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武术集体记忆的保存与传承研究

2020-11-23

武术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布瓦中国武术传统武术

徐 帆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1 集体记忆概述

1.1 集体记忆的研究发展

“集体记忆”这一概念是由著名的涂尔干学派莫里斯.哈布瓦赫所阐述。在他去世后出版的《集体记忆》中对于时空、个体、历史等记忆关系有了进一步的阐述。哈布瓦赫在涂尔干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延续并发展了他的思想,对于哈布瓦赫来说研究过去是一种社会建构,他并没有在其著作中给集体记忆一个明确定义,他认为集体记忆控制着个人记忆和个体身份的形成,他还认为人在生活中有着超越自我的集体记忆,人是在社会群体中才能够记忆的。哈布瓦赫的这一理论为学术界开辟了另一个广阔的视野。随着社会的发展集体记忆理论在研究中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原有概念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初,集体记忆这一概念逐步转向了社会记忆的方向,从而使广大研究者产生了兴趣,许多学者分别在人类学、历史学中运用社会记忆解释当下的世界。1989年美国著名学者保罗·康纳顿出版了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社会如何记忆》一书,康纳顿将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扩展到了“社会”,这也使集体记忆研究更具有了可行性。伴随着这一边界的转变,集体记忆的研究重点也发生着改变,康纳顿还认为,哈布瓦赫在研究中过于集中地关注集体记忆的当下建构,反而忽略了集体记忆的保存和传承,因此在康纳顿的研究中社会记忆的保存和传承也是他的主要研究问题之一。

1.2 集体记忆下的武术反思

“尽管我们确信自己的记忆是精准无误的,但社会却不时要求人们不能只是在思想中再现他们生活中以前的世界,而且还要润饰他们,削减它们,或者完善它们,乃至我们赋予了它们一种现实都不曾拥有的魅力。”[2]集体记忆也会失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有记忆就会有遗忘,遗忘是记忆不可分割的。中华武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宝贵财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5000年达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武术历经风雨的冲刷和洗礼,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代选择性的消亡使中华武术走上濒危之路,高科技的时代需求疏远了武术,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在当下建构?在新时代的进程中新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无疑将是中华武术发展的便车。对于中国武术,除去少部分专业人士对于武术有清晰的了解,众多人群对于我国传统武术仍然有许多偏见,随着近几年中国武术的发展,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突出,武术究竟是功夫还是花架子等等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大众了解武术最广泛的途径就是依靠新媒体的传播,大众重新认识武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武术影视作品。可以说武术影视作品是武术集体记忆的重要承载媒介。在众多武术影视作品当中,以黄飞鸿系列电影为例,从人物的选择、剧情的构思、史料的取舍、表达的主题等角度出发,展现黄飞鸿在当今人们心中的形象,这一人物重塑出发于史实又更贴近当代需求的集体记忆形成机理。在任何电影情结塑造中基本上是都是围绕着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突出的人物进行展开的,正如哈布瓦赫所说:“尽管现代人可以重写历史,但是不可能是在一张白纸上来写的”。[3]历史的记载一定程度上是上层的,对于民间社会阶层的群体关注度非常少,而对于武术来说更是围绕武术的精英展开建构,这也就会导致当代人们对于我国传统武术在整体认识上出现偏差。

2 武术记忆的建构

事物的产生在不的同时期价值是有区别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一部分,中国武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有着不同的记忆。人们对于中国武术的记忆分为了以下阶段:原始时期的武术、奴隶社会时期的武术、封建时期的武术、近代武术和现代武术五个阶段,现如今中国武术作为宝贵的文化资源重新站起来迅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就需要系统的对武术进行重新的建构,不断的重新挖掘那些不为所知的大众武术,传统武术所蕴含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瑰宝它还具有系统的技击理论、独特的人体模型、完整的一套锻炼体系必然还依赖于一定的政治、经济背景。各种权力正是通过对集体记忆的加强或者遗忘来达到强化或削弱群体凝聚力的目的。秦统一六国,为了维护皇权收缴天下兵器并在民间禁令习武,阻碍了后期武术的发展,随着秦的灭亡武术的发展又展露出了头角,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社会的需要武术英雄人物也就出现了。古代的武术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军事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直到现在大众流传较广的武术认识、对武术的真正的竞技意义的理解是来自曾经的精英武术影响流传至今。事实上,现代大众对于武术的直接认识就是武术影视作品,武术作品都围绕历史上的武术精英展开,在历史的基础上、在当下的视觉上很好地诠释了中国武术的雄风,一定程度上精英武术也是一种个人崇拜,中华武术的传播汇集着每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2.1 武术电影中集体记忆的建构

