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途径探究

2020-11-23李鹏冯翊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人才融合政治

文/李鹏 冯翊

一、时代背景

目前各个领域都进入了飞跃式发展阶段,我国也正将迈入小康时代,而这些的背后离不开创新创业型人才。在这样一个时代,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大势所趋。当代的大学生就是所培养的目标人群,只有思想政治的有力推动,才能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的塑造,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学校就是发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二者的有机融合是不可或缺的[1]。在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而且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形势还不容乐观。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创历史新高,加之受经济下行压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高校就业工作形势异常严峻。因此,积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途径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中获得最佳的成效。

二、融合的意义

(一)促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有能力的人,培养有能力的人离不开教育,只有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中,创造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建立起与社会相协调的教育体制,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最终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这需要高校在相关教材尤其创新创业教材方面,尽可能地根据所处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学校自身的实际、专业特色,编写立足于本校学生实际需求的校本教材,为以上课程设置提供教材支撑。

(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当今的世界中,各国的综合能力不断上升,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标准,其实质就是国家软实力的比拼,更浅显地说是各国人才的竞争。让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创新创业能力理论的铺垫,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巩固对创新创业正确观念的理解[2]。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心,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需要高校课程运行机制进一步灵活、弹性,完全学分制适应了这样的趋势,有利于多元化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石。基石若不稳固必不会建造成高楼大厦。大学时代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未来的发展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动摇或改变内心的方向,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更加明确地在内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观念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具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当中,学校对外应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加强合作,积极搭建学生校外专业实习实践基地。

(四)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变革,促使各行各业开始转变经营模式,传统行业将逐渐落寞,行业的快速改革发展就会迫切地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可以缓解当下的窘况。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融合,才能培养出思想观念新颖和创新能力顶尖的人才。

(五)推动未来社会发展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会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会推动未来社会的发展。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如果现代的教育无法跟得上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不融合,就会影响社会进程,无法进入下一步的发展,从而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因此,二者相融下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对社会发展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融合途径

(一)“双创”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学校是作为学生汲取知识和理论的主要阵地和通道,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跳板,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每个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学校培养人才主要是以教育为手段,因此,怎么教育才是关键。这就需要以学生为立足点,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使二者与新时代有机融合共同发展,实现成果最大化。

(二)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大胆想象,积极结合社会发展带来的思想、创造力和痛点,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和创业实践将这些想象转化为实际成果,从而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学生的专业课加上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课程,可以让原本专业课的学习更加深入发展[3]。利用实践课程的开放性和自主性,让学生放飞思想,更好地迸发出创新点,用专业的教学模式来培养专业学习扎实、创新创业能力出众、思想品德高尚的大学生,形成“三者共赢”的生态局面。

(三)打造环境与文化建设

事实上,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能够不断陶冶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促进不同大学生创业者之间交流,也是实施“双创新”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大多数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都不约而同地一致,主要的方法就是讲座交流、各种活动的举办等。建设校园文化和环境的融合,就要立足学校的教学特色,充分挖掘学校历史和校园博物馆中的重大事件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4]。同时,也可以邀请在创新创业和社会建设方面做出巨大成就和突出贡献的知名校友重返校园,这也是加强“双创新”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教材。

(四)丰富教学内容

在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和生存教育,更是创新性的教育,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综合素质教育。学校在设置学生课程内容时,努力创建多维度的课程教育体系,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关联性,分层次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阶段的学生。再者,利用不同于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强调考试过程和评价的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及时转变学习观念,调整学习方法,发展创新思维,使学生从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向更加注重提高整体学习质量转变。

(五)师资队伍保障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起步相对于其他教育体系晚,教师均缺乏创新和创业方面的实际教学经验,上课的内容基本上是从陈旧的教材中总结出来,再加上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单一、缺乏新颖,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5]。因此,高等教育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家到学校授课,带领学生学习创新创业领域的知识,再从前辈的实践中,总结出可行性的结论和经验,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聘请有声望的专家开展教师的学习小组,强化教师的师资队伍,更好地将知识传授到学生的思想中,这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目标。

四、结语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是必要的,但由于大多数高校对其认识不足,这种结合还不普及。文章通过对二者整合的分析,了解现代大学生创业的困境,说明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联系和整合的必要性,有助于高校正确认识二者的整合。并针对两者的整合,提出了相关策略并阐述了注意事项,以期为高校培养出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型有机融合的人才提供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人才融合政治
人才云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