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探究
——以部编版三年级教材《司马光》为例

2020-11-25

读与写 2020年34期
关键词:字义司马光文言文

孙 欣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语文发展的精神源泉。一些经典文言文随着教育教材的改革,走进了小学语文课本。但由于文言文简要生涩,使小学生在接受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将以部编版教材《司马光》为例,从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1.明了文章基本信息

文言文为古人所用,抽象晦涩,学生对此极易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部编版教材中,以一篇《司马光》为学生打开了文言文的大门。全文虽只有三十字,但满篇生疏的词句也使学生读后不知其所云。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借助他们熟知的故事,勾起他们对文章的熟悉感,来消除文言文给人的生涩印象,进而把他们的畏惧心理消解于无形。

教师可以通过正向引导,让学生去发现这篇文言文是他们以前读过的故事。这样,在消除畏难情绪后,能使学生对于文章的基本信息有所了解,学生也会有意识地根据已学知识去尝试主动理解;还可以通过反向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和现代文章的不同,明白文言文即古人写的文章,发现文言文语言简洁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词句含义

理解字词意思是文言文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完成使学生理解文章含义的教学目标,也要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操之过急揠苗助长。在教学中,不可把其当做字词释义来进行,要以整篇文章为主旨,字词句不分家,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学习方法,激发其破解文言文的奥妙的兴趣,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

2.1 阅读注释。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存在差异,其中部分字词的意思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甚至还有的词义现今已经消亡。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在文言文选用时,编写人员对一些陌生晦涩的词意进行了解释。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注释来学习文言文,通过对应查找,在初读时,就借助注释来解决掉部分生涩字词的意思,解决掉阅读路上重量级的拦路虎。

2.2 推测字义。虽然已通过注释解决部分抽象生涩的字词,但对学生来说,想理解整篇文章的含义,仍存在着许多障碍。逐个查找字义来学习既浪费时间又消减兴趣,这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推出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法宝——推测字义。

在文言文中,很多字词现今还在使用,在其字义上,有的基本保持不变,有的虽发生了些许偏移但仍能根据经验推测出来。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组词的办法、根据所学知识、依靠生活经验去大胆地推测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并代入句子进行理解验证。这里要注意,即使学生在推测中出现失误老师也需耐心接纳,欣赏包容学生的主动理解,支持鼓励学生的大胆尝试。

2.3 联系全文。文言文语言简洁,多会出现代指和省略。学生只依照对字词意思的了解,往往无法实现对句子的理解和内容走向的把握。如《司马光》中,“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光”指的是司马光,“之”则代指那口“瓮”。这些字的意思既非其本意,又和基于其本意的推测相去甚远,似乎难以理解。但是只要联系全文,稍作思考就能明白它们的意思,这得益于文章一脉相承的联系性,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会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如虎添翼。

2.4 借助图片。文言文在语序上与现代汉语多有不同,因此只通过了解词义来理解显然不够牢靠。对于小学生,他们的理解和思维能力还在培养提升阶段,关键时候往往不能独当一面。我们要把目光投放到他们这一学习主体的身上,关注到他们的年龄和学段特点,用他们能明白的方式去引导他们理解,请出他们的好朋友——图片。

小学文言文的选文都配有图片,这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配图一般选取关键环节、重要场景,直接地用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来吸引学生,也悄悄地在最难理解的地方为学生搭建了思维的桥梁。所以,有心的老师要带着学生去寻找图片背后的思维之桥。

3.学习文章基本内容

明了文章信息和含义之后,文章基本内容的学习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课程教学进行到这一步,孩子都能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大意了。要提醒的是,在小学的课堂上,不要把文言文当成一堂翻译课来上。要把它当成一堂故事课,看看谁最会讲故事;当成一堂朗读大赛,看看谁能在理解完文章把它读好。

结束语

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民族情怀、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激发其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正在为学生开启这扇门,在塑造兼具现代与传统语文素养的祖国未来,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此都应更加关注和重视。

猜你喜欢

字义司马光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浅析《北溪字义》“根原”范畴所存在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