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2020-11-25王龙龙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理念

王龙龙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晋中030600)

教师可充分利用适应性策略,关注学生的心理所需及认知标准,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学习的探讨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同时创新教学理念,将创新思维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此外,该教学理论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学习,这是教师的基本美德。切忌不可对学生实施体罚等暴力手段,要通过春风化雨的教学方式,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备课,优化练习,突出课堂教学重点。

1 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

创新教育理念是指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把学生的个体性地位作为创新要点,使学生原来的被动地位转变主动地位,同时将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作为创新教育的目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创新观、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学生创新艺术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制定最新教育创新理念的基本目的,可使学生在任何阶段都能主动学习,消除以往教师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可得到更多的创新教学理念,学生也借助此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形成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平等交互、紧密交流。学生的认知标准及身心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学习内容。

如今,体育教学身处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的设计环节,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功能及乐趣,使学生的探知欲望得以激发,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如今,多数教师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及教学课堂设计,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2 创新教育理念的意义

创新教育理念优于传统的教育,前者十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后者是唯成绩论,成绩好证明教育是有效的,反之说明教育不够成功。创新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主,使其能够具有一定的素养,应对社会发展变化,满足市场所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尤其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我国的人才培养尚处于匮乏的窘境,这是长期深受传统式教育模式影响的结果,而学生也成了传统教育的商品,如同工厂中流水线产品,处处标准化,但却缺乏个性,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个性被抹杀。

尽管我们培养了许多社会精英,但在高精尖技术的拓展和研究方面却非常欠缺。这就需要更多的创新性人才来推动未来国家的各方发展。因此,提出创新教育理念,使我国科学技术向更高的领域发展,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我国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

虽然国家近几年在教育改革中特别强调了体育课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但从实际来看,许多学校对体育课程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大部分还是以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根本立足点,仅仅把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衡量优秀学校的标准。教师内心也偏重于文化课,体育教师自动把课程让给了文化课教师,导致学校课程设计不能保证体育课的上课时间,有的甚至直接取消了体育课。在体育课的认知上,学生及学生家长没能认识到体育课除了锻炼身体外还能带来其他方面的好处:好的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好的身体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地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开阔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力。在体育课教学上,许多学校还是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除了跑步、跳远、打篮球等,没有创新的项目。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导致学生丧失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实施教学改革,就要在体育课的课程设计上不断创新形式,以引起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重视,提升学习效果。

4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4.1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体育教学与其他文化课教学一样,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开展体育课程时,应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身体状态、运动爱好,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室外资源,灵活形式,提升课程效果。对创新体育课程,应具有创新的教学理念,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目标,融入新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身心健康等内容,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优势。另外,可从学校实际出发,场地采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如体育馆、自然湖、山丘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魅力,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带来许多益处,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挖教学资源、形式,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育课程体验,同时教学相长、互相促进,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调整教学策略,户内和户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步提升。

4.2 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4.2.1 整合教学器材,重新配置资源 体育课与文化课教学地点有着很大不同。体育课的教学一般在操场,对运动器械和场地有要求。优美的校园如果配有高质量的橡胶跑道、精致丰富的体育器材,将大大提升学生们的运动热情和课堂积极性。随着国家对教育领域投入的增加,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尤其体现在操场设置、器材引入方面,许多学校都增设了许多多功能体育设施。自此,体育课程设计更加丰富,由原来的乒乓球、跳绳等基本器材,增加到轮滑、飞盘等。新的体育项目填补了训练的空白,室内体育场和操场的建设也给学生提供了温馨、高档的运动场地,可以锻炼软式排球等室内竞技技能。有的学校附近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坡、湖泊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登山、划船等训练。这些灵活多样的体育课形式能够让学生尽情享受课程带来的乐趣,营造轻松的学校氛围,提高学习效能。课外场所还有许多,如公园、体育馆等,充分利用这些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

4.2.2 对单一教学模式要不断改进 在体育课程教育过程中,学习形式上可采用集体式和小组形式的教学方法。运动场地主要以田径场为主,比较开阔,但容易受到干扰,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课程,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集体教学方法是采用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条件,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身体机能特点和每个人所学的课程进度安排教学的一种方式,因此要求教师在课程上要把大多数学生的思路纳入进去,需要考虑将小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大到全体学生的教学环境中。

4.3 教师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与学生开展学习互动,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正确示范动作,帮助学生在更好的学习气氛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减少学生的恐惧心态和心理负担。教师需要保护学生,避免发生安全隐患。学生还处在青春期,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兴趣是人类学习的动力,教师应重视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学生如果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并积极参加与兴趣事物相联系的活动。体育教学的重点是对课程进行反复学习,因此在传统模式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地引导和培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积极互动,这可以让体育课程有效地开展。

在体育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可机械性教学,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也不应过于死板,要发挥课堂的活跃性,与学生一起活跃课堂气氛,这可能有悖于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体育课程也没有失去原有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主动积极,将学生与课程内容更好地结合到一起,督促学生不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自控力,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意识。

5结语

在创新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人物,应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体育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去教授知识,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如体能、政治思想和心理素质等。要及时帮助学生走出传统体育课教学的误区,以新的课程设计、新的教学形式、新的教学内容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体育教学学科发展。用创新教学的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从而真正发挥体育课程的积极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所需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体育课上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