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高中篮球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

2020-11-25谷伟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2期
关键词:腕关节踝关节篮球运动

谷伟

(合肥市第一中学,安徽合肥230601)

1 高中篮球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

1.1 外界因素

1.1.1 课前热身运动准备不到位高中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神经都已经相对成熟,能够较好地控制身体运动和协调。但是在进行篮球教学与训练前,热身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目的在于激活人体的神经兴奋性,调动全身肌肉进入一种活跃的状态,从而不容易在突然的活动刺激下产生不适感。但是为了节约教学与训练时间,多数教师在热身环节都表现出明显的缺失和忽视,只是进行象征性的简单活动,高中生因学业压力本就长期伏案,身体处于静止状态,突然的剧烈运动极易导致受伤。

1.1.2 教学与训练方法和内容过于单一

许多高中的教学重点在文化课能力的培养上,对篮球运动的态度是不支持、不反对,投入的教学与训练资源和教育关注都较少,从而就逐渐形成了敷衍、单一的教学与训练风格。在篮球教学与训练课上教师也只是引领学生开展重复性和机械性的教学与训练活动,如反复运球练习、循环投篮练习等,对高中生的体力是个极大考验,并且缺乏灵活性运动也让高中生的膝关节等部位负荷超载,产生磨损性的伤害。一些身体较弱的学生,更是无法坚持,出现中暑、短暂性昏厥等症状。

1.1.3 缺少篮球运动安全意识的培养 篮球在高中生中属于一项比较受欢迎、接受度较广的运动,许多学生都愿意参与到篮球的学习和训练中,但是由于高中生人数过多,为教师的教学与训练带来巨大的压力,从而在教学与训练中就忽略了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高中生不懂得如何有效保护自己,教师也没有准确地划定安全活动范围,整体教学与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碰撞误伤等事件,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1.1.4 教学与训练技术要领不规范 作为一项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结合紧密的体育运动项目,篮球运动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多变的步伐和炫丽的技巧,通过身体多处关节和肢体的配合与变化,就能够灵巧地躲避对手的防守。但是要想掌握这些技巧和要领就必须经过教师的指点与引导,否则很容易因为发力点错误产生相反的作用。由于高中体育教师日常教学与训练要负责多个项目和班级,所以本身在篮球上就不够专业,拥有的技能也仅仅是基础,那么在教学与训练时就很有可能产生疏漏,如学生可能会因为技术发挥不规范导致身体损伤等。

1.1.5 教学与训练设备场地不完善 篮球运动必须要有专门的篮筐和活动场地来支持,但是学校为了节约用地,篮球场的设置过少,篮球课上教师进行教学与训练时,众多学生共同拥挤在一个篮球架下,人员密度过大,很容易在运动中产生误伤。甚至有一些年久失修的篮球架经受不住篮球的击打,出现挡板破裂或倒塌的严重事故,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1.2 内在生理性因素

1.2.1 踝关节的内部组织结构踝关节是位于人体下肢的一个重要关节部位,主要是由胫骨、距骨等多种骨头和踝关节相互交叉,窝状包裹嵌套形成的具有旋转、扭转和润滑都等作用的结构。在高中生进行篮球运动和学习时,必须要进行走位,这时就需要应用到踝关节的具体结构特征来实现动作的连贯。在踝关节外围包裹一层软骨,前面宽后面窄,当脚向前弯曲时,后窄的部分就会进入到关节的凹陷里,一旦填补错位或者填补不充分,这个连接包裹的联动结构就会极易失去平衡性,出现左右的歪斜,带动踝关节向内翻,导致踝关节的受损。除此之外,踝关节在内翻时,内侧的肌肉承载的拉伸力过大,进一步会出现韧带拉伤的情况。

1.2.2 膝关节的内部组织结构膝关节是负责人体下半身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协调者。在篮球运动中,高中生需要进行奔跑、弹跳、下蹲等多种腿部动作,都需要膝关节的参与,但是膝关节内部的半月板和韧带却都比较脆弱,在强力的拉扯和突然的震动下,就会导致韧带撕裂或者半月板裂痕。例如,在投篮时,高中生如果不注意落地的力度与动作,在高速下直接落地,就很有可能会把脚底受到地面的重支持力传递到膝关节,同时身体向下的惯性又会导致膝关节承载巨大的向下冲力,两边力量对抗,半月板容易受损破裂。

