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中国的“燕山楚水”

2020-11-23萧奉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严复游历游记

萧奉

“天地秋风动,荆襄落日斜。江云骚客国,一酬吊长沙。”1899年的秋天,一位28岁的日本年轻人准备动身前往中国旅行,友人为他写下这首送行诗。

这年是光绪二十五年,戊戌变法已告失败,康有为和梁启超流亡海外,支持变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被革职,带子陈三立、孙陈寅恪等回到了江西老家,次年“忽以微疾卒”,坊间盛传是慈禧赐死,真相至今成谜。同年也是明治三十二年,明治宪法正式颁布的第十个年头,日后以科技兴国的那个现代日本已经初见眉目——日本第一家与外资合办的公司日本电气(NEC)在这一年成立。

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位年轻人从山东烟台上岸,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游历中国华北、华东、华中等地,拜访了严复、张元济、文廷式、罗振玉等政坛文坛领袖,而后将其所见所闻所思写成游记《燕山楚水》。

他就是内藤湖南,现代日本最重要的汉学家,或许没有之一,其首创的“唐宋变革说”至今仍在引导中国中古史的解释。由于内藤的职业和学术背景——1907年前有长达20年的新闻记者经历,后长期担任京都大学东洋史学讲座教授——这本游记不仅仅是旅行观光,也是他对晚清时局的深度报道、对中华大地风土人情的历史考察。

对喜欢旅行的人来说,读《燕山楚水》是一场穿越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之旅。内藤在中国各地的地理、建筑、人文、风物着墨甚多,比同时代游历中国的日本人对中国文化抱有更多的温情与敬意。有些旅途见闻,今天读来依然令人会心,比如他通过北京和上海的字体来观察南北风气:北京、上海的店铺招牌都用院体(馆阁体),这是清代科举考试的官方字体,但上海还有很多人使用秦篆、汉八分(隶书)、魏晋楷行等,连贴纸声明也用奇逸的六朝字体,可见“北方人质朴近于迟钝,凡事讨厌变化;南方人敏锐而多轻薄,凡事喜欢新异”。

日本学者游历中国,免不了要将两国的风景进行比较。在内藤的笔下,19世纪末的中国很难看到清澄秀朗的景色,中国风景的特点是“苍茫、宏阔、雄健、幽眇”,只有少数地方如杭州西湖才具有“明丽、秀媚、细腻、曲折”的风景,但和日本京畿地区比起来还是“略显暗淡”。今天看来,内藤的风景观免不了有一些国族主义,但他对当时中国城市缺乏科学而整洁的规划、城郊和乡村多数破败不堪的描述,和当时游历中国的大多数人的记载一致。风景的衰败,恰恰是帝制中国内部问题最重要的表征。

从内藤的游记可见,中国从19世纪迈入20世纪,过程是动荡和不安的,而历史并没有随着1899年的结束或1900年的开始而拥有新气象。

1899年9月中旬,内藤在天津见到了严复和王修植。采访结束后,内藤请严复介绍其他采访对象,希望多了解当时中国的时事。严复答曰:“(戊戌)政变以来,士大夫们都钳口结舌,哪里有谈时事的人?”当问及有无再次变法的可能时,王修植的回答是“放长双眼”:“大约十年以后,列强会频频紧逼,即便上边不变,下边也会变的。”

1900年后,内藤还多次来华考察时政,这些游历和访学经历最终深刻地融入到他的历史观和学术关怀里。历史学家张广达指出,内藤将宋代作为中国近世的开端,是着眼于此时平民主义的崛起与贵族政治的衰落,而这一历史潜流到清末民初再次勃兴,社会革命和文化运动纷至沓来,共和政治实乃千年“大势之必然,自然之所成”(内藤语)。

今天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20世纪几乎是人类史上战爭罪孽最深重的一个世纪,这些是否为历史之必然?我们已经无从请教内藤湖南了。1934年内藤湖南离世,同年,日本扶持伪满洲国复辟帝制,已经踏上了扩张的不归路。

本期推荐

《暂坐》

作者:贾平凹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8月

《烟火漫卷》

作者:迟子建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猜你喜欢

严复游历游记
严复的遗嘱
斑斓纵横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超市游记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