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2020-11-25吴小明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2期
关键词:荣誉感意志品质体育运动

吴小明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北京100043)

1 小学体育教育的实施价值

1.1 增强小学生体质,培养小学生意志力

小学体育教育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还能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适当的放松。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生长发育比较关键的阶段,所以小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定量的体育运动,以此来促进骨骼的生长及身体的发育。定期参加体育运动能够让小学生舒展自己的身体,让小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形态。此外,也有很多体育运动能够让小学生学会拼搏和坚持,如深蹲或长跑等,通过这些运动来培养小学生坚定的意志力。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让小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益处。

1.2 提高小学生健康,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

小学阶段的健康与智力培养关系到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教育部门应对小学生进行相对高效率的教学,以让小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学习,进一步推动小学生的健康与智力发展,提升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高效率教学并不代表小学生要在学校不间断地学习知识,而是要搭配好学习和放松的时间,长时间的室内学习会让小学生的健康与记忆力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按时的放松能够转变小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得一些记忆细胞重新活跃起来,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定期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还能让小学生的思考过程得到转变,也能让小学生学会以参加体育运动的形式得到适当的放松,小学生的记忆细胞能够始终保持活跃,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健康与智力及学习能力等。

1.3 提高小学生德行修养,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品质

德育教育也是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过程,小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定期调整自己对体育学习的态度,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体育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规则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让小学生明白规则是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小学生也能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体会到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的学习中自觉地去遵守学校的制度,提高自己的德行修养。此外,一些团体性的体育运动能够让小学生明白队友之间配合协作的重要性,小学生也能够在生活中学会帮助他人,而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去主动寻求班级同学和教师的帮助,这些良好的品质形成,都是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去培养与塑造的。

2 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2.1 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在教学改革实施以前,大部分小学对体育教学都不够重视,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都不具备相对比较专业的教学素养,导致小学体育课堂效率低下,小学生很难对这种形式的体育课堂产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小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教师大多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很多教师都认为体育课就是带领小学生玩耍,给他们足够的自由时间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而自己只需要作为一名监督者,保证小学生在课堂的安全。教师不会设置太多的课堂教学内容,整个课堂的教学流程也相对固定,小学生也只是把体育课堂成自由活动的课程,教学时间的利用也并不充分,小学生也很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阻碍了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

2.2 体育课时安排不够合理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时为每周2节,小学生在1周内只有2节课的时间参与体育知识和体育项目的学习,这样的课时安排完全达不到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要求,教师也很难在2节课内讲述自己想要传授给小学生的知识点,这样的体育课程安排是不够合理的。此外,很多小学还存在着体育课课时被其他科目教师占有的情况,一些主科教师没有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占用体育教师的教学课时进行知识的讲授,缩短了原本就不充足的体育课堂时间。在仅有的2节课时间里,教师很难讲清楚知识重点,对小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不利的,小学生也很容易忽略掉体育课程对自己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2.3 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善

现阶段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推进,教育部门针对一些小学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资金支持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要想提供给小学生一个更好的教学环境,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很多学校对改革资金的安排不够合理,将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课桌椅的更换和教材的改革上,而忽略了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场地改善,部分小学还没有专门的操场供小学生运动,体育教师也缺乏相对专业的授课场地。此外,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会引入一些不同形式的运动项目,很多项目都需要比较专业的场地,大部分学校都不具备相对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导致体育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2.4 师资队伍水平不高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小学生今后的运动习惯,所以教育部门更应该对小学体育教学提高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不同形式的运动技能,还应该对运动后的康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小学生出现运动过度造成肌肉拉伤的情况。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师教学方式都比较固定,而且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教学风格得不到改善,也很少有学校会定期引进刚刚大学毕业的体育教师。师资队伍不高会导致教学方式得不到改革与创新,最终导致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

3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策略

3.1 不断渗透国家荣誉感教育

我国正处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阶段,很多运动项目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水平,运动健儿们在各种大型比赛上为国家争得了不少荣誉,运动员们取得的成绩与体育运动也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利用运动员们的优秀事迹来感染小学生,让小学生知道体育能力突出能够为国家带来一定的荣誉,进而小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运动感受到国家荣誉感,这也是小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向小学生讲述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历程以及他们为国争光过程中所取得的荣誉,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国家荣誉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运动员的拼搏过程,让小学生明白要想为国争光,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才能实现,并引导小学生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3.2 定期开展集体荣誉感教育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很多问题都是需要小学生之间的配合才能解决的,所以小学生之间必须要学会相互配合,依靠小学生之间的紧密协作解决问题。有很多体育运动都是团体性的,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向小学生介绍这些项目的要点,并组织小学生进行团体运动的练习,小学生在参加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明白与队友之间配合的重要性。此外,有一些运动是小学生不敢去尝试的,如跳高、跳远等,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以团体竞赛的形式进行相关运动的开展,之前不敢尝试这些运动的小学生会受到同伴的鼓励,从而产生尝试这些运动的胆量,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3 让小学生明确体育学习动机

小学生很容易将学习重点放在主要课程上,很多科目教师也一直向小学生渗透体育只是一门专科,不需要小学生投入太多的精力,小学生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数学、语文等科目的学习上。体育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善,一是要端正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小学生明白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在学期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二是为了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体育科目的学习也一样重要,教师应让小学生了解到体育学习的真正意义,让小学生切实体会到体育运动为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带来的变化,让小学生将体育科目的学习与一些重要科目的学习保持同样的重视程度,这样小学生才能够养成主动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在正确的学习动机指引下进行体育学习。

3.4 让小学生学会自我意志培养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让小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了解更多的运动项目规则,进而找到适合自己运动能力的项目,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小学生还应从优秀运动员身上学习相关的意志品质,完成素质教育的过程。当然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意志品质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的努力,小学生也要主动去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只有小学生与教师之间达到紧密配合,才能够提升意志品质培养阶段的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暗示,让小学生明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小学生也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进行自我意志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应对小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课后作业的设置过程中体现意志品质培养教学,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相关品质的锻炼和培养。通过一些必要的自我暗示过程,小学生也能够认识到意志品质的重要性。

4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很多小学的体育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也相对枯燥,不利于小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让小学生养成较强的国家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通过体育教育进行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猜你喜欢

荣誉感意志品质体育运动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运动
这是我们要的集体荣誉感吗
Heart to Heart with the CPC与党同心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高职大学生磨砺优良意志品质之我见
浅谈班级集体建设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铸就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呆呆和朵朵(13)
浅谈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