1.2.3 腕关节的内部组织结构腕关节负责帮助完成运球、传球、投篮等手部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通过手腕的上下左右摆动来联动手掌的活动和发力。整体的腕关节是通过关节窝、三角骨等多个结构组合形成的,其形状呈现为椭圆形。关节囊的弹性比较大,致使腕关节能够进行幅度较大的活动和变化,但也正是这个特点就导致腕关节更容易受伤。在运球和接球时,篮球自身就带有速度,当球速过快时,高中生手掌触碰到球的一瞬间,巨大的动能就传递到了手掌,为保持平衡阻止,人体此时一般都会弯曲手腕与球运动方向垂直,冲量直接对腕关节的韧带产生巨大的冲击,致使韧带受损。

2 高中篮球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损伤预防策略

2.1 程式化课前热身准备运动

如果按照篮球课教学与训练的步骤,第一步就应该要加强运动前的热身和准备。教师要从篮球运动的特点和对身体的调动主要部分入手,选择适合于篮球的热身运动。要尽量多活动各个关节部位,但是同时也应注意形式上的创新和新颖,以防学生产生厌烦。例如,传统的手腕脚腕活动动作,学生只是站在原地进行手腕脚腕的扭转,很容易产生偷懒从而活动不到位。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转换的技巧,或者配上背景音乐,让热身活动也变得有趣和丰富。

2.2 多元化课堂教学与训练手段

过于机械和单一的教学与训练方法也是导致高中生学习篮球时受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高中生的体能和协调性都不如成人,强度过大或者专业性过强的训练很容易出现身体损伤。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调整教学与训练计划,并且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来进行讲解。例如,在进行基本理论知识讲解时,由于内容比较枯燥,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变成可视化强的多媒体材料,或者将一些关键性的内容改编成流行歌曲,迎合高中生的兴趣和口味,这样既能丰富教学与训练又能增强了教学与训练效果。

2.3 规范化篮球技术练习纠正

教师必须对高中生的篮球教学与训练负责,这就体现在自主训练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纠正上。错误的动作很容易导致肌肉和关节受损,为学生带来伤害。教师在学生自主练习时,要养成随时监督的习惯,可以挑选班级内篮球技术比较好的学生成立助教小组,以防学生人数过多,单靠教师存在疏漏。然后对学生分组,按照以优带差的原则保证每组内都有能力较好的学生。这样一来,既让学生在一种相对安全和正确的氛围中练习,又培养了高中生相互帮助的体育运动精神。

2.4 健全化训练场地设备建设

学校要加大对篮球运动场地的建设投资,努力扩充和开发新空间打造足够的篮球场,并且要实现塑胶化地面的铺设,减少和缓冲学生倒地时的冲力与摩擦,减少皮肤的擦伤及各个关节的磨损和破裂。同时,也应严格篮球器材管理,防止出现丢失的情况。

2.5 普及化篮球运动安全意识

体育安全教育是高中篮球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篮球运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学校应参与到高中生篮球损伤预防的工作中,要定期组织体育安全教育讲座,邀请篮球行业内的专家和运动员,与高中生分享经历和体验,指出篮球运动的安全隐患所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高中生很容易对教师的教导产生忽视,却更容易记住名家的言论。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具备忧患意识,健全和完善损伤急救应急系统,一旦发生意外,能够第一时间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3 结语

当前多数高中篮球教学与训练中损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依旧很高,其原因不仅包括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人体自身结构的影响。要想减少高中篮球教学与训练中的损伤,首先应从客观因素做起,将一些安全隐患进行防范和排除,然后再通过不断改进及调整教学与训练模式,形成一套能适应人体规律的高中篮球教学与训练方式,以预防损伤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腕关节踝关节篮球运动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崴脚可不是小事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