集体记忆这一概念就有深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并且在新媒体时代下这一特性显得尤为重要。早年就有学者认为:电视作为一种媒介对于构建集体记忆和集体认同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当富有古老韵味的传统武术文化遇见新时代的电影他们就结合出来绚丽的火花,唤起了人们的记忆并且重建人们的记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宣扬正义的时代,任何一个年代的集体记忆都是夹杂了权力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了集体记忆的书写难度同时带给了现代人诠释的困难。对于传统武术的慢慢历程,时光所抹去的记忆任何时候都会存在,直至影视作品对传统武术的再现与传承。

当前我国对于武术文化发展非常的重视,历史悠久的中国武术正走向伟大的复兴。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武术文化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近些年武术电影的涌入不仅为影视界增添了一份亮点,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广大人民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认同。中国自古就以礼仪之邦著称海内外,任何古老的优秀中国文化都将是在这种优秀的内涵中孕育而生的,传统武术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也将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灵魂。[5]作为人类灵魂正义的象征出现了中国式的英雄:“侠”。一定程度上,“侠”寄托了人民对于生命的渴望以及反对阶级势力压迫的,人们内心中祈求这股神奇力量的出现去解救生活在苦难中的他们。在这种封建势力的压迫下另一种形式的宣泄产生了,人们通过武侠小说来寄托英雄情结,与封建的恶势力作斗争。这种对于武侠精神的诠释一直至今影响着人们的认知,但是任何时候对于过去的重建都是需要依照现在的需求。放眼望去,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中国武术的真正内涵意义在这个时代中发生着改变,在人们的记忆中不断的重新建构。但是这绝不表示传统武术的消亡。探索中国古老的文明发展史,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哲学态势,实用技术的领先与高超时至今日依旧被沿用,这些都是让我们骄傲的文化宝藏,它们流淌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的血液中,却也不免受到争议,这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旧事物冲击的结果,即便这样我们不能否认国人对于历史的淡漠与事实的遗忘。

2.2 当代记忆下武术的反思

与传统意义所讲的武术是不同的,在当前大多数人的心中对于武术的认识依旧是金钟罩铁布衫这类神功,当然这种认识是源于对武术影视最直观的见解。假如曾经武术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最直观的感受是武打,那其实现在映在观众心中的应该是武术所蕴含的江湖正义—武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都保存着不同阶段在自己生活中不同的记忆,这些记忆不停的重现;通过它们,就像是通过一种连续的关系,我们的认同感得以终身长存。[6]中国武术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源自于传统武术在古代的实用性,在古代不论是军事还是娱乐生活,武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之一,以前人们对于武术的认识就是英雄、武术的侠义精神。影视作品刻画了武林高人习得绝世武功就是为了救国救民,这些对于武林高手的描写本身就是对过去武术的一种集体记忆的建构。这是因为从古至今对于不同阶段人们的回忆进行了保存,人们对于中国武术的不断认识本身就是对武术记忆的一种建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曾经的记忆依旧存在,它不断的涌入到不同时期的不同观念里,这样,中国武术原有的记忆肯定会失去曾经的形式和外表,这并不影响对于武术在当下的重新建构,因为我们要看到传统武术发展的将来时。

