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慢阻肺,专家带您畅快深呼吸
——专访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病院常务副院长孙莉

2020-11-24

保健医苑 2020年11期
关键词:阻肺老年病陕西省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3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旨在帮助大众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它向那些可能患有慢阻肺但尚未经诊断的人群强调:呼吸困难不是伴随衰老而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法呼吸的痛苦”可以被改变!2020年的世界慢阻肺日为11月18日。适逢此时,我刊专访了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病院常务副院长孙莉教授,请她详细谈谈慢阻肺的相关知识,旨在提高大众对慢阻肺的认识,加强早期防治意识,认清慢阻肺,远离慢阻肺。

慢阻肺:位列我国第四大死因

孙莉教授介绍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我国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特征为北方和寒冷高原地区占据很大的面积,导致慢阻肺的患病人群广泛,成为疾病的发病人口大国。

目前所有的研究关于慢阻肺的定义采用的是肺功能,而不是结合症状和肺功能进行诊断。据估算,全球的慢阻肺患病率大约是11.7%。2018年一项关于慢阻肺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到13.6%,理论测算患病人群已经超过1亿人,比较11年前的2007年的(8.2%)明显增高,已经超越很多的肺部常见疾病,成为我国第四大死亡原因的单一病种。

慢阻肺青睐哪些人群

孙莉教授提到,慢阻肺的发病人群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及人口自然特征的不同,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性。老年人好发,吸烟人群多见,寒冷及高原地区、生物燃料的长期使用、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及家族遗传性等人群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

研究发现,我国慢阻肺人群的患病中位年龄在67.1岁,远高于支气管哮喘及其他慢性气道炎症疾病患者,提示慢阻肺是一种典型的老年病。另外,男性患者的发病率也高于女性患者,人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他易患人群包括吸烟人群(包括被动吸烟)、粉尘环境工种、长期使用生物燃料的密闭工作环境等,人体在吸入了这些有害颗粒和气体后,可通过活化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主要炎症效应细胞一起协同参与炎症反应导致慢阻肺的肺部炎症、组织损伤和破坏中起关键作用。其他少见的慢阻肺易患人群包括α-1抗胰酶缺乏、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组突变等遗传和分子基因组学异常。α-1抗胰酶缺乏是一种先天性的常染色体遗传病,在欧洲和白种人中多见,在我国的流行病学及相关人群患病率尚不明确。这类患者中除了有慢阻肺等肺部病灶外,还同时合并鼻窦炎、肝脏囊性变等。

慢阻肺常见临床表现:咳、痰、喘、炎

孙莉教授指出,慢阻肺的临床表现简单地总结为“咳、痰、喘、炎”四个字,这几个字涵盖了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疾病的本质,但是早期的慢阻肺的症状往往不典型,患者极易忽视。

慢阻肺的咳嗽常为首发症状。早期往往表现为间断性咳嗽,早晨较重,夜间相对较轻,受凉及饱餐、感冒之后增加;持续发展之后出现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少数患者咳嗽症状可能不典型而不去关注和重视,表现为频繁地清嗓子、咽部不适等。常咳少量白色黏液性稀薄痰,清晨较多;当发生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黄色脓性痰;少数患者咳嗽表现为干咳不伴咳痰。部分慢阻肺患者以气短或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这是患者最典型的表现。慢阻肺早期气短仅于活动后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这时患者才会重视而来门诊诊治,此时提示患者的病情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肺功能严重下降。慢阻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主要的发病机制是“炎症反应”,当出现“炎症外溢”作用后就会产生全身症状,包括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专家简介】

孙莉,陕西省人民医院老年病院常务副院长,老年呼吸科名誉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曾在澳大利亚研修老年病。现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省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呼吸及结核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个体化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委,《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常务编委等。

从事临床医学实践三十余年,在呼吸危重症、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支气管肺癌诊断和治疗、肺间质及肺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老年呼吸与危重症疾病的综合诊治及内科疑难病症的临床鉴别诊断与治疗。主持、参与省、厅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陕西省医德标兵”“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中国医师奖”等荣誉称号。

慢阻肺早期体征没有特异性,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很多临床体征,如患者的口唇和颜面的皮肤及手掌的指甲出现紫绀,眼结膜水肿,颈部静脉血管充盈。严重时呼吸费力,患者不得不呈前倾坐位,呼吸浅快,辅助呼吸肌运动。长此以往,可出现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双侧语颤减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此外,长期低氧病例可见手掌的指间关节的肿大(杵状指/趾)。随着病情的发展,累及心脏导致心衰竭病例可出现腹胀、双下肢(尤其以足踝和胫骨前方)指压凹陷性水肿。

慢阻肺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年轻患者(35~60岁)和老年患者(超过60岁)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年轻患者基本表现也是咳嗽、咳痰、活动后的气短和呼吸困难、消瘦等。

如何早期筛查和诊断慢阻肺

孙莉教授讲到,大样本人群调查研究显示,国内外慢阻肺的人群知晓率均处于低水平。2013年全国一项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知晓率约为20%,而同期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为42.6%,糖尿病的知晓率为30.1%。其主要原因是慢阻肺病程较长,发展潜隐,无症状患者自我忽视等导致患者就诊率不高。

要实现早期筛查和诊断慢阻肺,首先要了解和认识发病的危险因素。吸烟被认为是慢阻肺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被动吸烟、电子烟等;其他主要的危险因素还有职业接触史、反复的慢性呼吸道感染等。因此,医生应询问就诊患者是否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以有助于慢阻肺的早期诊断。如果要进行筛查和广泛人群的甄别,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应纳入筛查范围。其次是要深入仔细了解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对于有危险因素者(35岁以上的吸烟史者、有慢阻肺家族史或职业及环境危险因素者),长期慢性支气管炎症状伴经常咳嗽、咳痰者(每年累计超过3个月且连续2年以上),在日常活动中相比较同龄人更容易感到呼吸费力和疲乏者,均应建议进行标准肺功能检查。

此外,作为最为关键和最重要的辅助检查项目,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分级。慢阻肺全球创议和我国的慢阻肺指南中提出,当在进行标准肺功能检查时,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FVC)低于70%即诊断为慢阻肺。胸部影像学检查也是常用的确诊依据,常见的胸部X线片的肺过度充气和CT上可见的肺大泡、肺纹理的增粗、心影的改变、膈肌水平改变等也是典型的慢阻肺常见征象。

如何做好慢阻肺的管理

孙莉教授指出,加强对慢阻肺人群的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要做好社区人群对慢阻肺的认知及社区健康教育;第二是加强慢阻肺专科医生对患者的管理和用药指导,加强对疾病过程的控制和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生。

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对患者进行慢阻肺病因、危险因素、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社区教育。加强社区患者的筛查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调查研究显示,超过半数的慢阻肺确诊患者从未听说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半人认为自己得的不是慢阻肺;定期检查肺功能者仅占26.3%;对于慢阻肺的高危因素,临床症状超过半数的人群表示不清楚;在最初症状发生时,仅39.4%患者就诊。其次,需要对呼吸专科医师的防控意识和技术进行提高和建设。要掌握慢阻肺的早期不典型症状,同时提高对肺功能检查的普及,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管理和门诊随访,指导吸入药物的使用及影像学和肺功能的定期复查。

总之,通过社区和综合医院呼吸专科的协同联合,相信在持续努力下,慢阻肺的防控和管理的效能将会大大提高,有利于患病人群的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猜你喜欢

阻肺老年病陕西省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金化浊方治疗慢阻肺的作用机制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PICC围置管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慢阻肺可防可治(下)
慢阻肺可防可治(上)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Joseph F. Engelberger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