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0-11-25刘山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体育教师高中生

刘山

(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安徽阜阳236400)

高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和最后阶段,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大学准备、职业准备和社会生活准备。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高中教育中的普及推广,越来越多的高中教育者认识到,高中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具备一些核心素养。对学生而言,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类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资源,以满足自身复杂需要的能力。

1 培养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新力度不够,作为体育教育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的体育教师未能围绕“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中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是持续推进民族振兴与国家繁荣的希望。对高中生而言,无论他们今后是进入大学学习,还是直接就业或开展社会生活,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结合本文研究内容,高中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

长久以来,体育教育虽然一直都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内容,但受高考压力影响,我国很多高中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为了升学率,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偏向于文化课,压缩体育课时。与文化课教育相比,体育课在高中体育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差距显著,无法真正体现其育人价值。另外,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尽管国内众多学者都通过研究验证了体育教育对高中生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体育教育依然存在“重技能提升,轻素质培养”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与创

2 体育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2.1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以教师与教材为主体,体育知识传输过程主要在课堂上完成,且知识传输方式主要为体育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而课后是学生复习、练习的过程。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体育教学的“教”与“学”进行了翻转:体育知识传输从课堂上迁移到课外,即学生通过学信息化、个性化的自学(如利用体育教师录制的微课、体育教学智能平台、纸质体育教学资源等)来实现;体育知识的内化则从课后迁移到课堂,即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练习巩固、自主纠错、合作探究和反思总结等方式来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肯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教学观的生动诠释。这种教学模式能显著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翻转课堂教学,要求体育教师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即从“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转变为“知识的设计者和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互联网应用能力;要善于通过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等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期间,体育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为目标,不断巩固学生已掌握知识、不断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体育教师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支撑,引导体育课堂教学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2 以兴趣为导向,构建俱乐部教学模式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屡见不鲜,但在高中体育教育中还比较少见。高中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在简单地上完规定的体育课程后几乎不进行任何体育锻炼。另外,传统“灌输式”教学也让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然而,体育教育能给学生带来健康的体魄、强大的心理素质与良好的品德,倘若学生否定或放弃体育学习,势必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俱乐部教学模式集体育课堂教学、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于一体。与以往的体育课学习不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体育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则按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基础将其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教学。例如,体育教师将学生划分为零基础的初级会员、掌握一定技巧的中级会员和高级会员3个层次。对初级会员,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兴趣式”“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扎实掌握基本技术;对中高级会员,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菜单式”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如此,体育教学就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俱乐部制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应当将教学、训练、比赛和辅导的时间与地点合理安排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体育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师开展俱乐部制教学应当淡化对学生运动水平与竞技水平的评判,而是强调学生学习态度、进步幅度、教学参与度、锻炼习惯、体育品德等发展情况。

2.3 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质量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然而很多高中生在课余时间没不重视体育锻炼。造成这个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其中“家长不重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体育核心素养,很多学生家长是不熟悉的,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家长无法与学校体育教师形成合力,不能显著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从理想角度来看,学校体育教师希望与学生家长的良好合作以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质量,而学生家长也渴望与学校体育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确保家校合作的良性发展。本文认为,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有以下几种途径:其一,学校定期向学生家长发放关于有体育核心素养内容的校报、校刊;其二,向学生家长定期展示学生体育学习卡,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内的体育学习情况,如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成绩以及运动中的表现等;其三,定期通过家访,电话、微信在线交流等向学生家长介绍学生的体育学习进步情况和优成绩,同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或班级即将举办的一些体育活动;其四,组建家长体育委员会,让学生家长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到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活动中来;其五,定期举办体育核心素养主题家长会,与学生家长针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问题进行积极交流,搜集学生家长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2.4 把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学生的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个人对自己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高中生毕业后,无论是进入大学继续学习,还是直接参与社会生活,都应当进行有效的生涯规划。当代高中生应有具备较强的生涯规划意识,这样能让自己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高中阶段就开始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那么,体育教师如何把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学生的生涯规划呢?首先,通过各种体质测试、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等,让学生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能力、价值观。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问学生:“你喜欢什么运动?”“你在比赛中适合哪个位置?”“你如何与队友进行完美的配合?”等。体育教师让学生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探索自己的想要什么、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其次,让学生尤其是体育运动兴趣浓厚、运动能力突出的学生通过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了解职业体育相关知识,包括职业体育运动员成长与比赛经历、体育竞赛规则、重大体育赛事、国家体育政策、国内外体育发展现状等。再次,通过课堂提问、问卷调查、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如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或当一名职业体育教练。最后,了解学生的职业方向后,体育教师告诉学生:“若想实现自的己职业目标,必须要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上做好准备。”自此,学生的体育学习更有针对性,更加注重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2.5 注重“以赛促学”,落实体育素质素养培养工作

为了促进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去全面、规范而优质地开展,学校应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将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应在每学年不同时段举办体育竞赛,鼓励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举办体育竞赛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作为体育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比赛观念,不仅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举办的体育竞赛。比赛前、比赛中和比赛后,体育教师都要对参赛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体育竞赛情景中的问题。

3 结语

高中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他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加强家校合作,把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学生的生涯规划,同时注重“以赛促学”,落实体育素质素养培养工作。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体育教师高中生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北京市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