态系统极易因外界环境突变及人类活动干扰而变得脆弱,为爆发病虫害提供可乘之机。为进一步增强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加强栽培管理、保护天敌生存环境等措施,维系生态系统的平衡。

2.4 选择适宜的药物类型

从药物选择方面来说,应优选对园林生态系统影响程度低的药物,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药物投放工作。如果能够在害虫集中繁殖期或发育关键期进行药物的投放,必定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3 园林病虫害的生态控制措施

3.1 优选植物品种,优化植物配置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需全面且细致的研究设计图纸,进一步明确园林绿化景观的功能要求。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环境特征、土质环境特征和雨水环境特征等,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确保植物生长习性与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宜性。根据所选择事物的生长习性特点,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使植物处于最佳生长环境中。总而言之,只有让园林绿化植物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才能有效预防病虫害问题。

3.2 加大园林绿化植物养护力度

加大园林绿化植物养护力度,是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御能力的关键举措。若想达到这一目标,首要前提是营造适宜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环境。例如,部分植物喜光,对土壤盐碱度要求较高,如果将植物种植在阴暗潮湿且土壤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必定会降低植物的病虫害防御能力,增加发生病虫害问题的隐患。此外,结合病虫害的发展规律,对植物开展浇水、剪枝、施肥、除草等一系列工作,有效防控病虫害。且适时翻耕土壤,改善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3 采用生物防治法

在所有的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中,生物防治法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最轻。为此,合理应用生物防治法至关重要。在以往的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多以化学防治法为主。尽管化学防治法在治害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但是,能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而生物防治法则可以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上,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

所谓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害虫的天敌、微生物和无公害药物等自然因素,依托食物链的关系作用,将害虫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当植物遭受病虫害时,护林员要根据病虫害类型及繁殖发育特点,选择适宜的天敌,从源头扼制病虫害的蔓延和扩散,达到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

3.4 人工防治法与物理防治法相结合

目前,昆虫信息素和物理诱杀技术是应用较为普遍的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经过调查研究可知,每一种害虫都有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繁殖特点,以此为基准进行防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和光电等物理技术,也可以对病虫害加以防治。例如,采用专业捕杀工具的方式,可减少蜘蛛、网蝽、粉虱等害虫数量;设置黑光灯诱杀飞蛾、蝼蛄、金龟子等具有趋光性的害虫等。总而言之,采用人工法与物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遏制病虫害的泛滥。

3.5 选择合理的化学药剂,严控化学药剂使用量

采用生态控制法实行病虫害防治,并不代表完全排斥化学药物治疗。因为当园林绿化植物的病虫害数量达到一定标准时,单纯采用生态控制法根本无法起到良好效果,必须采用化学药剂在短时间内杀死大量害虫。需要格外强调的是,选择的化学药物不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严格控制化学药物的使用量,以免药物使用量过大造成二次污染。尽可能的少使用或不使用毒性大、残效期长的药物,此类药物不仅会制约园林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还会对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法和物理防治法,在遏制病虫害蔓延的基础上,减轻生态环境污染。若病虫害较为严重,尽可能的选择环境污染轻的化学药物,由此,维持园林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推动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同进步。

猜你喜欢

防治法生物防治害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9月1日起实行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关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议案
以法斗霾——聚焦自1月1日起实施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