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状况与效能分析

2020-11-23郑春燕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就业指导院校

文/郑春燕

一份好的职业应当以满足社会价值、提升学生个人价值为基础。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依次满足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和尊重需要,但是通过职业满意度调查发现,2019届学生中,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5%,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8%[1]。明明高职高专学生更具有就业的技能优势,也比较好就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就业“幸福感”是不如本科院校的,也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感到“不幸福”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但是为了生存必须要做”的错误思想,学生没有衡量职业的各个要素看似是学生之过,事实上是教育之过,做好就业指导,让学生降低择业中的焦虑感和迷茫感[2]。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

(一)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是通过合理规划找到合适职业的过程。根据自己的分析,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做到“人”与“职位”互动的和谐适应,使职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相匹配。换言之,传统的找工作,往往岗位找人,学生要在本专业就业或者找寻其他对岗位阅历要求不高的岗位,但是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学习阶段就确定好要从事的职业,同时通过自己在院校的三年努力,毕业后能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工作[3]。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既是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一个特殊的组织结构,高职院校本身的人才流向大都是社会岗位,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侧重于学生的就业规划和就业指导[4]。目前,就业指导开展的时间较短,一般是在大三毕业阶段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培训,其侧重于学生面试技能的培养、学生档案流向、学生的自我权益保护等方面,是一种在就业前夕的定向指导,也是一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三)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区分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前提,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开展的先决条件,先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让高职院校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再开展就业指导,效果会更加突出[5]。同时,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效果取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在上就业指导课程的时候才更有劲头;如果职业规划方向不明确,学生不清楚应该在什么方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会导致就业指导的效果不够明显。

但是两者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第一,开展主体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学生自发的就业规划,尽管学校也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是规划的效果更多取决于学生本身,而就业指导是一种全面开展的就业辅导,开展得更加全面;第二,开展时间不同,职业规划可能长达数十年,但是就业指导的阶段性特点比较强,一般是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开始该工作。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情况分析

(一)传统模式下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存在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相互割裂的情况。职业院校没有考虑到两者的联系和区分,单纯地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展,导致指导效果不明显。工作的不足之处,归根结底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1.缺乏完善有力的就业指导体系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形成统筹兼顾的规划流程,也缺乏全员参与的工作布局。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是就业教师向学生进行单向输出。同时,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面性上也存在偏差,随着职业素质培养、社会校招求职技能的普及,优秀企业在宣传推广、人才推介等方面开展的工作较少。在专业课设置方面同样缺乏创新性,就业指导单纯是对学生求职技能的辅导,教学内容缺乏创新。针对学生就业中的常见问题,需要通过就业咨询、就业援助、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但在实践技巧如面试礼仪、面试仪容仪表等方面,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教育薄弱、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就业指导这种集体化教育往往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故而很难甚至达不到精准引导学生就业的目的,实际的开展效果有待提高。

2.学生尚未做好就业准备

就业指导以帮学生找准定位、开阔眼界、掌握职业技能为宗旨,因此更侧重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经常会发现学生还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没有明确的未来目标,因此不知道就业指导应该侧重哪一方面;有的学生进行专升本深造,在短期内也不用接受就业指导;还有一部分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对自己的工作认知产生误解或者偏差,怀疑甚至否定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这些都是没有做好就业准备的表现。

(二)调动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主要以提升就业率为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具有就业优势,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的最终标准,都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在高职院校学到的技能并不一定比一些本科学校学到的知识差,尤其是在技术和实践方面,高职教育更有优势,具有一定技术能力后,学生的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保证,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保障的重视程度,要比普通院校更高,才能凸显出学校的核心价值。高职院校学费普遍较低,并享受国家补贴,学校允许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实践和求职,从而稳定了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对提升我国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有较高效益。

三、就业指导工作效能分析

(一)设置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就业指导工作标准

高职院校的本职工作还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因此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站在就业的角度上,设置就业指导工作的标准。将学生的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情况结合在一起分析,突出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效能。院校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以就业为指导方针,落实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改变传统一味知识辅导的教育模式,侧重于从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出发点,让就业指导工作有声有色。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不断完善本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上,通过职业理想的树立、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训、正确就业心态的引导上,让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到实处,既不能盲目追求,也不能一味等靠,开展积极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此外还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丰富就业资源库,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也受到了一定影响,需要学校方面积极协调,稳定就业环境,保证学生稳定就业。

(二)对接专业培养模式,让就业指导更具针对性

在实际的就业指导中,除了要考虑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意向之外,更要夯实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长效的专业对口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在新生入学阶段,此工作就要逐步开展,并持续到大学毕业。在入学之初,就应当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了解专业的机会和渠道,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的发展趋势,学一行、精一行、精一行、爱一行,切实形成学生的“爱岗敬业”职业认同感。另外,还要提升学生的职业满足感,通过专业培养模式,让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和正确的引导,建立起对职业的热爱,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热情。最后,还要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案。如技工专业的学生,其就业指导就要多侧重于岗位的未来发展,而服务类专业则要多开展一些关于面试礼仪、面试技巧的培训,能让学生在经历职业培训时有一定基础。

(三)加强宽口径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就业指导本领

要想提升职业院校的就业质量,还是要从日常的职业指导入手,落实教师就业指导本领和技能指导本领的提升。专业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而“双师制”教师队伍的打造,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升就业竞争力。针对部分院校中存在校企合作和双师制教师的现实问题,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对不同教师的绩效进行有效评价,倾向一线教师的激励和支持,根据教师对职业院校的就业率实际贡献制定激励标准。就业指导教师应合理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多年教学经验并结合生活阅历及感悟予以学生正确引导,切实有效地做到学生就业观的树立与就业规划的引导。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引导,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就业指导院校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