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参与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现状探析

2020-11-23苏彩云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7期
关键词:军转干部培训

文/ 苏彩云

一、高校参与军转培训取得成效分析

对军队转业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是军队转业安置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家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1]。近年来,我国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组织方式上实行政府主导、军地携手的同时,国务院军转安置工作小组、人事部等积极探索军转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方法,初步确定引进与利用社会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有效开展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军转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培养军转干部人才,促进军转干部长远发展[2]。2006 年,国务院军转办首次联合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一期中央企业军转干部管理培训班。近200 名安置在中央企业的军转干部参加了培训,此次军转培训实现了军转培训史上的三个“第一次”,即第一次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军转培训;第一次单独对进入企业的军转干部进行培训;第一次分类使用培训费用[3]。2007 年,第二期培训班如期举行。这也标志全国首个军转干部高校教育培训基地在清华大学正式成立。

随后,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一批批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陆续成立。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新世纪新时期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战略的人才储备基地。将高等院校作为全国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既可充分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又可保证军转培训工作立足于更高的起点和层次,紧紧依托地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军转干部的长远发展。

二、高校参与军转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军转安置工作的开展和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目前,高校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现实需求之间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保障比较薄弱

目前,我国军转干部的教育培训费用主要由国家、军队和地方共同解决,相比过去而言,经费保障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军转干部的教育培训经费标准确定为每人3300 元,300 元用于适应性培训,3000 元用于专业培训。其中,中央财政按每人2200元拨付,军队按每人1100元拨付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按每人4800 元的标准拨付。中央财政按每人3200 元拨付,军队按每人1600 元拨付,并要求地方财政提高培训经费拨付力度[4]。但实际投入培训经费与实际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一些省市由于地方投入不足,军转干部的教育培训只停留于基础理论知识的简单了解层面,很难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及实践操作培训。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成本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应,单靠现有投入远远不够。因此,当前定时定量的经费拨付形式,既跟不上军转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又难以保障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技术的更新与完善。

(二)培训方式简单粗放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简单落后的面对面授课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军转干部培训发展的需求。目前,大多数地区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已实现了信息化与多元化。但在一些落后地区,由于条件限制,网络培训与信息培训并未完全覆盖,再加上培训资源短缺、培训条件简陋、师资人员不足等因素,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仍然简单粗放,难以满足军转干部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三)培训时间相对较短

2010 年,国务院军转办在其发布的《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大纲》中,对军转培训类别和培训时间进行相关规定。转业培训由基础课程和素质提升课程两部分组成。其中,30学时的适应性培训,370 学时的专业培训。专业培训中包含224 学时基础课程,96 学时素质提升课程[5]。而西方许多国家秉持“终身学习” 理念,军人在入学时为其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在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提升自身学历,使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实现全面提升。与国外终身化的教育培训相比,我国军转干部的培训时间仍然不够充足,难以形成系统结构。

(四)培训需求把握不足

随着培训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很多培训中心在开展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前,都会做大量的调查工作。将军转干部的培训需求作为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及培训手段制定的重要依据。但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军转干部基本情况各不相同:学历层次从中专到博士、职务等级从连排到师团、职称从初级到高级、年龄差异大、综合素质强弱不均,技能专长各不相同,能力水平有高低。同时,安置方式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6]。择业方向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自主创业各不相同。差异性决定了军转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多样性。然而,根据军转干部的不同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实现的难度较大。这与国外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相比,我国的培训需求把握还远远不够。

三、未来军转培训发展趋势

(一)培训社会化

由于每年转业军人队伍庞大,转业培训时间安排紧凑,军转安置中心任务十分繁重。军转安置中心依托各级党校、军转干部培训中心及行政学院或干部学院等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发动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参与。2006 年,清华大学首次成立全国军队转业干部高校培训教育基地,圆满完成军转办交给的多项培训任务。有了清华大学的引领示范,西安、大连、重庆和湖南等地先后成立了军转培训机构,这为军转干部日益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量军转教育培训基地的确立,意味着社会培训力量已被纳入军转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成为军转培训的重要辅助力量。此外,为了给广大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提供就业创业的舞台,各地先后成立了就业创业实训基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军转培训也会越来越市场化,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军转干部的教育培训将是大势所趋。

(二)培训网络化

有关文件中指出,“网络培训覆盖范围广,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学习方式灵活等,是提升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层次的有利条件”[7]。由此可见,采取现代化在线学习方式,既节约教育成本,也是今后我国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趋势。文件下发后,各地积极推广和应用网络化培训。国务院军转办与清华大学成功联合举办了军转干部企业管理培训班,并合作研发推出“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网络课堂” 远程培训项目,旨在利用清华优质教育资源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军转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同时,实现培训方式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为军转干部提供丰富、先进和新颖的知识技能。在满足军转干部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前提下,充分调动参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切实保障和落实培训效果。

(三)培训法制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军转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任务,由国家依靠行政方式,落实他们教育培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靠行政手段已远远不够,制度与法律越来越成为解决军转培训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法律层面,我国先后颁布了《国防法》《兵役法》《现役军官法》,这些涉军法律为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建立初步的法律依据。但是,针对军转干部退役后的安置制度、待遇保障以及军转培训政策仍未细化,没有做出明确具体要求。军转培训工作仍以政府文件、暂行办法等为指导,尚未形成制度性的军转保障体系,系统的军转法律体系亟待建立。

(四)培训人性化

近年来,军队干部转业人数不断增加,军转安置方式和军转培训工作不得不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军转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不仅具有制度化,还具有人性化。人性化的军转培训体现在民主化方面。民主化体现在军转培训过程中每个细节,如对军转干部进行调研,结合年龄、知识结构、职务差距以及成长环境等综合特性,将培训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模块,并组织模拟考试、经验交流等活动,既可以突出培训的可接受性和差异性,又可以将军转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调动,帮助军转干部尽快转换角色、提高能力。

笔者所了解的成都市军转培训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的理念,将个性化培训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甚至还延伸到培训结束后,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发放“专用培训券”,搭建系统的网络培训平台、建立培训联盟等。军转干部结束培训后,培训中心经常以电话、QQ 等方式取得联系,询问工作情况、组织参加座谈交流会等,使军转培训变得更加灵活,受到广大军转干部的青睐。因此,人性化的教育培训应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军转干部培训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新时代军转培训的市场之路
重庆成立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发展分盟
莆田市进一步完善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机制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