对于武术我们在建构中依靠史料典籍还有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口述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它们都将是活着的生动历史。武术史的记忆并非是像动物化石中保存完好的脊椎,可以凭借这个就可重建包含它们的整体。对于中国武术的历史记忆,我们必须是要通过现在所被消磨或者当代人对于武术本体认同去寻找武术的记忆。传统意义所赋予了武术的记忆就是“打”,这是在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所造成的赋予人本性的功能,而如今当代社会中,“不打”是对于中国武术在历史长河中优秀文化的提炼。这种武术记忆的重建必须要建立在当代的理性上,脱离了这种理性的思考武术的重建依旧是一场设计好的综合技击功法。现在武术电影在我们的生活中喜闻乐见,一部对当代武术重构的电影打戏,只能说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武术表象,对于“武德”的重建才是当代武术所反映的本质。在如今的武术影视作品中展现出那些习得上层武学精粹的大师,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也随时代的发展体现出了对武术完美理想追求与体悟。

3 武术保存与传承所遇见的问题

哈布瓦赫认为:群体成员是通过接触周围的符号和物质来获得集体记忆的。符号和物质是外在于人保存和传承集体记忆的两大媒介形态。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符号对于记忆的获取可以有不同的渠道,在不同的时期,对于武术记忆的表征是不同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传统武术未来发展的命运,同时还会威胁到记忆的传承。

武术作为一种记忆在传承中是一定会面临挑战的,面对社会的变迁事物的改变从根本上造成了对原有记忆的破坏。这种破坏的延续会导致对于武术记忆的缺失,不能真正的去把握传统武术真正的内涵。物质环境是最容易改变的,就像在我国经济腾飞的今天,高楼大厦的平地而起,短短的几十年,人们的生活可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曾经的记忆再也找不到物质符号去回忆过去,他们仅有的就是曾经映在脑海中记忆,另一种影像记载也许是最好的记忆媒介之一。

对于群体来说从过去到现在很多的经历是会被遗忘的,就像是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清楚的记得我们从小到大发生过的每一件事情。对于集体记忆该如何保存与传承,康纳顿在其深入研究后的出:对于集体记忆如何保存和传承是需要通过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来实现的。[7]而哈布瓦赫对于集体记忆的保存和传承也曾经说过:“个人所享有的集体记忆得以保存的方式就是把他们与周围的社会、物质环境联系起来。”其中对于康纳顿在保存与传承中重要的两部分就是“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其中身体实践又分为两种:“体化实践”和“刻写实践”。刻写实践就是指通过人体之外的手段和媒介传递、记录、保存信息,这一形式也通常被认为是传递社会记忆的重要方式。对于纪念仪式是通过操演完成的。到目前为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武术找到了发展的契机,它为中国武术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这一仪式更有利于在多元的时代准确的分析中国武术现在的位置与它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中国武术集体记忆在时间的推移中保存和发展,为了避免当代社会成员对于中国武术文化的遗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对于中国武术保持着强烈的情感,使这种文化不断的发展并且让新一代的成员获得集体记忆的信息和训练。中国传统武术的保存与传承需要纪念仪式去唤醒人们对于过去的回忆,它还会使人们在纪念的同时强化人们对过去的记忆并使得这种记忆得以延续。更为重要的是身体实践,集体记忆的保存和传承最终是靠身体实践来完成的。在每一部武术影视作品中我们发现每位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在他们的行为中都颇具有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成功可以勾起相关的记忆。

4 结语

不同事物的存在是可以通过群体特有的集体记忆来表征的。通过集体记忆的传承使得这些事物不断得到延续和发展。传统武术历经历史的洗礼一直在今日换发这独特的光芒,当今社会是武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华民族的武术在今后发展的航向与诉求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应该承担的责任,作为民族的骄傲、世界的瑰宝我们的中国武术道路是光明的。面对未来武术的发展道路也许有波折,我们只有两者选择:被动的接受或者主动的调试。武术集体记忆的建构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于武术文化的保存与传承,面对新时代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的碰撞,武术的集体记忆在保留本真的同时更加具有了生机与活力,大众如何正确的认识传统武术,在新时代我们该如何去回忆我们的传统武术,该如何去建构我们的传统武术去传承去保护我们的传统武术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在新媒体时代下,中国武术应该把握机遇建构出属于新时代的武术里程碑,让大众去读懂中国武术,让每一位中国人讲好中国的武术故事。

猜你喜欢

布瓦中国武术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定风波·清明回家偶感
Brivaracetam: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辅助新药
布瓦雄碉与川东碉楼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赞比亚反对派领袖因称总统“番薯”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