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农村土地研究

2020-11-25李玉娟李晓慧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9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用地分类

李玉娟 李晓慧

(1.新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河南 新乡 453000;2.河南北辰勘测有限公司, 河南 新乡 453600)

近两年,我国开展了第三次土地调查,这次调查以过去展开的两次经验和材料为基础。借鉴于前期工作经验,本次调查在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密切的联系,进行细化的分类,以便于下一步工作更为方便的进展。下文将更为细致的分析第三次土地调查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1 三调采用不同的方案来调查城乡土地利用情况

这一方案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土地的分类、土地分类的含义、土地调查具体的工作内容、统计学等方面:

1.1 土地定义及分类方面的变化

1) 含义变化,第三次土地调查,扩大了城市、建制镇、村庄的定义。它将这一适用范围的各类土地都加入这一定义中,即将非建设用地加入到这一范围中。第二次土地调查和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区别不止体现在定义范围的扩大,同时也体现在类别内部的调整:如三调将盐田在采矿用地中去除,同时在特殊用地中,加入了很多其他的新类别如旅行地区等。

2) 土地分类变化,第三次土地调研,在城市、建制镇、村庄用地中加入了更多了的小分类,从而将各类更加的细分,同时划分出城市、建制镇、村庄独立工业仓储用地。这些分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二级分类上,例如:第三次土地调查对商业和服务业用地、特殊用地如旅行用地仅进行到一个类别中,以及上文提到的将盐田在采矿用地中去除。

1.2 第三次土地调研工作内容的变化

1) 二调城镇村庄用地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调查农村时并没有各类土地明确的细化,仅仅进行大致的分类,即城市、建制镇、村庄三种地类,也就统计归类于这三类,并无大类以下的小类划分。而在调查城镇土地时,一类和二类均分类较多。因此二调的农村土地调查部分进行更快,完成较迅速,而三调总体相比二调时间延长,也就是在二调的基础上,三调不仅帮我们获取了更多的基础信息,同时又加深了细节的认识。

2) 三调在村庄内部土地上的工作变化,三调是在二调基础上的革新,虽采用了新的分类方案,但在基础方面仍然沿用第二次土地调查,二者的工作差异主要在土地的分类,和工作内容的变化。

三调的工作程序更为繁琐,为了实现更为细致的分类,从而方便后期土地规划等工作的进行,工作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的加大,这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的分类工作相比于一类分类的构建,以下的细分需要更加严谨和细致的进行。包括各类土地,公共用地、民用地、商业用地及服务用地的细化。这类工作开展较为困难,但对下一步工作的实施的确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细节的标注,标签包括:火电、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电解铝等。三调不仅增加了二类分类,在调查至末级分类时,仍有较大的进展,这其中包括了较为庞大的工作内容。

三调的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除按三调工作分类调查至末级类的地类调查工作外,还包括以下工作内容:将工业用地,贮备用地进行进一步分类细化并进行标注。工作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实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跟踪调查,主要着眼于城市、村庄、农村的土地利用现状,各部分的工作可以安排合理时间进行,并无详细要求,但最终的统计数据,要进行合并,并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

1.3 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变化

在第三次土地调查中,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第二次土地调查中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为图上4.0mm、6.0mm 和15.0mm。而第三次土地调查中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实地面积、农用地、其他地类实地面积分别为200m2、400m2和600m2。对于不同的需求地区,可进行进一步的精度调整,如农用地的实地面积 和荒漠地区可稍微降低精密度,不会影响整体布局。

2 第三次土地调查的主要技术手段的改变

由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时间较为长久,主要手段是以人工的力量进行勘测和调查,由于技术的限制,导致技术的应用较为缺乏。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信息的获取,同时体现在信息的存储中,缺少重要文档的电子归档,后期的存储可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破损或丢失,对于这类重要文件而言,这样简易的存储方式需要随着技术升级彻底的改变。只有良好的存储,才能在后期需要应用时发挥到其最大的效用,无论是在土地规划、土地建设中,都能够方便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而在第三次土地调查中,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大量普及,不论是基层工作者还是高层信息收集者偶可以应用高端技术手段,配合人工共同促进检测工作的进行,两大手段的融合很好的填补了传统土地调查所造成的缺陷,不仅大大提高了调查的效率,同时在调查信息和存储信息中的质量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减少了在调查过程中人工的不足可能造成的疏漏,利用高新技术的同时,能够减少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客观因素在调查过程中造成的阻碍,保证了调查的时间充足。不仅增加了调查速度,同时也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了双重保证,并确保了应用的可靠性。

最后,信息数据的存储也符合技术时代的要求,进行了数据的电子档案库建立,运用创新的数据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的采集、记录以及分析、整理等工作,将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运用电子化技术进行管理保存。这样对信息的双重保险,确保了所勘测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也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次土地调研工作的进行,让国家在农村土地规划、建设问题上有了更明确的思路与方向,让农村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3 第三次土地调查中的重难点

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样的技术应用于第三次土地调查时也面临了很多问题。在外界条件下某些技术的维护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准,某些新型技术的应用会受到很多外部情况的干扰,从而影响了最后的调查结果,由于各地地形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设备无法良好的适应于各种的外部条件。而技术人员无法实时跟踪各个仪器使用的动态,也有些技术人员接触时未能完全的了解技术手段,因技术人员的操作失误也会导致勘测不准的情况发生。这样的情况,将会影响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在勘测过程中发生的情况,有时也会使资源和仪器的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农村土地使用者的干扰造成的影响,也会减缓土地调查的进程。由于在土地调查后,某些土地使用者可能会因一些对土地的违规建设和违规使用,而产生利益相关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检测过程中,不免会受到这部分人的影响,从而使整个调查工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导及职能部门对调查情况的随机抽查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加强工作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部门需要积极应对这一庞大的工作,并建立合理的职能体系,从而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从而获得真实而准确的土地利用情况,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4 土地调查的应用与启示

在土地调查中,首先要基本的掌握土地利用的情况,这一情况可以来源于前期进行的土地调查的基础,以前期数据为支撑,可以有效的减少误差的产生。虽然基础重要,但是技术的应用对于科技时代的数据统计是重中之重。因此,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土地调查的完整性。技术的应用就离不开人才的挖掘, 做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能有有效保证人才库的充足,能够确保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国家相关政策法律的支撑,也是保障土地工作的重点。

5 结语

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结合了人工技术和技术进步成果,成功的完成了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并细化了分类,使其更为完整,让当前土地的使用情况更加清晰的展示出来,为国家后续土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了操作基础和指南。这是工作人员与各级职能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是现代化技术在社会大规模调查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也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科技的力量。为应对下一次土地调查,我们仍然需要各种科技手段的进一步创新,从而提升土地调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用地分类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