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研究

2020-11-25车瑞琴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23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城市规划园林景观

车瑞琴

(吕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山西 吕梁 033100)

1 园林景观与城市规划的相关概述

1.1 园林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价值

园林景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起着重要的“点缀”作用,一方面通过绿色景观协调城市建设的整体布局,使其在空间格局上具有一定科学性和生态性,另一方面通过绿色景观的生态调节作用,使城市环境可以获得一定生态协调,减轻城市能源循环产生的污染,比如尾气污染。

1.2 园林景观应用原则

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因地制宜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创新原则以及文化传承原则。

1.3 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园林设计需要从人类的生活需求出发,在绿化项目的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在实施绿化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本着服务于市民、优化生活环境以及生态环保理念进行调研,确保相关项目的设计能够改善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环境。

1.4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要求园林设计需要从地方生态环境、城市环境以及气候环境等方面出发,实施绿化景观的合理设计与建设[1]。不同城市之间,其具有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地制宜进行绿化景观设计不仅是合理性的体现,也是重视地方环境特色的体现。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城市居民在观念以及生活模式上具有相应特色,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与规划上,需要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植物以及设计方案,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景观结构。

1.5 创新型原则

创新型原则要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审美观念演变以及生活需求变化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规划。在城市建设、新时代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园林景观需要在原有的规划基础上赋予时代性,使园林景观布局、设计样式等能够符合现代城市居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比如在园林景观中增设现代信息设备,在根据协调性设计的基础上,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从而在一定基础上对园林景观实施优化和创新。

1.6 文化传承原则

文化传承原则要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在空间布局、景物设置以及绿化植物的选择上,根据城市的发展背景、历史文化以及民族风俗等进行合理化建设[2]。每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历史发展因素和地方人文等具有较为显著的特色,园林景观在实施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文化背景和地方风俗等方面,使园林景观在环境布局、园艺艺术等方面体现城市的文化特点,由此确保园景观贴近居民生活、符合居民的文化观念。

1.7 景观个性化原则

地域差异的客观规律会给景观的结构及功能带来不同的影响,同时各景观都需要有和其它景观不同的特性差异,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地域环境的差异性,展现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2 相关优化思路与实施方案

在现代城市规划与社会生活的发展背景下,园林规划与设计需要重视景观之间的协调作用,避免院内景观在空间转换上过于突兀而破坏整体美感。同时,在点、线、面的设计中,需要从现代审美观念出发,使院内绿化景观、建筑景观等能够具有空间上的协调性。相关规划方案和优化思路有以下一个方面,即:

2.1 结合时代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社会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其不仅是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具体要求,也是城市规划方面的重要发展理念[3]。园林景观建设作为生态性的项目规划,在设计理念上应结合时代发展观念,使其能够符合现代主流的文化观念与思想观念。在绿色植物的选择上,应遵守因地制宜原则,通过本地的绿色植物种植,最大程度减少景观植物生长不适应等情况,同时还能改善当地绿色植物的种植规模,一方面使其园林规划项目能够节约一定经济成本,另一方面确保城市的绿色生态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2.2 加强创新技术的应用

在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以及互联网思维形成的背景下,现代园林景观需要在基础的景观设计方案中,引入创新技术,由此满足现代居民的生活需求,以及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4]。比如在绿化景观中增设现代显示设备,通过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使城市居民能够在享受绿化景观的基础上,满足现代生活的基本需求,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3 优化建筑景观布局与设计

建筑景观作为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其不仅起到重要的点缀作用,还能起到协调景观格局的作用。建筑景观一方面能够丰富园林绿化景观,另一方面还兼具使用价值,以凉亭为例,该建筑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中,属于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凉亭在夏日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纳凉场所,同时通过古典的外形设计,使其在园林景观中渲染出一定文化氛围。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上看,园林规划在凉亭的设计与应用中,需要重视外形的选择以及建设方位的选择。此外,廊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廊的园林规划与设计中,需要重视院内建筑之间的联通设计,一方面需要具有实用性,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廊的空间分割作用,使园内空间和景观得到合理分割,避免出现景观不协调等情况。

2.4 和经济建设实现有机结合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在保证城市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同时还要便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生产。城市规划过程中也要将园林景观设计放在首位,争取更多社会资金支持以及政府财政支持,聘请更高水平的设计者对城市规划之中的园林景观实施合理设计,实现现代城市发展和园林建设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提升现代城市生态建设水平。比如在大型桥梁公路附近可以适当增加园林景观,以保证公路周围空气的净化效率;在污染较大的工厂附近可以加大园林景观建设比重,保证地区生态的稳定性;在高密度的居民区可以建设园林景观,确保人们都有机会充分接触和感悟自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该将城市规划大局考虑进去,在河湖较为密集的地方充分调查和研究湿地资源,从而有计划地做好开发和建设工作,形成园林、城市、经济三方面相互促进、彼此依存的局面。

2.5 融入人文主义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让大众从心理、生理等方面体会到规划者对观赏者的重视,融入人文主义。第一,充分考虑受众需求。其中不但包含基本的生理需求,还要有精神需求。第二,要能够有效引导群众参与。设计者对于群众需求的了解是具有一定限制的,但为了满足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年龄的群众需求,在设计规划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其参与进来。比如在设计中邀请大众参与设计;或者设计完成后邀请大众发表意见,以此充分尊重群众在城市中的主人公地位。第三,要保证园林景观的防灾性。在当前城市迅速发展过程中,建筑数量增多,灾害防御力逐渐下降。所以这就应该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注重基本的防灾性,比如使其道路、广场等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出疏散、救援、隔离和避乱等作用,以此强化园林景观的价值。

2.6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汽车尾气、空调暖气以及工程建设等造成的空气污染必须得到有效遏制,而园林景观的建设则能够达到这一目的。这是因为园林景观本身会栽种大量绿色植被,以此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大量植被覆盖还可以涵养水源,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良好发展。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必须要重视起园林景观本身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作用,并在长期坚持下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应该根据城市用地性质,适当增加绿地面积。另一方面,要有效保护原有植被以及基本的自然地貌。

3 结语

本文根据园林景观的规划原则、设计方案以及空间结构特点等,分别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实践分析,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改善园林景观设计质量。作为城市发展与生活中重要的规划项目之一,园林景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景观研究,使其在具有协调性的同时,能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对此,在现阶段的园林规划与建设中,需要加强绿色景观设计和建筑景观的设计,使其通过局部优化而提升整体园林景观质量。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城市规划园林景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北京城市居民的娱乐生活(1949—1966)
关于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议案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