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实践与创新

2020-11-23戎婷竹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2期
关键词:成绩单第二课堂共青团

文/戎婷竹

2018年,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工作要求做了明确说明,自此各个高校积极响应号召,加快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民办高等学校共有757所,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占比28.16%;民办高等学校在校生有708.83万人,在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中占比17.71%。由此表明,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民办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情况,有利于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下文剖析“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发展方向与工作重点,结合江苏某民办高校第二课堂的实施情况,以期对民办高校的第二课堂育人提供参考。

一、第二课堂制度建立的背景与意义

(一)制度建立的背景

2020年6月,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全文共有三次提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要求在“大思政”“三全育人”的格局上,把“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团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发挥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举荐人才的积极作用,推动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全覆盖。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深度融合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一项制度。近几年,“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与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破解了共青团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结合不紧密的难题,转变了共青团育人的工作模式,甚至成为了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抓手,承担起了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二)制度实施的意义

1.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如今的文化渗透、文化侵略已充斥了世界各个角落,当今世界各国的较量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的较量,更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经济贸易往来的同时,跨地域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认同本民族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批判与借鉴外来文化。

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其形式丰富多样,并且对于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在第二课堂中广泛开展文化自信的育人活动,将中国传统国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入高校课堂,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文化认识、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鉴别能力。

2.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德”是基础,它决定了“才”的发展,“立德”和“树人”不仅是教育的目标,也是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两个目标[1]。高校在传播文化知识以及教授应用技术时,还要注重德育引领工作,应当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出发,借助第二课堂平台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优越的条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不仅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深化共青团改革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落实“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3.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

第一课堂坚持教授专业知识,第二课堂坚持通过实践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与延伸,第一课堂是第二课堂的基础[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虽然在人才培养中各有分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其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培养理论知识完备、政治素养过硬、创新思维活跃的复合型人才。以应用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的民办高校,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巧,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第一课堂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必须依靠第二课堂的作用。只有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等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驾齐驱,才能发展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人潜能。

二、第二课堂育人的发展方向

(一)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传统第一课堂的思政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形式单一,内容要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安排,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学生上课抬头率低、学习积极性差、学习兴趣不浓厚的情况。如前文所说,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第二课堂是在教学形式、时间、地点等方面对第一课堂有效补充,因此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补作用,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暑期“三下乡”、支教、挑战杯、征文演讲辩论赛等活动,以期达到殊途同归的思想引领作用。

此外,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也尤为关键。第一课堂中的思政课主要根据教学大纲来讲授,教师不一定能够把一些时事热点事件及时纳入到思政课中,而第二课堂以其灵活的教学形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民办高校可以根据最近的事件,在第二课堂中增加相关内容,如开展“青春战疫,有爱同行”的主题团日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进而激励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报国决心。通过第二课堂的这些主题教育,深化学生在第一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创新民办高校的思想育人方式。

(二)优化第二课堂供给配置

尽管第二课堂学习资源丰富,可以弥补第一课堂形式单一、缺乏实践等缺憾,但是目前第二课堂仍存在活动粗放型开展等问题,若第二课堂只是遵循普适原则,质量不高,就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民办高校有必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同学的需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进一步配置相关的第二课堂资源。如在2018年5月,北京科技大学出台了首份高校学院级“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北京科技大学的各个二级学院围绕学校整体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各自学院的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强化全方位育人。

三、民办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实践与创新

(一)转变观念,引导师生形成第二课堂价值认同

新理念、新制度的推行不可避免会受到一些阻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师生会存在重第一课堂、轻第二课堂的想法。由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时间较短,短时间内难以让学校师生完全改变工作、学习模式。因此,民办高校需要出台可量化的第二课堂工作方法,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晋升考核、工作待遇挂钩,同时与学生的评奖评优、毕业条件相挂钩,使得师生形成第二课堂价值认同,增强教师指导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内生动力,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二)整合课程项目资源,打造多层次、全方位育人平台

依照紧密联系第一课堂原则、时效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和激励原则,结合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中关于构建课程项目体系的要求,江苏某民办高校将第二课堂按照类别设置成六大模块,包括思想成长模块、实践实习模块、志愿服务模块、创新创业模块、文体活动模块、社会工作模块。

其中,思想成长模块包括党校培训、团校培训、青马工程培训、主题教育活动;实践实习模块包括“三下乡”社会实践、专业调研、就业实习、社情调查、交流访学;志愿服务模块包括苏北计划、西北计划、支教助残、社区服务、公益环保、赛会服务、海外服务;创新创业模块包括科技、学科、创业等竞赛、学术报告讲座、专利、论文发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文体活动模块包括体育竞赛、文艺演出、交流竞赛、演讲、辩论、展览、书画、摄影、知识竞赛;社会工作模块包括团学经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模块的设置,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建立第二课堂大数据,完善学分评价体系

数据信息系统是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得以实现的技术支撑,建立数据信息系统的目的是能够在线发布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最近开展的活动并线上报名,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在系统上对活动作出在线评价,并且系统能够记录学生大学期间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相关学分,在毕业时形成一张“第二课堂成绩单”。根据江苏团省委的要求,江苏民办高校主要依托“PU”平台来建立第二课堂大数据。“PU”平台的使用,使得高校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进行全程化跟踪,同时统筹规划管理学生活动。

(四)建立可量化标准,保证制度实施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不单单是团委的工作,还要依靠学校领导、学工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调。为了有效推进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应当建立可量化的课程管理制度:首先,监管课程活动开展,对于质量较差的课程予以警告或取消;其次,成绩考核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成绩应当由活动的考核者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严谨操作;最后,数据记录存档,每一位学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与他们的毕业、就业、升学都密切相关,因而第二课堂数据至关重要,各学校应该安排专人管理第二课堂相关数据。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下,民办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应当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结合实际情况和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建立第二课堂的制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转变师生观念,促进第二课堂育人制度的全面实施。

猜你喜欢

成绩单第二课堂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成绩单的妙用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